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应用静脉留置针为578例患儿进行术中输血、输液,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采取静脉血液标本以明确诊断,协助治疗。2002年11月,我们对150例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再接肝素帽进行输液、注射,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度水肿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总结临床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经验.方法:对40例高度水肿患儿进行不同位置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其留置时间,输液不良反应及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其在留置时间,输液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程度上要明显好于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和手足静脉留置针穿刺,P<0.05.结论:对小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依次是颈外静脉,头皮静脉和手足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真空静脉采血针在静脉输液中的巧用.方法:真空采血针采血后再接静脉输液导管进行输液,采血输液一针完成.结果:使用真空采血针接输液导管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准确,省时省力,无菌程度高,患者痛苦小.结论:利用真空静脉采血针进行输液避免了采血与静脉输液二次进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至今的104例静脉输液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头皮或四肢留置针输液,将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腋下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明显减少反复穿刺,从而降低患儿痛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患儿痛苦,以及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分析对350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350例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无1例因应用留置针而出现感染.结论:静脉留置针是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方法.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细小,管腔窄,易动不合作,不适于用静脉输液。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是头皮针的替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的重复穿刺率低,能保证输液安全;利于临床紧急抢救用药及输液前取血标本;减轻了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及静脉穿刺的恐惧心理,也减轻了家长对患儿由于穿刺取血困难和疼痛引起的焦虑心理;减少了侵入性操作的次数,保护患儿的血管;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本文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对静脉输液治疗达三天以上的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按照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后标记穿刺时间拔管时评估,记录拔管原因,穿刺点局部情况并统计每次穿刺后保留的总时长.结果:静脉留置针明显长于普通一次性钢针的使用时间,平均保留时间可达2.57±0.85天,为患儿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抢救、治疗提供了随时用药的静脉通道,大大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效果.结论:科学正确的在血液病患儿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43例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3例中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静脉留置针留置2~7d者221例,成功率90.9%,留置失败原因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等,无出现并发静脉炎病例.结论: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期间并发症的防范及处理,可提高留置成功率,减轻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心得。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10月到2007年1月147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血进行分析。结果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胸膜腔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静脉留置针取代传统胸膜腔穿刺针对10例次胸水深度不足2cm者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无出血、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穿刺过程中年幼患儿的哭闹、身体扭动及成年患者的咳嗽、咳痰等表现对穿刺无影响.结论:静脉留置针替代传统胸膜腔穿刺针在年幼患儿、体弱患者、胸水深度不足2cm者行胸膜腔穿刺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影响因素少,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技巧及相关护理措施.结论:减轻患者因穿刺造成的痛苦,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4.
探讨马铃薯片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的疗效.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患者按入院日期的单双随机分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和50%硫酸镁溶液持续外敷患处皮肤,比较其疗效及显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在我院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适合于老年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给药是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头皮钢针输液方法需每天进行静脉穿刺,通过静脉给药,由于多数小儿输液时不合作,使穿刺次数也大大增加,不仅技术操作难度大,造成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临床工作中,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我院外科ICU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不清,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手术后过渡期等特点.颈外留置针的应用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方便于输入刺激性大的液体,如脱水剂20%甘露醇,高浓度钾泵入,碳酸氢钠液;用于快速补液;还有静脉营养支持.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快速的补充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操作简捷,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对病人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临床上静脉留王针的应用是一项越来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操作简单,避免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给予必要的护理能使并发症大大减少。本文就留置针在神经内科应用的护理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