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成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11-12
目的探讨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8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分娩前后均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产前心理状态,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前心理反应表现正常产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心理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妊娠妇女肥胖者越来越多,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关联性。方法:泰文收集了385例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加的情况,将385例孕妇按BMI增幅分三组,A组BMI增加〈4例,B组4~BMI〈6例,C组BMI≥6例。分别观察体重指数增加与阴道难产、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与巨大儿、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超重孕妇剖宫产率、阴道难产率、产后出血率的发生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孕前BMI与孕期BMI增加量与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分娩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体重及整个孕期的增重,可减少手术产率和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孕期体重控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建册的122例孕妇,对常规组孕妇行孕期常规干预,对研究组孕妇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孕期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孕妇孕期增长体重及增长BMI水平分别为(10.49±3.25)kg及(5.13±1.21)kg/m2,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其自然分娩率为83.6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49%(P <0.05),另外,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4.92%,且新生儿体重为(3.25±0.31)kg,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另外,分娩后3d,研究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为(72.18±4.2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1.58±5.61)分(P <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同时对改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结局及产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林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23-2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孕前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产妇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孕前BMI与PIH发生的关系。结果:产妇的PIH发病率随着BMI值的升高而升高;其中BMI〈18.5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0.91%;BMI=18.5~22.9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1.50%;BMI=23.0~24.9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16.52%;BMI≥25.0kg/m2产妇的PIH发病率为25.00%,不同BMI值产妇的PIH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轻度和中度PIH发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P〈0.05)。BMI≥23.0kg/m2的重度PIH发病率高于BMI23.0~24.9kg/m2组,BMI18.5-22.9kg/m2组和BMI〈18.5kg/m2组(P〈0.05)。结论:在临床和保健中应首先了解孕前的BMI,确定孕妇是属于消瘦、理想或肥胖型体质,密切监测孕期体重增长,并给予相应营养指导,以期减少妊高征的发生,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产程中产妇适当改变体位对头位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370位在我院住院的初产妇,均为头位,正处于潜伏期或已出现临产先兆,无手术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年龄、胎儿的孕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均无明显差异。进入产程后,对照组不进行体位指导,取自由体位至宫口开全,上产床取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束。观察组进行适当的体位改变至分娩结束。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118例(87.4%),手术产17例(12.6%),新生儿窒息5例。对照组阴道分娩76例(56.3%),手术产59例(43.7%),新生儿窒息12例。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产妇在产程中采取适当的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发病率为3%~5%[1],对孕产妇和围产儿有较大的危害。本文对80例GDM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时机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721例,其中GDM80例,GDM发生率为2.15%。年龄21~41(27.25±2.75)岁,孕次1~4次;初产妇51例,经产妇29例。 相似文献
7.
崔风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4):152-152
孕育新生命是女性人生重要转折点,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孕产妇绝大部分是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的直接经验、道听途说获得的有关分娩过程的信息使他们害怕分娩和疼痛,担心发生难产,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及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陈芙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4):98-99
目的:通过对产前健康教育的探讨,深入了解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心理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0年4月我院住院待产的380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研究组因人而异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的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剖宫产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能较好地满足孕产妇需求,能更有效地提高孕产妇对分娩的认知,从而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是降低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调节病人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必要措施,对分娩前孕妇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孕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分娩到来,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妇正常分娩,维护母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8):99-100
目的:探讨与分析孕期体重管理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300例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产前检查与妊娠指导;实验组在已有的常规产前检查与妊娠指导基础上,再同步进行合理的孕期体重管理。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的巨大儿、剖宫产、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妊娠期高血压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对分娩过程中发生枕后位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后位难产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产才会表现出来。结论:对枕后位进行合理的人为干预,可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有助于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