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棚(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4例。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5%(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促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促进了疾病的整体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焦静 《光明中医》2012,27(11):2323-232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康复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3周后完成治疗并填写病例观察表,评定2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3周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功能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的改善或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吞咽困难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护理介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4周后障碍分级比较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康复组为97.14%、对照组81.2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困难采用康复护理,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冰棒刺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1年来46例脑梗死急性期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行冰棒刺激疗法(使用自制小冰棒对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等与吞咽有关的黏膜肌肉进行冷刺激)+基础治疗;对照组19例仅使用基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冰棒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玮  闫瑞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79-180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分级,根据程度采用相应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促进功能康复,评定效果。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14例(70%),有效4例(20%),无效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经过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发病一周后给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未给予康复治疗,自行随意活动。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5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帮助患者的中枢神经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运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康复健康教育训练,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FMA、MBI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O.01),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给予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其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分别采取常规康复干预与早期康复干预,观察两组干预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康复组干预后3个月NIHSS测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测评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康复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使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在153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及治疗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及中药汤剂加减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9%;对照组有效率为7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成效,为今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52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康复评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教育和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持续健康教育和随访.分别在住院第2天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理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实验组的ADL水平的改善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降低脑梗塞患者致残率,降低住院成本;还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红细胞比容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相似文献   

15.
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干科96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通过科学饮食、康复训练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再给予中药煎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态、脑血管弹性及血管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管外周阻力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汤辅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95%,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朱蕴红 《河北中医》2012,34(8):1191-119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3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予早期平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81例单纯予平阴补阳针刺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ESS)、简式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SS、FMA及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疗程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14天和21天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 vs 75.6%,P<0.05);治疗后14天及21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注射液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