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秋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7-348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胃管留置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日平均增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地进行护理干预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早产儿的发育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仅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早产儿在给予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残余奶量、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时间、胃潴留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运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为临床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护理干预设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较快,胃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能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口服红霉素两种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新生儿抚触组41例和红霉素治疗组41例。两组均在早产儿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遵医嘱针对喂养不耐受而采用的改善喂养策略及静脉营养供给。红霉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每次2.5mg/kg,每6小时口服一次,连续4~6d。新生儿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每日2次抚触,连续4~6d。结果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和呕吐时间,胃残余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组与红霉素治疗组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方面疗效相当,在临床中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合理适度的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69-72
目的分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抚触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38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抚触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护理前后生长发育情况、相关症状改善时间、MOT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96%)明显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99%)高;护理干预后,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上臀围三项生长发育指标水平均得到提高,观察组这些指标水平提高幅度比对照组高;护理干预后,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护理干预前,两组MO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O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应用抚触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长发育水平,还可以及早改善不良症状,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程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各种消化酶不足,开奶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严重者造成坏死性小肠炎。我们对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78例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19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19例早产儿喂养情况的资料。结果喂养不耐受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喂养耐受组及开奶日龄迟于喂养耐受组(均P〈0.01);3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呕吐22例(62.8%),发生时间(1.5±0.5)d,腹胀13例(37.2%),发生时间(3.5±1.1)d。结论通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分析和相关临床症状的观察,提示应对早产儿喂养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裴群  王华峰 《北方药学》2015,(10):178-17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科室诊断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接受不同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呕吐停止时间、腹胀好转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使用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可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5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有无窒息史二者喂养不耐受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体质量密切相关,生后缺氧窒息等情况会使得喂养出现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认识。尽早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红霉素5mg/(kg.d)静脉滴注7d。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胃肠耐受、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患儿体重开始恢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对喂养耐受情况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成熟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抚触治疗.结果 2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抚触治疗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可以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院新生儿科自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早产儿92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早期微量喂养,实验组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喂养情况及生长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喂养不耐受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喂养情况及生长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喂养情况及生长情况,又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片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饲或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mg.kg-1,1天1次,连续7d;均采静脉血作甲状腺5项动态测定,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14d复查甲状腺素水平治疗组已基本正常,对照组5项水平仍较低;除TSH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短疗程甲状腺素片治疗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同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改善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产生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37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占31.9%。喂养不耐受与出生体质量、胎龄、开奶时间、氨茶碱应用相关(P<0.01),与呼吸暂停无明显相关性;出生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开奶越晚及使用氨茶碱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大。结论出生体质量、胎龄、开奶时间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尽早建立早产儿肠道喂养,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及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实验组43例,男23例,女20例,日龄8~14d;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日龄8~14d,并除外消化道先天畸形的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4h内入院,两组均给予保暖及相关早产儿对症治疗,其中实验组于生后第3d常规给予红霉素lOmg/(吨·d),1次/8h,共7d。结果①两组患儿的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比例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实验组住院天数(25.5±3.5)d,对照住院天数(25.1±3.4)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实验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为(18.4±2.8)d,对照组为(22.8±5.9)d,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6.8±4.9)d,明显低于对照组(21.2±4.2)d,差异有显着性(P〈O.01);⑤实验组每天大便次数为(2.3±0.4)次,对照组为(2.8±0.6)次,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其预防及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肖东凡  殷杰  陈蓉 《贵州医药》2016,(4):409-411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5月发布早产儿全球行为报告,每年出生的早产儿达1 500万,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提高66.7%,但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高居不下,特别是在发育的关键期及敏感期,将对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甚至终生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1例新生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多酶片等常规治疗,均采用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吗丁啉,观察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吗丁啉干预治疗后,每天完成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吗丁啉能较好地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法对13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早产儿中65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9.2%。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宫内窘迫、开奶时间、围生期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众多,通过提高出生体重及胎龄、预防宫内窘迫、减少围生期感染、尽早开奶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高危因素,为正确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1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FI组、非FI组患儿的一般状况、孕母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查找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结果发生FI者97例,未发生者219例,发生率30.7%。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是FI的保护因素,而宫内窘迫、生时窒息、应用氨茶碱、使用呼吸机则是早产儿发生FI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包括胎龄小、体质量低、宫内窘迫、生时窒息、应用氨茶碱和使用呼吸机,应对有上述因素的早产儿重点关注,尽早干预,预防FI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