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均有5年以上饮酒史,每日饮酒量80~120g,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甘利欣、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日,疗程均为4周。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肝功能复常显示良好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治疗酒精性肝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病住院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49/56),高于对照组的69.6%(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及GG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ALT、AST、TBil及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酒精性肝病患者89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予戒酒、多种维生素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显效率为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显效率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硫普罗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肝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TJT、AST、γ—GT、TBIL、TC、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能明显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促进肝细胞恢复,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纤维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邬亚妙 《中国药业》2008,17(11):71-7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均酌情加入维生素E胶丸,并控制饮食和忌酒。结果经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28/32),对照组为64.3%(18/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以及B超检查结果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均戒酒,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检查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1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每日服用硫普罗宁片600mg,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保肝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血清HBV标志物均有改善,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两药联合可提高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另外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孙影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39-140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本组观察病例7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6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有效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GGT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GGT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刘宇红  才洪良  穆丽雅 《中国药房》2010,(16):1474-1476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1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6例,对照组予戒酒及多种维生素治疗并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q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10mg,每晚睡前口服1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站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4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与参考组(7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美他多辛治疗,参考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纯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甘利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7.35%)(P〈0.05)。结论给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1],入选病例8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戒酒、多种维生素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56mg,3次/d)及辛伐他汀片(5mg,1次/天)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8周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显效率为54.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显效率为39.1%,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10),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患有酒精性脂肪肝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用药上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忻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予绝对戒酒及基础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丹参,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疗程均为4周,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变化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改善明显,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周 《中国药业》2012,21(7):49-50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次口服2粒(456 mg),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次口服1粒(228 mg),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114例NASH患者,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在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基础上,对照组予GSH保肝治疗及辛伐他汀调节血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54.7±15.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52.3±14.6)U/L、总胆红素(TBIL)为(28.8±7.4)μmol/L、血清总胆固醇(TC)为(4.6±1.0)mmol/L、三酰甘油(TG)为(2.2±0.8)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ALT(62.4±16.8)U/L,AST(63.8±17.5)U/L,TBIL(34.6±10.1)μmol/L,TC(5.1±0.9)mmol/L,TG(2.6±0.8)mmol/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82)。两组恶心、低热、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比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6)。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GSH治疗NASH,在减轻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抑制肝细胞凋亡,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与44例仅用生活方式干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