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07例中风发病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增200万例中风患者,而中风患者中约75%丧失劳动力,约40%的患者中度致残[1]。中风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中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兴起对于中风认识有了本质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证之首,是造成死亡的内科三大疾病之一,病残率达60%左右,故有“不死亦残”之说。因此,近年来,研讨中风病的防治很多。笔者仅谈中风恢复期的中药治疗,本期恢复与否,直接影响致残率。1 一般资料自1994年以来,我们观察治疗86例,其中男64例,女22例,发病年龄40岁以下2例,41—50岁38例,51—60岁42例,60岁以上4例。年龄38~85岁,初发51例,复发35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半年,经脑 CT 扫描,脑出血18例,脑梗塞68例。2 辩证治疗中风恢复期,应着重补肝肾,益气活  相似文献   

6.
火(毒)是中风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以及祖国医学对火(毒)致中风的认识,和火(毒)在中风病机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急性中风、中风后遗症期要清火解毒。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中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中风辨证分型,给予中医汤剂口服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价疗效.结果:中药汤剂辨证分型口服治疗,症状改善,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中药汤剂辨证分型治疗中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风患者的血脂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26例中风患者的血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TG,低HDL2-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了高TC者易发生脑梗塞,低TC者易发生脑出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和痰热腑买,风痰上扰证患者的TC,LDL-C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后者的HDL-C显著低于前两。研究结果提示,高TC、LDL-C是中风患者风痰瘀血等实邪的生化物质基础,HDL-C低与可作为判断中风虚损不足的指标之一,显示了同证的不同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1.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87-288
<正>中风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淤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辨阳虚五步法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临床总结的 “辨阳虚五步法”(1.面唇淡白;2.无神;3.鼻粘膜苍白;4.舌淡白;5.脉沉缓)先患者体质,辩证均为阳虚型过敏性鼻炎,采用SPSS19.0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0例)和对照组(n=100例),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1日1次,口服;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2喷,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小青龙汤加附子”(中药免煎颗粒),每日1剂,400mL开水冲泡溶解,早晚各半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鼻痒、鼻塞、喷嚏、流涕、鼻粘膜水肿程度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鼻痒、鼻塞、喷嚏、流涕、鼻粘膜水肿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鼻痒、鼻塞、喷嚏、流涕、鼻粘膜水肿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辨阳虚五步法治疗阳虚型过敏性鼻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盗汗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病因病机由于多为阴虚所致,故常造成盗汗即阴虚的印象.笔者所讨论的则是非阴虚所致的盗汗,针对其主症进行辨证论治.同时,加强饮食调护,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兆熊 《云南医药》1993,14(4):215-216
中风患者除引起脑损害局灶体征外,常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症状。本文调查69例初发中风住院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出现的抑郁症状及其与大脑半球病变部位的关系报告于后,并作初步讨论。临床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69例中男51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60.2岁,大多数患高血压,少数为糖尿病,无精神病史,起病前无精神创伤事件。临床表现本文病例为初发中风患者,急性起病,并立即出现偏侧神经体征,神志清楚,无智能障碍和失语,检查合作。全组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压与中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的机体内血压与血液粘度的关系,须从泊肃叶定律讲起。这一定律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络病理论,从精气不足、脑髓失养、脉络瘀阻、血不荣脑、痰瘀阻络、毒损脑络三个方面,对出血性中风的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有效预防和制止出血性中风及出血性中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全球中风的人数越来越多 ,已成为全球的第三号杀手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 130~ 15 0万 ,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 0万人 ,患病人数约 5 0 0~ 6 0 0万人。幸存者中约 3/4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 ,重度致残占 4 0 %以上 [1 ] 。为减轻幸存者的致残程度 ,最大限度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 ,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的护理极其重要。我科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6月共收治中风病人 86例 ,平均年龄 6 9岁。死亡 4人 ,幸存82人。通过对幸存者的精心护理 ,收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经过急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等可观指标来确立中风先兆的诊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回顾本院自2000年中风防治工作以后其60例中风先兆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性,甲皱微循环变化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回顾分析督灸治疗反复性气虚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督灸,10天施灸1次,3次为1个疗程。每年感冒>10次者,连续施灸2个疗程。结果本组286例,治疗后每年感冒3~4次者62例,5~10次23例,每年2次以下或不发生感冒者201例。结论督灸治疗反复性气虚感冒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风乃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初期攻治也难免有伤气阴,病至后期往往正气虚损,邪气难尽。故其治疗应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笔者在临床上宗此为用,屡获佳效。1养肝血、祛瘀血中风病位主要在肝,故治疗时应有所侧重。初起多以平肝、镇肝,后期则当柔肝,养肝以补肝之阴血。阴血得补则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