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经辨证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辨证理论源于《周易》,六经学说形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学说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以整体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六经理论突出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理论与多级多路调节理论的思维方式。六经辨证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六经辨证体系突出的科学价值是揭示了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每项重大工程在建设之前,总要根据规划设计而制造一个“沙盘”雏形,借以指导施工.一部《伤寒论》以六经为纲,溶理、法、方、药于一体,创立了六经辩证体系,被后世奉为经典.一项如此宏大完整的理论工程,如果没有一个“沙盘”作指导,显然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六经辨证的“沙盘”应是《周易》之“泰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对热病的证候分型以及发展趋势和传变规律等方面的阐述与《周易》中“六位”“象”“时”和“阴阳”等象数哲学的思维模式极为相近,可见《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明显受到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易经》     
《易经》,又名《周易》,原只称《易》,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由‘‘三圣”相继创作:上古伏羲作八卦,周文王衍生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编《易经》,春秋孔子解读经文撰《易传》。亦有“三易”的说法,认为《易》有《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书,今仅存《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六经,是仲景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精华。准确地理解六经,是正确运用六经辨证法则的基础。历代医家对“六经”的解释颇多。值得注意的是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可见仲景著《伤寒论》是总结了他以前的各种学术精华,博采众方,并融合了自己的学术经验。因而它不可能是某一单一学说的产物。“六经”作为《伤寒论》的支柱,也必然是多方面学术成就的结晶,因而任何以单一学说立论,去解释“六经,”都是片面的,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  相似文献   

6.
相传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并作卦爻辞,是谓《易经》;孔子著《十翼》释卦,是谓《易传》,经传合称《周易》,列为六经之首。历代研究者众,汇成了庞大的易学体系,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相似文献   

7.
卦象与藏象     
卦象是《周易》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易》就是“象”。《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就是说,《易》就是“象”,“象”就是取象、比象。《周易》的比象、取象是通过卦来实现的。用“卦”来取类比象是《周易》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易》为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阴阳五行学说、整体恒动观等基础理论即渊源于此。笔者试从《周易·坤卦》的哲学理论与脾胃学说的形成方面略陈管见,谬误之处,敬请教正。 坤厚载物 品物咸亨 《周易·坤卦》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为纯阴之象,其性柔顺,其体博大宽厚,主受纳翕聚,承受乾健之气为万物资生的源泉,因其博大,故无物不包涵在内,因其宽厚,故无物不赖其资生。其德在时  相似文献   

9.
李骁原  许家栋 《河南中医》2013,33(5):642-643
六经辨证为《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学者对仲景学术研究众多,但对其核心“六经”的理解却不能统一,使得临床医师及学生难以明晰六经之概念,用之临床效果也不能如古人描述般“效若桴鼓”“一剂知,二剂已”.究其原因,在于源流不清,概念不明.所以,对《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之六纲辨证学说的研究或可成为突破经方研究的利器,并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仲景学术思想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最近拜读了《略论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新中医》一九七七年第三期,全国中医研究班学员盛增秀、王琦。以下简称《略论》)一文,阅后颇受教益,但对该文中“脏象学说与各种辨证纲领和方法的关系”一段的论述及结论,有一点不同看法,遵照“百家争鸣“的方针,试讨论如下。《略论》在论述“脏象学说与各种辨证纲领和方法的关系”时,首先说“八纲、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和三焦等各种不同的辨证纲领和方法,尽管它  相似文献   

11.
梁中 《山西中医》1989,5(4):4-5
本文从“《周易》论述的问题,主要是阴阳的相互关系”、“《内经》继承、发展了《周易》的阴阳学说”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阴阳学说与《周易》的联系,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来源于《周易》,《周易》的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医易同源,而易长于变化.故孙思邈云:“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王冰注《内经》多采用《周易》的词句和义理.历代名医注《伤寒》亦有采用卦名、辞句和义理者.张景岳年逾不惑,始信学医必须知易,而著《医易》.可见学习掌握点《周易》理论知识,有助于理解“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的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对学习典经著作是有帮助的.一、《周易》来自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周密观察并非虚构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是丰富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的以标本中见的理论去指导六经证治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这个学派的代表则有张隐庵、陈修园等人。气化学说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说,经过伤寒家们的移植和发挥,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以反映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指导于临床。为此,阐述这一学说时,必须先从《素问·六微旨大论》谈  相似文献   

15.
“气一元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唯物基础,亦为人体生命观之基本内核。“气”乃构成宇宙之本原,亦为宇宙之最高范畴。作者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立足“生命宇宙整体观”,临证之时,以《周易》先天“乾坤两卦”分析患者“元气”之强弱及其运行规律;论治之际,以“气一元论”为宗旨,以“六经辨证”为大法,以“仲景方药”为医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纯中医可以防治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本文先浅探“气一元论”之理论基础,然后再观其指导临床(婴儿肝炎综合征)之效用。  相似文献   

16.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圆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圆运动理论, 因此我们提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圆道周流, 左升右降, 上下相应, 持中守恒的圆模型为核心, 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 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 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 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 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 将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 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伤寒”与“金匮”是仲景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后世医家整理编次,分别命名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互为表里,一经一纬,交织而成,可称之为“姊妹丛书”。现就其关系浅议如下。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其有形之实质,即精髓,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临床辨证以“外因是变化之条件,内因是变化之根据”这一思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虽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而伤寒六经之表里寒热辨证施治概念又无时不贯穿于金匮之中,金匮之脏腑虚实补泻辨证施治原则又无时不充满于伤寒之理。二者既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陈达夫教授将伤寒六经辨证与中医眼科学科特点有机结合编著而成,它是阐述中医眼科六经辨证的专著,其采用六经辨证为眼病分类的纲领,以经方为经,时方为纬,并与五轮学说结合,创新性提出八廓学说,同时创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其创新之处及临床应用对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其中富含辩证法思想。由阳(——)阴、卦(——)卦两个基本概念的形成,到八卦演成六十四卦,均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昼夜、寒暑、牝牡、生死等自然规律而总结出来的。它将事物的形成、发展、转化与成败条件、转化方法都进行了归纳,并用简单的图式表述。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疾病的变化,治疗的成败,都含有《周易》中变卦所体现的规律。因此,研究《周易》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有利于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