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Leptin启动子甲基化,探索补肾健骨中药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分子机制。方法切除雌性Wistar大鼠双侧卵巢建立PMOP模型,实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健骨中药复方组、仙灵骨葆阳性对照组。给药14周后,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检测骨密度、显微镜观察股骨头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形态结构、质谱法检测Leptin启动子甲基化。结果 (1)第1~6腰椎骨密度,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补肾健骨中药复方组、仙灵骨葆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2)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股骨头骨皮质骨板变薄,骨松质骨小梁明显变细,有些部位破坏、断裂,骨髓腔明显扩大;补肾健骨中药复方组、仙灵骨葆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病理改变明显改善。(3)骨组织Leptin启动子-493 bp~-19 bp甲基化水平,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Cp G19、Cp G22.23显著升高(P0.05);补肾健骨中药复方组(P0.01)、仙灵骨葆阳性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Cp G19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补肾健骨中药复方通过降低骨组织Leptin启动子甲基化的分子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2.
骨愈灵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愈灵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灌饲造成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使用骨愈灵胶囊进行治疗。结果使用骨愈灵治疗的大鼠胫骨骨小梁和股骨形态计量学各项指标均比模型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0.01);治疗组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各检测参数亦显著好于模型组(P<0.05~0.001)。结论骨愈灵治疗可改善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质丢失状态,提高骨的机械性能,避免或减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补肾密骨液对大鼠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了中药补肾密骨液对大鼠切除卵巢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影响,并与防治骨质疏松药尼尔雌醇及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中药组及尼尔雌醇组骨小梁密度显著高于盐水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低于盐水组(P值<0.05).在类骨质含量及骨形成参数值测量中,中药组明显高于尼尔雌醇及盐水组(P值<0.05).提示:补肾密骨液不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产生较多的骨基质,使模鼠的骨代谢恢复正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密骨胶囊、健脾方对大鼠骨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对骨结构、生物力学性能作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方法 复制切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切组、模型组、密骨胶囊组和健脾方组,术后12周开始灌胃,灌胃12周后取材.测定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观察骨组织形态学、骨超微结构.结果 密骨胶囊能提高切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P<0.05),改善骨的微结构;健脾方能维持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P<0.05),明显改善骨的微结构.结论 补肾中药复方对骨量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改善方面较健脾方显著,而健脾中药复方较之在骨微结构的改善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在确定单一因素的条件下比较性研究三种治则对骨代谢的影响。40只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Ⅰ组:假手术组(sham),Ⅱ组:切除卵巢组(OVX),Ⅲ组:切除卵巢加补肾方剂组(OVX+TKR),Ⅳ组:切除卵巢加健脾方剂组(OVX+ISR),Ⅴ组:切除卵巢加活血化瘀中药组(OVX+PBCR)。术后第7天起,Ⅲ~Ⅴ组灌胃中药,Ⅰ~Ⅱ组灌胃蒸馏水。术后97天处死动物。行血清、尿生化检测、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和股骨骨密度检测。结果:OVX与sham组相比,胫骨TBV%明显下降(P<0.01),股骨的股骨头、粗隆间、踝间窝上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0.01)。OVX+TKR组与OVX组相比,胫骨TBV%明显上升(P<0.01),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0.01),健脾方剂组基本无延缓去势引起的骨量丢失作用。活血化瘀中药有延缓去势引起的大鼠骨量丢失作用。结果提示:三方相比,补肾方剂有显著性对抗去势引起的大鼠骨量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激素对去势雌性大鼠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作用。方法:50只6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和卵巢除组、卵巢切除后分别加官宫黄体酮2mg组、安宫黄体酮20mg组和倍美力组。手术后7d喂药,用药后3个月处死。测定各组大鼠子宫 湿重、全身及股骨骨密度并取大鼠椎骨、胫骨组织切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两组孕激素组子宫湿重与卵巢切除组相同,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与倍美力组(P<0.001)。假手术、雌、孕激素组全身骨密度测定均大于卵巢切除组(P<0.05)。各组股骨骨密度无显著差异。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假手术与倍美力组骨小梁粗壮、饱满、结构完整;卵巢切除组则纤细、断裂、完整性差。孕激素组与骨小梁结构优于卵巢切除组但不及假手术及倍美力组。计量分析显示孕激素组椎骨骨小梁面积明显大于卵巢切除组(P<0.05),但低于倍美力组(P<0.05)。胫骨骨小梁面积与卵巢切除组相仿,均明显低于假手术和倍美力组(P<0.05)。孕激素2mg与20mg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剂量的安宫黄体酮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从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其作用较弱,与结合雌激素相比,尚不足以维持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蒲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 丹蒲胶囊可明显抑制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促使前列腺腺腔扩大,腔内分泌物增多,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蒲胶囊组与模型组的FN表达均呈弱阳性,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蒲胶囊组的LN表达主要呈弱阳性,模型组的LN表达呈强阳性和阳性,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蒲胶囊具有明显抗炎、抗纤维化及增强腺细胞的分泌功能。FN、LN在前列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LN可作为判断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丹蒲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的LN水平。  相似文献   

8.
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雌性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 骨疏康颗粒组,模型 铸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Ⅰ组在双侧卵巢位置切除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块,其他各组(Ⅱ~Ⅵ)切除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Ⅰ、Ⅱ组按1ml/100g体重灌胃(1·33%的β-环糊精水溶液),Ⅲ组按2·7g/kg体重灌胃(骨疏康颗粒水溶液),Ⅳ、Ⅴ、Ⅵ组分别按400、200、100mg/kg体重灌胃(铸骨胶囊水溶液)。给药3个月后,检测各组动物的左侧股骨及第2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股骨生物力学强度(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对胫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放免法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降钙素(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galprotein,BGP)含量。结果: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3个月后,腰椎及股骨BMD明显降低,与Ⅰ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铸骨胶囊各组(Ⅳ、Ⅴ、Ⅵ)与Ⅱ组比较,Ⅳ组腰椎和股骨BM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Ⅳ组股骨生物力学强度各项指标及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01,P<0·01)。Ⅳ组与Ⅲ组比较,最大桡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trabeculaformationsurface,TFS)百分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铸骨胶囊可以增加切除双侧卵巢大鼠的BMD,提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对去势大鼠有一定的抑制骨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形成代谢指标BGP的变化,探讨补肾药膳影响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10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空白组等选用一般饲料饲养,高剂量药膳组、低剂量药膳组、骨疏康颗粒组等造模1周后进行灌胃。3个月后取大鼠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BGP水平。结果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与模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BGP具有下降的趋势,骨疏康组血清BGP水平高于模空组(P0. 05)。结论补肾药膳对卵巢去势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骨形成代谢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改善血清BGP方面弱于BALP、PINP等指标,补肾药膳方影响PMOP症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防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目的 探讨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本研究选用3种模型,即地塞米松和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自然衰老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给予中药治疗。测定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补肾方药可显提高地塞米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尿钙排泄,同时,促进骨组织中I型胶原和LMP-1 mRNA表达,补肾方药还提高小肠黏膜CaBp-D9K基因表达,从而使小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的合成增加,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补肾方药可提高卵巢切除所诱发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促进骨组织中I型胶原mRNA及小肠黏膜中VDR mRNA的表达,提高卵巢切除大鼠血清雌激素的水平,同时,提高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ERβ)的表达,增加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补肾方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降低尿钙排泄,通过提高骨转换,主要是促进骨形成防止骨量丢失。结论 补肾方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调节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使其达到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偶联,而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骨肿瘤切除3例?分别采用肢体短缩加骨段截骨延长,或加骨段输送延长,或单纯骨段截骨输送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1a以上随访,骨缺损治愈,骨感染消失,皮肤创面消灭,肿瘤无复发,无附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大段缺损的简单而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术式可简化治疗过程.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2.
活骨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长段骨与关节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的广泛或边缘切除后,长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37岁。骨巨细胞瘤4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瘤样病损致骨溶解1例。14例四肢侵袭性良性骨肿瘤行肿瘤广泛或边缘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带腓骨头腓骨近端和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桡腕关节和重建肩关节。移植体行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多普勒血管超声,其中3例行ECT核素骨扫描,并作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13例均于手术后3个月后达Ⅰ期愈合,其中1例因内固定松动再次手术而愈合。1例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切刮与植骨术后愈合;2例畸形愈合行截骨矫形后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差2例。结论:骨肿瘤切除后行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关节,手术切除彻底,复发率低,植骨愈合可靠,重建后的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修复长骨骨缺损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SDBMG)移植治疗长骨大块骨缺损9例,结果,除1例因适应证选择不当而失败外,其它8例均得到治愈,患健肢等长。说明SDBMG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和可靠的生物力学性能,是修复长骨大块骨缺损的理想移植材料,可作为自体骨合适的替代材料推广使用,但对急性感染性骨缺损应慎用  相似文献   

14.
Hao L  Cai Y  Ni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5-668
目的:探讨应用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生物材料填充方法。方法:总结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57例。年龄6-56岁,平均年龄17.4岁。结果:除1例因感染异体骨取出外,其余56例均取得满意的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依骨腔大小或植骨量的不同愈合时间 亦有所不同。单纯异体松质骨移植与异体松质骨加自体松质骨混合移植相比,愈合时间没有明显不同。植骨量越大,骨愈合时间越长。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排异反应及并发感染者。肿瘤复发率为7%。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大块异体骨的使用相比,此种方法可行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上及复发以外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松质骨植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1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骨肿瘤骨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总结15例骨肿瘤巨大骨缺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病灶处理:切刮12例,段截3例。作带血管蒂的的骨块转位移植12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3例。结果:全部病例获长期随访,平均随访3年。所有病例在术后3~4月达骨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骨肿瘤巨大骨缺损,能缩短骨愈合时间,复发少,患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冷冻干燥同种骨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系列冷冻干燥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骨组织,临床应用系列冻干骨94例,包括骨缺损填充、骨不连植骨、脊柱和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翻修、髋臼造盖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冻干同种骨的理化性能、无菌检测和生物性能完全符合体内植入物的相关国家标准,常温下可保存2年。94例中的90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优良率为95.76%,成功率为97.87%。结论:冷冻干燥同种骨使用安全,保存和运输方便,可替代临床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8.
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修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Male rats weighing 100 g were assigned to groups and injected daily for 10 days with vehicle (control), 0.4, 2.0, 4.0, 10.0, or 20.0 mg/kg/day of ethane-1-hydroxy-1,1-diphosphonate (EHDP) or dichloromethylene diphosphonate (Cl2MDP). The proximal tibial metaphysis and epiphysis were assayed for changes in percentage of hard tissue and bone formation parameters. From the data, information about hard tissue resorption was deduced.All doses of Cl2MDP and doses of 2.0 mg EHDP/kg/day and greater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ercentage of hard tissues with Cl2MDP being more effective than similar doses of EHDP in decreasing bone resorption.Osteoclast population parameters were increased with all doses of both Cl2MDP and EHDP with Cl2MDP having a greater effect than similar doses of EHDP. Decreases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osteoprogenitor pool parallel the decreases in osteoblasts and bone formation parameters. These decreases in osteoprogenitor pool proliferation do not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s with diphosphonates in osteoclast popul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修复骨缺损的新材料,我们于1990年起,应用游离移植骨膜包裹多孔块状羟基磷灰石,修复5例掌指骨骨缺损的患者,手术时应保护好骨膜生发层,HAP大小适宜,固定要牢固,经8 ̄12个月的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我们认为HAP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新材料,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