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维爱及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35例绝经妇女每日顿服利维爱1.25mg,34例绝经妇女口服强骨胶囊1粒/次,3次/d。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骨密度及代谢生化指标及副作用。结果 服药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骨密度有所上升。利维爱组尿Ca/Cr、尿HOP/Cr、血ca水平明显改善,补肾中药组骨代谢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但利维爱组副作用较补肾中药组大。结论 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组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补肾中药组在改善症状及维持骨量方面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对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加岁以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但不超过5年的健康妇女,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根据骨密度值T-score低于-2.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依就诊次序按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n)和龟丝补骨片组(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93.65%。治疗前和后第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第6个月无论NO组还是0P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在OP组治疗第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OP-g组尿Ca^2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6个月,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腰椎较股骨好,其中椎体部分最好,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我们认为,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与骨代谢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对骨形成、骨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142名健康绝经后妇女测定血雌二醇(E2)、睾酮(T)、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旁腺激素全段(PTH-SP)、降钙素(CT)、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尿肌酐(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BMD),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48%,低骨量32.39%,正常骨量7.13%。血清6种调钙激素中T、E2、TT3、TT4、CT与BMD、BGP呈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PTH-SP与BMD呈负相关,与年龄、DPD/Cr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调钙激素水平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和骨密度,使骨代谢趋向于负平衡,是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理结合型雌激素(CE)和安宫黄体酮(MPA)联合应用,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4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7例,CE 0.625mg与MPA 2mg隔日口服,交替应用,对照组17例,每天口服CE 0.625mg,每月连续服用25天,后10天加用MPA 4mg,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期,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LP)及尿Ca/Cr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ALP均无明显变化(P>0.05),尿Ca/Cr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骨形成无作用,可抑制骨吸收,有效地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对 2 0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妇女分别给予尼尔雌醇用药 3个月 ,并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 (Ca/Cr) ,羟脯氨酸与肌酐 (OHPr/Cr)比值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雌二醇 (E2 )、降钙素 (CT)的值。以探讨尼尔雌醇减缓不同绝经年限妇女骨量丢失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尼尔雌醇给药前后两组妇女血清E2 的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但其血清CT的水平均较给药前有程度不同的升高。空腹尿Ca/Cr、OHPr/Cr比值以及血清AKP水平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0 5及P <0 0 1)。故此提示 ,尼尔雌醇可能通过刺激甲状腺C细胞而增加CT的分泌或直接作用于骨组织等多种途径抑制骨质的吸收 ,维持其骨矿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为尼尔雌醇用于减缓老年妇女骨质的丢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绝经前子宫切除妇女骨代谢变化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妇女骨代谢变化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绝经前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患者印例,按手术后时间分为1年组、2年组、≥3年组,另随机抽取子宫附件正常妇女20例做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孕激素(P)及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DPD),做两组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手术后≥3年组ALP、BGP、DPD水平与E2呈负相关,DPD、BGP与FSH呈正相关,ALP与FSH相关性不显著.术后2年组DPD水平与E2呈负相关,BGP、ALP与E2,BGP、ALP、DPD与FSH相关性不显著.对照组、术后1年组上述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随着手术闭经时间的延长ALP、BGP、DPD水平与E2、.PSH的相关性显著,表明绝经前子宫切除妇女体内骨代谢变化与卵巢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与骨密度有否联系。方法 测定85例绝经后妇女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k2-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 与未绝经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t=3.74,P=0.000)和胆固醇(t=3.75,P=0.00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BMD腰椎k(t=2.43,P=0.017)和股骨颈(t=3.32,P=0.002)均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水平与股骨颈的BMD经BMI校正后有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r=-0.324,P=0.003;而与腰椎k2-4 BMD无相关。胆固醇水平则与股骨颈及腰椎k2-4的BMD均无相关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绝经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全切而保留卵巢患者远期卵巢激素水平及骨代谢、骨密度情况。方法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48例,保留双侧卵巢者1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测定血清E2、FSH及血清Ca、血P、血AKP、血BGP、及空腹尿Ca/Cr及尿HYP/Cr值、骨密度值。结果 单侧卵巢保留组血AK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BG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空腹尿Ca/Cr及尿HYP/C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卵巢保留组尿HYP/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全切保留单侧卵巢者远期易发生骨量丢失致骨密度下降,双侧卵巢保留者亦有骨吸收加快,但无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45-74岁、绝经1~25年的妇女6l例,对照组28例.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中药丹参酮治疗.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同时补充钙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尿钙(u-Ca)尿肌酐(UCr)及尿羟脯氯酸(U-Hpt)。结果表明:治疗组服药后AKP、BGP、尿Ca/Cr及Hpr/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2治疗前后无差异。提示丹参酮和尼尔雌醇均有抑制骨吸收及降低骨转换率延缓或阻断绝经后快速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妇女尼尔雌醇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例绝经后妇女口服尼尔雌醇(CEE3),每2周2mg共1年。治疗前后均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进行桡骨骨密度(BMD)测量,进行血骨钙素(BGP)、血降钙素(CT)、血雌二醇(E2)、血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尿钙/尿肌酐(Ca/Cr)测定。结果显示CEE3治疗1年后治疗组骨BMD增加1.1%,而对照组下降3.3%;血BGP显著下降(P<0.01);尿Ca/Cr下降。本文提示,CEE3能降低骨转换率,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中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我们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对98例中老年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63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同时对DM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钙、血磷、血AKP及尿钙、尿磷测定。结果提示:(1)BMD降低35例,占35.7%,男性BMD降低发生率为32.8%,(P<0.05),女性BMD降低率为40.0%,(P<0.01);(2)DM患者BMD正常组与降低组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血Ca、P、AKP、FBG、FINS,尿Ca、P)无显著差异(P>0.05);(3)DM患者各病程组间BMD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与BMD亦无明显相关;(4)除血Ca外(BMD与血Ca有明显相关,r=0.25,P<0.05),BMD与它们之间亦无明显相关,说明一般血尿生化指标对中老年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不敏感、无特异性、不可靠。而BMD检查则可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折的危险性,不失为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绝经妇女骨密度与绝经年限、体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绝经年限、体重对辽宁地区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共96 例绝经后妇女腰椎(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 区的BMD,同时测定了血ALP、血尿钙、肌肝(Cr)等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1. 绝经后妇女各部位的BMD 不同。2.L2~4的BMD与体重(W )、血小板、尿Ca/Cr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1)。与绝经年限的自然对数(PFNL)、ALP呈负相关(P< 0.01、P< 0.01)。3.Neck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呈正相关(P< 0.01、P< 0.05),与PFNL呈负相关(P< 0.05)。4.Ward's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尿Ca/Cr 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5),与PFNL及ALP呈负相关(P< 0.01、P< 0.05)。5. 大转子区骨密度与体重、血小板、转氨酶呈正相关(P< 0.01、P< 0.01、P< 0.05),与ALP呈负相关(P< 0.01)。结论 体重、绝经年限、尿Ca/Cr、血小板及血ALP能影响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骨量减少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检测了220例糖尿病患者的桡骨骨密度(BMD)、血钙(ca)、磷(P)、硷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索(CT)、24小时尿Ca和羟脯氨酸(HOP)。结果显示骨量减少有94例.为42.7%,其中BMD1SD44例,占20%,-2SD50例,占22.7%。BMD减少组24小时尿Ca、HOP、ALP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1);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及伴糖尿病肾病是BMD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NIDDM组中,BMD与C肽/FBC的比值呈正相关(r=0.546,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其治疗前后进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血BAP、尿DPD、尿Cr及跟骨密度(BMD)测定,并同时测定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BAP比正常对照组(213±8.13U/L 比142±6.69U/L)、DPD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6.11±2.14nmol/mmolCr比3.24± 1.62nmol/mmolCr)均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之间成正相关(r=0.52)。结论 BAP、DPD/Cr是监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观察正常中国妇女前臂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与丹麦妇女的比较。对20~80岁,每岁5名,共305名正常妇女以单能X线吸收法测量非常用侧前壁1/4远端、8mm远端及超远端的骨量和骨密度。骨形成指标为血清骨钙素(OC)及碱性磷酸酶(ALP),骨吸收指标为空腹晨两小时尿I型胶原降解物/肌酐(Type1/Cr)和钙/肌酐(Ca/Cr)。结果:绝经后比绝经前骨量明显减少,1/4远端减少15%,8mm远端为25%,超远端为35%。50岁时我国妇女骨量与丹麦相似,但50岁后,我国妇女骨加速丢失的速度似较快。骨的加速丢失出现在绝经后10~15年内,此后稳定约5~10年。在绝经的最初5年内,含松质骨较多的部位(超远端)骨丢失最多,为16.2%。绝经后骨转换指标明显高于绝经前,与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取得了正常中国妇女前臂三个部位的骨量。与丹麦妇女比较表明,东西方妇女骨量与骨代谢规律相似,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肥胖女性中骨密度(BMD)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然绝经1~5年的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年龄40~55岁,按照双能X线检测结果选择正常骨量组39例,骨量减少组37例和骨质疏松组19例.所有受试者测定体脂、BMD、骨矿含量(BMC)和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和平均绝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BMD和BMC均显著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或P<0.01).骨质疏松组ED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骨量减少组(分别为5.45±2.99、7.76±3.70和7.32±3.4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BMD、BMC均与EDD相关(P<0.05和P<0.01).结论 肥胖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对绝经后肥胖女性低骨量人群干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是否能提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将85例绝经后妇女髋部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组, 其中52例股骨颈骨折,33例转子间骨折。对照组100例老年女性。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组的BM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股骨干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45,P< 0.0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 BMD值相结合是预测髋部骨折最好方法(r=0.74,r2=0.53,P<0.01)。结论骨密度值结合放射学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能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及骨折类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胫骨定量超声测量及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oundScan2000骨定量超声(QUS)仪测量胫骨超声速度(SOS),同时与单光子吸收法(SPA)测量前臂1/3处骨矿密度(BMD)比较。两方法测得208例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结果相关(r=0.678,P<0.001)。42例健康绝经妇女SOS和BMD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r=-0.417和-0.479,P<0.01),73例>40岁的健康志愿者SOS和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3和-0.373,P<0.05)。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x-2s者QUS检出34例,占16.3%;SPA23例,占11.0%,QUS的诊断敏感度约是SPA的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