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各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为该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①选择2000-01/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54例男154例,女100例,平均(35±19)岁;符合Asbury和美国神经病学会制订的急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历资料。②将全部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月份、前驱病史、发病至高峰期及住院时间、首发症状、运动症状、感觉症状、波及颅神经、植物神经情况、辅助检查、治疗、随访等均列入Excel病例统计表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吉兰-巴雷综合征电生理记载和临床表现,结合各型诊断标准对资料较为完整者进行分型。比较各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发病月份分布,前驱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和康复特点。③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数字或率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①分型:经典吉兰-巴雷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病8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32例、未分型急性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72例、Fisher综合征14例、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34例、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3例。②年龄、性别分布:在各型中性别分布大部分为男多于女,仅复发性和植物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女>男。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及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急性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P<0.05~0.01)。③发病月份分布:7,9,10月为吉兰-巴综合征发病高峰。④前驱病史: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有病前感染史比例(25%)明显低于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53.3%)。⑤临床表现:93%以上患者以四肢无力为主要症状;重者患者都迅速出现肢体瘫痪,需要辅助呼吸。⑥实验室检查结果: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最主要神经电生理改变(72.4%),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56.5%)。⑦治疗:目前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治疗如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39.0%)、血浆交换(2.36%)和激素治疗(30.7%),与1997/1999流行病学调查时(35.0%)相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例有上升趋势,而采用激素治疗所占比例(45%)有下降趋势。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97%应用激素,而对激素反应好的占88.2%。⑧随访:早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利于病情早日康复,效果优于激素和单纯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结论:①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男多于女。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及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年龄偏大。②7,9,10月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高峰月份。③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有病前多有感染史。④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应该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减少激素应用,提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交换应用比例。而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应该继续应用激素治疗。⑤早期给予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病情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12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 d晨起时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以终点法测定血清IMA水平。统计两组及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情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IMA及hs-CRP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IMA及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IMA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MA、hs-CRP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IMA、hs-CRP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IM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异常增高、IMA水平异常降低,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病情程度加剧,其异常越显著,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对疾病予以有效鉴别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右心功能衰竭(acute right heart failure,ARHF),又称急性右心室综合征(acute right heart syndrome,ARHS)是由于右心扩张和(或)功能障碍导致体循环充血、组织低灌注、低血压、心肾综合征或心肝综合征等急性进展性综合征[1-3]。右心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比(MPVL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共165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154例),用Sysmex-XN9000血球仪检测两组全血PLT、MPV、PDW、MPVLR和PLR水平。结果:研究组MPVLR、P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MPVLR、PLR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中,MPVLR、PLR治疗前水平比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MPVLR和PLR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监测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1名词解释(1)吉兰-巴雷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是急性驰缓性麻痹最常见病因之一。(2)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心脏手术患者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急诊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析,总结本院急诊医师对心悸、心前区不适、胸痛和(或)心电图异常这一组症候群的认识。方法收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07-01-2009-07收治首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且住院期间已明确诊断和治疗,对病因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发生率39.7%,阳性率低。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正确认识才能帮助急诊科医师的快速诊断和处理,减少患者在急诊科出现不必要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诊科的延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27例)和常规治疗组(n=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TNF- α及NO检测。结果:①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TNF α明显降低,NO显著升高(P<0 .01);②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清TNF- α、NO变化不明显(P>0 .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TNF- α水平,升高NO水平,具有稳定粥样斑块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OR=5.567,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比稳定型心绞痛明显;IL-18/IL-10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明显相关,提示了IL-18/IL-10对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5;χ2=33.17)、不合理饮食(P<0.05;χ2=30.34)、肥胖(P<0.05;χ2=5.83)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00;OR8.164;95%CI2.814~23.686)、不合理饮食(P=0.001;OR5.811;95%CI2.003~16.856)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及胆道疾病的发作,可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一种早期识别和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ACS)预后的炎性指标。方法分三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在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691和r=0.603,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总数亦呈正相关(r=0.412和r=0.561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斑块稳定和未来心脏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1例(ACS组)及体检健康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MGB-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及二尖瓣口血流E/A峰值比。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射血分数及E/A明显降低,而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明显增大(P<0.05);血清HMGB-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299,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评价其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显著减少,(P<0.01),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增加(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监测其变化对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情凶险,可出现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4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和血清P选择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设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血清趋化素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同时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趋化素与血清P选择素的关系。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趋化素、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最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趋化素与血清P选择素呈正相关(r=0.336.P<0.05)。结论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趋化素和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疗的126例COPD患者,分析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26例COPD患者中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者28例(22.22%),单纯COPD者98例(77.78%);并发组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COPD分级、高血压、NT-proBNP、DD为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引起COPD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密切关注合并危险因素者,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郭权  张彧 《临床急诊杂志》2010,11(6):366-36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以严重低氧血症、弥散性肺部浸润及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是严重多发伤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2003-2009年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神经肽Y、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2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神经肽Y及内皮素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神经肽Y(232±52)ng/L、内皮素水平(115±4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79±23)ng/L、(49±8)ng/L犦,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神经肽Y及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格林-巴利综合征(Gillain-Barr syndrome,GBS)亦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 inflammatory polyradiculoneuritis)或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根炎(Acute idiopathic polyradiculoneuritis),国内颇为常见,本文仅对本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主要治疗作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咽-颈-臂(pharyngeal-cervical-brachial, PCB)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以急性口咽部、颈部及双上肢肌肉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双上肢腱反射减弱,下肢不受累或轻微受累的周围神经病[1-4]。PCB变异型GBS与Miler-Fisher综合征为同一谱系,是局限性轴索型GBS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PCB变异型GBS患病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有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