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中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我科采用“烟囱”技术治疗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累及左颈总动脉1例.结果 4例患者支架均释放准确,“烟囱”支架通畅.1例患者释放支架后即刻造影提示少量Ⅰ型内漏,术后CT血管造影复查未见明确内漏;1例术后第2天出现精神差、嗜睡,左侧肢体肌力较对侧减退,给予抗凝活血药物治疗1周后左侧肢体肌力恢复.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支架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 “烟囱”技术通过完全腔内方法重修分支血管,实现了微创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对21例典型B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5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主动脉壁溃疡,在局麻(26例)或全麻(2例)下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采用Medtronic Talent支架10例,Medtronic Valiant支架12例,微创直管型支架6例。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破口封闭,无内漏。术后无胸痛,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内漏,术后住院时间(4.5±1.1)d,3-7 d。5例术后发热,吲哚美辛治疗1个月,体温正常。2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1周CT扫描显示真腔扩大,血供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假腔存在,开口于假腔的分支靠远端破口供血;5例假性动脉瘤CT扫描显示破口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2例壁内血肿CT扫描显示溃疡被支架覆盖。23例随访(21.3±10.2)月(1-4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B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降主动脉壁内血肿均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人工血管置换同时术中植入血管内支架(即"杂交手术")的外科经验.方法 主动脉夹层6例中急性Standford A型4例,其中破口分别在升主动脉2例、降主动脉1例,升降主动脉均有破口1例.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同时术中于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2例、Bentall手术1例);慢性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均为介入无法完成者,破口较大、均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左锁骨下动脉下方,行近端降主动脉置换同时术中于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血管内支架.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全主动脉螺旋CT,了解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及血管内支架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38~228 min(平均92 min).Standford A型夹层升主动脉阻断118~186 min(平均136min)、选择性脑灌注33~68min(平均49min);Standford B型夹层:1例在上、下半身分别停循环22、28 min下完成手术,另1例常温下不停循环、保持下半身灌注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术后2周及3个月复查主动脉螺旋CT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多破口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行近端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同时在远端真腔内植入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an L  Zhang XM  Shen CY  Zhang XM  L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51-75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3例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覆膜支架植入后假性动脉瘤即刻被完全隔绝.5例覆膜支架植入后有内漏,其中1例吻合口漏致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补充植入一短段cuff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4例行球囊扩张,2例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许内漏,但3个月后复查证实内漏完全消失.2例失访,其余11例随访4~30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余病例覆膜支架均通畅,无移位,瘤腔无扩大.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治疗者,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期杂交手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基层医院施行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对7例复杂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同期杂交手术治疗。男2例、女5例,年龄45~64(50.0±8.3)岁。术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主动脉夹层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 4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例,其中1例合并胸主动脉壁多部位钙化,冠状动脉CTA示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约70%。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室先期行颈部切口完成主动脉弓分支旁路手术,术毕转送导管室行股动脉切口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同期完成前降支支架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1例术后发生少量Ⅰ型内漏。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CTA证实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支架无明显移位。随访7例,随访时间3~24(12.0±3.6)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恢复正常生活。6例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或2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1例少量Ⅰ型内漏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假腔内仍有造影剂显示,但部分血栓形成,假腔程度及范围较术前变小,真腔明显增大,术后6个月复查内漏消失。所有患者未见脑部和肢体缺血征象。结论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同期杂交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对20例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腔内修复手术。术前全部应用CTA确诊,其中Stanford B型夹层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减速伤1例。均在全麻下行股动脉切开作为覆膜支架置放入路。结果全组均一次支架释放成功,无手术死亡。修复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假性动脉瘤均被即刻封闭,真腔均较术前扩大。2例主动脉腹腔分支段破口遗留假腔,假腔直径均<10 mm,未给予处理。14例术后6个月行CTA检查,无支架移位、破裂、断裂、内漏发生,第一破口所致假腔均无活动血流。结论腔内修复治疗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8例以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病变进行评估,待严重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3、6、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随访CTA明确治疗效果.结果 1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1例未及手术死亡.所有手术患者均获技术成功,完全或部分遮蔽左锁骨下动脉6例,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发现内漏3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仅给予随访.共9例获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均正常生存,未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A检查示近远端主动脉无新发夹层或动脉瘤,无内漏、截瘫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损伤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待重要脏器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2年5月起开展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来,成功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Sun LZ  Liu ZG  Chang Q  Zhu JM  Dong C  Yu CT  Xiong H  Liu JP  Wang G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812-816
目的 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0 0 4年 3月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 4 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其中男性 35例、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3( 2 8~ 78)岁 ,急性主动脉夹层 2 3例、慢性夹层 17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2 5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3例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Bentall术 ) 5例 ,主动脉瓣成形术 7例 (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 3例、行CABG 3例 )。急诊手术13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 16 6± 38)min ,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 10 7± 2 8)min ,选择性脑灌注时间 ( 30± 15 )min。住院死亡 2例 ( 5 % ,2 / 4 0 ) ,1例术后 2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多发脑梗死。术后截瘫 1例 ( 2 % ,1/ 4 0 ) ,病因不清 ;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 3例 ;乳糜胸3例 ,治疗后痊愈。 38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行电子束CT检查 :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 ,支架“象鼻”段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消失 ,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在支架“象鼻”远端 ,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 ,假腔缩小。随访  相似文献   

12.
胸 (腹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手术治疗需要开胸甚至作胸膜联合切口 ,手术创伤及风险很大 ,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人造血管支架技术的发展 ,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以其微创的特点已广泛用于胸 (腹 )主动脉瘤的临床治疗 ,减少输血量及其相应的并发症 ,使病人术后及总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本文介绍用微创腔内人造血管植入术和裸支架放置加瘤腔不锈钢圈栓塞 (双介入 )治疗胸 (腹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2例 (6个动脉瘤 )的经验。1 病例介绍例 1 男 ,5 4岁。以间歇性咯血 5个月伴胸背部痛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总结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2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以下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1)有主动脉硬化性穿透性溃疡;(2)血压不易控制;(3)持续胸背部不适.符合上述任何一项的患者入选为腔内治疗组(13例),其余患者归入药物治疗组(16例).腔内治疗组采用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药物治疗组只接受降压、止痛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9个月,平均(19±16)个月,药物治疗组16例患者3例病情进展为夹层予支架治疗,2例突发主动脉破裂而死亡,疾病恶化率为31.25%,死亡率为12.5%;腔内支架治疗组13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夹层复发、支架移位及其他并发症.总共置入覆膜支架16个.结论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疾病恶化率高,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方案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4月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降压、止痛等内科治疗,渡过急性期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39例成功渡过急性期,人院15~56d(中位数21d)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人术,均成功封堵破口,术后I型内漏3例,脑梗死2例(其中1例死亡);7例未能渡过急性期破裂死亡;6例转院。结论急性期内科保守治疗及慢性期行带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案;稳定血压及患者的依从性是内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Chang GQ  Wang SM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Yang JY  Chen W  Li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68-17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对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血管腔内治疗。7例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T和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内膜撕裂口均位于升主动脉,距冠状动脉开口2.5-6.0cm,距右头臂干开口0.5-4.0cm。2例通过左颈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术前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间内转流术以保证左颈总动脉血供。5例通过右股总动脉置入带膜支架,其中2例先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全组均手术成功。3例第1枚支架释放后仍有较多内漏,即再放入第2枚支架,交错重叠于第1枚支架内面而成功封闭撕裂口,消灭内漏。除1例术后1个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其余6例存活。6例的假腔均有血栓形成,无内漏,无新的夹层动脉瘤形成。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是可行、微创和有效的。病例选择应注意撕裂口距冠状动脉开口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宜单独行腔内隔绝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15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1~72(58.2±7.2)岁。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4例,B型主动脉夹层11例,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或加颈部切口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单纯颈部切口行头臂动脉间旁路移植,然后行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2年分别随访CT造影资料,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例,随访时间3~20(12.0±4.1)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2年复查主动脉增强CT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未见脑部和肢体缺血征象。结论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可根据受累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杂交手术方法,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该方法扩大了介入覆膜支架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29~72岁,平均(53.7±13,8)岁。Stanford B型114例、Stanford A型4例,外伤致胸降主动脉破裂3例。4例因主动脉破裂行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以上发热35例,Ⅳ型内漏11例,Ⅰ型内漏1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缓解。术后平均住院(4.0±1.3)d。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复杂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A型10例分析;胸主动脉夹层合并腹主夹层动脉瘤的一期腔内治疗;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体会;四肢骨骼肌血管畸形的分类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妊娠期管理,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2(21~29)岁。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初产妇;5例在孕晚期,4例在产褥期发病,其中1例患者有妊娠期高血压,且左右上肢血压明显异常(初始接诊时:左上肢血压90/60 mm Hg,右上肢血压150/90 mm Hg)。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背疼痛,伴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所有患者均经胸腹主动脉CTA确诊,其中5例为Stanford A型夹层,5例为Stanford B型夹层,1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最终夹层破裂死亡、胎死腹中,其余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行Bentall术,1例行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胸腹主动脉血管置换术;其中1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因术后重症感染死亡,其余8例康复出院。9例夹层患者均为单胎分娩,9例新生儿中有5例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最终3例新生儿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余6例生存。结论妊娠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发生Stanford A型的比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胎儿发生宫内窒息的可能性较大,但经过积极有效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有效挽救母(胎)儿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