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鹏程 《中外医疗》2008,27(27):48-48
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EH)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将31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纽,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收缩期高血压14例(8.86%),舒张期高血压56例(35.44%),混合型高血压64例(40.51%);老年EH组分别为78例(51.32%)、18例(11.84%)、33例(22.71%),两组间比较P〈0.01。中青年EH组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者95例(60.13%),吸烟者107例(67.21%),从事高紧张工作者103例(65.19%),老年EH纽分别为34例(22.37%),67例(44.08%),36例(23.68%),两组间比较P〈0.01。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为主。老年高血压病以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为主。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家族遗传史为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戒烟等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环境因素所占的影响比重。方法:对入户调查的35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6例高血压病人,有家族遗传史100人(28.1%),无家族遗传史256人(71.9%)。结论:高血压病病因中,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改善环境因素可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目前国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可达20%。大量证据表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容易并发冠心病。血压越高,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注意正确合理应用高血压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95%的高血压病人原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不足5%的病人血压升高仅为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致心衰、肾衰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近年来,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利尿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60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0例高血压病人,显效者17人,占56.7%;有效11人,占36.7%;无效2人,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2006~2008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病因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特点,为高血压病因的正确诊断提供病因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3年间3878例高血压专科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分布情况。结果:(1)3878例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2579例,占66.5%,继发性高血压1299例,占33.5%。(2)1299例继发性高血压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55.0%(714/129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13.6%(176/1299)、肾实质性高血压7.6%(99/1299)、焦虑症7.O%(91/1299),肾血管性高血压4.9%(64/1299)、PA合并OS—AS4.8%(62/1299),而其他病因所占比例较小。结论:2006至2008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仍然占绝大多数,在继发性高血压中OSAS、PA所占的比例最高,同时应注意OSAS与PA两种继发性因素可能并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24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TI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I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ATI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血压性脑溢血患在性别与年龄方面是否具有特殊性、差异性。方法:对298例经CT检查确诊为脑溢血,并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剔除肾病、糖尿病)患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98例高血压性脑溢血患中男性182例(占61.07%),女性116例(占38.93%)。2)高血压性脑溢血患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55-65岁共97例,其中:男性69例(占71.13%),女性28例9占28.87%)。3)高血压性脑溢血男性发病率峰值55-65岁,女性发病率峰值在65-75岁;男性患在55-65岁后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患在55-65岁后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4)用统计学相对数比较法并采用t检验,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溢血患具有性别和年龄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李吉博  李萌 《中外医疗》2010,29(21):188-18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全身动静脉血压升高。分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在患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90%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可引起心、脑、肾的损害,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 ( LVMI)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和肝火亢盛型。应用惠普45 0 0型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 LVMI。结果 :LVMI: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 >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与其余三个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其余三个证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分型的客观依据 ,也可作为中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中青年高血压不尽相同,具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血压波动大、脉压大、并发症多、靶器官损害明显等临床特点,而且其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更为突出,给该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3种方式。西药降压具有作用较强、起效快、作用机制明确的优势,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少、症状改善明显及多环节起效的优势,但存在降压作用较弱、起效慢、制剂相对落后等方面的不足,且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基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的焦虑症,达到达标降压的目的,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焦虑症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高血压病合并焦虑症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12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抗焦虑治疗。记录中药治疗前、用药第21天、住院患者出院时、门诊患者迟后焦虑症转归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第21天,焦虑症显著改善(P<0.05~0.01);治疗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88%,对照组76%,但两组比较,P>0.05。两组住院患者出院时和门诊患者迟后血压值及焦虑症转归情况与上述相近。结论: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的焦虑症疗效肯定,对达标降压有益。但降压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对照组一般的心理疏导和某些主要用于降压的药物也有抗焦虑作用有关。部分患者焦虑症可能是高血压或症状长期持续存在的结果,抗焦虑治疗后只有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而血压的降低和维持效果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性。[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观察,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病实证、虚证组,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变化,但虚证较实证变化的程度更甚。[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功能减退的表现。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高血压有效防治和管理的重心集中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中医传统的体质学说阐明了各种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众多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病情变化和疾病转归与其本身的体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质因素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联系,汇总目前多数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质、阴虚质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其次,分析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现状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缺乏有效、科学、合理的防治,缺乏“个体化”管理。重点对目前中医体质辨识在我国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阐明体质辨识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意义。最后,说明了目前体质辨识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和未来要健全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政策支持、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及中医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由此阐明:中医的体质对高血压的发病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利用体质辨识,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时纠正偏颇体质,将对延缓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中医体质管理为未来社区高血压的防控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益糖宁冲剂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甘油三酯及 C肽的影响。方法 :健康 SD大鼠 5 0只 ,雄性 ,共分七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高脂组 ,高、中、低剂量中药组 ,降糖舒组和模型组。治疗 4周后于禁食 1 2 h采血测定血糖、甘油三酯、C肽、SOD( superoyade,SOD) ,2 h后再测定餐后血糖、餐后 C肽。结果 :糖尿病大鼠普遍存在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空腹 C肽低下。高、中剂量组餐后 2 h C肽水平增高至接近正常水平 ( P>0 .0 5 ) ,低剂量组、降糖舒组和模型组餐后 2 h C肽仍低下 ,与正常组比较仍具显著性意义 ( P<0 .0 5 )。高剂量组空腹血糖与其他组比较P<0 .0 5。各糖尿病大鼠较正常组 SOD不同程度下降 ,高、中剂量益糖宁冲剂 SOD与正常组比较P>0 .0 5。结论 :益糖宁冲剂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 ,具有一定降糖作用 ,且能提高 C肽和 SOD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晨峰、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型为多。血压晨峰峰值升高幅度以痰湿壅盛组最高,肝火亢盛组次之。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最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揭示了血压晨峰的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吴小玉  何江  刘丽 《西部医学》2012,24(11):2102-2103,2106
目的观察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6个月,对照组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佳,心率变异性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O.05),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O.05)。结论使用依拉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取系统抽样调查法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群为调查对象.结果: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性别(P《0.05)、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体重不同,吸烟与不吸烟、饮酒与不饮酒以及有无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脑卒中(P《0.01)的高血压患者群在中医证型上存在差异.血压分级、脉压、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临床情况反映出4种中医证型之间高血压病危重程度逐步提高的趋势(P《0.01),其中阴阳两虚证危害程度较高,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