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淑文 《北京中医》2007,26(4):195-197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临床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重症监护室中60%死亡患者是由脓毒症所致;有关资料的分析表明,全球10%的死亡患者与脓毒症密切相关,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国际脓毒症联席会虽然推出了“2004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但其实际上并没有创新的治疗方法,只是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方法的总结或重新评估,要真正实现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中“降低25%死亡率”的目标尚有距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以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等为代表开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近年来北京地区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单位牵头,对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降低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率”及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脓毒症现状及脓毒症肾功能衰竭基础研究”将要结题之际,我们精选了一组论文,期望对广大从事危重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脓毒症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环节和病理基础。Sepsis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以下拟就中西医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一组以急性、严重、长时间的组织器官低灌注和严重左室泵血不足及血压低下为表现的临床征候群,临床发生率为5%~15%,本病病情危笃,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是目前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除一般的抗休克措施,如吸氧、镇痛,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还包括机械辅助循环、再灌注疗法等,使本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达50%以上。中医对本病研究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众多医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发展迅速,本文将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心肌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脓毒症心肌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的研究并不完善,其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病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具有优势。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希望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重视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互补,为今后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重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已成为ICU患者的主要死因,约40%的脓毒症患者合并有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SIMD),其死亡率可升至70%,预后不良[1-2]。关于SIMD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其死亡风险。本研究以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为数据  相似文献   

6.
200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等提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以拯救脓毒症运动为目的的《巴塞罗那宣言》,于2004年、2008年发表了拯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2011年我国的中医药工作者结合中医药的研究成果编写并发布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探讨利用中医药方法提高脓毒症患者的存活率。但脓毒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7.
陆炯  杨能华 《江苏中医》2000,21(6):25-26
坏死性筋膜炎是外科严重感染的疾病,文献报导死亡率达30%。采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内服,配合外治法及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30例,结果治愈29例,死亡1例。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能明显提高痊愈率,降低截肢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探讨董泉珍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由于既采用了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又结合应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1)。本文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进行初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约50%在休克开始10 h内死亡,80%在1周内死亡,是AMI病人的重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在近几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造成其死亡率居高不下(50%~80%)。本课题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梗合并休克的效果及其机理。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又能稳定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尿量,改善肢冷、发绀、出汗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医医院住院患者脓毒症临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脓毒症(Sepsis)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的绝对数字呈上升趋势,是非心脏重症监护(ICU)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的研究表明,其在ICU的死亡率为48.6%。由此可见,系统研究脓毒症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病率,总结脓毒症的发病规律和中医证候特征的演变,从而有效地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指导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本研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5年度急诊科/ICU、肾病科和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和回顾性分析,为深入研究脓毒症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其病死率大概为20%。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LN)是红斑性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70%的SLE患者有LN的临床表现。临床若长期误诊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延误病情,以至在数月或数年内死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任高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LN进行合...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医药》2008,27(10):796-796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将于2008年12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四期全国中西医结合脓毒症诊治高研班暨首届北方地区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医》2008,(10):796-796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将于2008年12月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四期全国中西医结合脓毒症诊治高研班暨首届北方地区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抗休克技术的改进,死于休克的病人明显减少。急性肾衰(ARF)为本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但对本病所致ARF的治疗无突破性进展。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健是如何防治ARF及其严重尿毒症的处理。我院1984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EHF—ARF)1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一般认为,无论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灶性感染均可引起脓毒症,它是由于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系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多脏衰(MSOF)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以提高本症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性感染并发MODS/MSOF住院患者225例,进行原发疾病、并发症等的西医诊断和证型的中医辩证诊断,据此在全面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和中药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止于1998年底共救治感染性MODS患者225例,抢救成功161例,死亡64例,病死率28.4%;其中MSOF140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41.4%,应用美国KnausWA教授MSOF诊断标准,本组符合者106例,抢救成功52例,死亡54例,死病率为50.9%。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本综衙,疗效显著提高, 在于中药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障碍;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可减轻胃肠运动功能的受抑制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及防治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抗氧化保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培丰  潘磊 《中医教育》2010,29(6):62-64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中西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医学。当代中西医结合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致经历了临床研究(20世纪60—70年代)、临床和实验研究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3个阶段,已培养出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7000余人,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已逾10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大多处于中西医并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坏死性筋膜炎是外科严重感染性疾病 ,文献报导死亡率达 30 %。采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内服 ,配合外治法及基础疗法 ,治疗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 30例 ,结果治愈 2 9例 ,死亡 1例。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能明显提高痊愈率 ,降低截肢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