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检测血清Ca、P、AKP、拍摄左腕关节、双膝关节X线片.结果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婴幼儿患病率21.42%,3~7岁儿童患病率4.1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最高,6~7岁组最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无服用或无规则服用鱼肝油、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 h、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患腹泻和厌食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检测血清Ca、P、AKP、拍摄左腕关节、双膝关节X线片。结果: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婴幼儿患病率21.42%,3-7岁儿童患病率4.1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最高,6-7岁组最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无服用或无规则服用鱼肝油、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 h、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患腹泻和厌食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须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登沙河社区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情况,进行本次调查,以便指导今后幼儿保健工作.方法:对2019年登沙河社区3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登沙河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为4.2%,其中0岁组患病率为5.4%,1岁组患病率为6.9%,2岁组患病率为1.2%,3组患病率比较,...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泉州市306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并调查病因。结果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营养不良患病率以1—2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是营养不良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下患病率为4.99%,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68%,消瘦患病率为1.1l%,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缺乏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各地存在差异。上海市资料报道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为17.42%[1],哈尔滨市区0-3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为48.2%,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比,处于偏高水平[2]。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疾病。为了解二者之问的关系,作者对泉州市2001年9月~2002年1月进行的3065名7岁以下儿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某街道婴幼儿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街道婴幼儿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分析其发病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来我所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个月~3岁的婴幼儿400名进行佝偻病患病情况调查,同时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依据统一诊断标准,在400例婴幼儿中确诊为佝偻病患者有66例,患病率为16.5%.明显低于全国婴幼儿平均患病率40.7%,同时发现婴儿佝偻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9个月以内发病率最高.[结论]母乳喂养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预防佝偻病应提高母乳喂养率,合理添加辅食,人工喂养儿可选用维生素D强化配方奶;BALP检测为佝偻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弥补了简易诊断的不足,两者结合,综合诊断可提高诊断质量,有利于佝偻病的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诸暨市5 004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对诸暨市妇保院及24个乡镇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5004例0~6岁儿童进行BALP活性测定。结果:5004例受检儿童中362例为佝偻病患儿,患病率为7.23%;18月内儿童患病率较高,并与喂养史有关;亚临床佝偻病值得关注。结论: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助于亚临床佝偻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0~7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0~7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03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3例为对照组,应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孕妇家庭状况、孕期饮食及生活规律、分娩及婴幼儿的基本情况,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佝偻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期经常吃鱼、孕期户外活动、孕期日照时间、孕期补维生素D或钙、婴儿7个月开始服用含高钙食物、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的面积是影响佝偻病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孕期多户外运动、及时补钙、小儿7个月开始服用含高钙食物、日晒暴露皮肤面积大等是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应该多进行健康宣教,早期预防、早期诊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59例雏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和7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雏生素D受体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结果雏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 I酶切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TT83.0%、Tt17.0%、tt0和TT87.2%、Tt 12.8%、tt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6876,P〉0.05);雏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 I酶切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T91、5%、t8.5%和T93.6%、t6.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6294,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  魏敏 《中国保健》2007,15(14):138-139
目的调查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市妇幼保健院按照"4.2.1"体检要求,对城镇5643名0~6岁儿童进行健康检查,按照年龄分组对营养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进行调查.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和科学喂养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两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小儿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3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小儿维生素D缺乏,不仅可以引起骨骼畸形,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神经、肌肉、免疫等器官的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1977~1983年全国各地调查资料显示,小儿佝偻病平均患病率为40 .7% [1] 。为了解本地区小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我们对徐汇区康健街道2 0 0 1年9月~2 0 0 2年9月出生的2 5 8例儿童保健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象选自徐汇区康健街道2 0 0 1年9月~2 0 0 2年9月出生儿童,按照我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要求,1岁内分别在1、2、4、…  相似文献   

13.
社区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喂养知识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评价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小儿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抽取 2 0 0 0年 1~ 2月 915例听过每月 1次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讲课的家长的子女为观察组 ,以同期未听课家长的子女 95 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 3、6、9、12月龄小儿的体重和身长的发育情况。 4个月统计母乳喂养率 ,1岁统计辅食添加及时合理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营养性贫血患病率。 【结果】  0~ 5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 ,6~ 12个月体重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9~ 12个月身长增长速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观察组(87.3 % )大于对照组 (76.5 % ) (P <0 .0 1)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率观察组 (88.5 % ) ,对照组 62 % (P <0 .0 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观察组 19% ,对照组 3 3 % (P <0 .0 1) ;1岁时营养性贫血患病率观察组 15 .2 % ,对照组 2 8.5 % (P<0 .0 1)。 【结论】 社区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降低营养性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 ,特别有利于改善换乳期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患病情况,分析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发病因素,指导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方法对河南省焦作市700间社区421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和体重等检查,并对检查儿童出生史、免疫史、喂养史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21名3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患者数分别为13人和39人,患病率分别为3.18%和10.2%。结论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病率高,临床上应注意3个月~2岁是预防保健重点。因此病对儿童危害性大,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此病的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彭力科 《中国校医》2010,24(9):717-717,720
目的了解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治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儿保门诊体检的980名0~3岁儿童,调查询问喂养方式、户外活动光照时间,采集微量血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结果 0~3岁儿童佝偻病检出率为22.65%,1岁以下儿童检出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佝偻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儿佝偻病是小儿时期,尤其是3个月至2岁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重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已显著减少,但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在防治佝偻病的过程中.尚缺乏合理应用维生紊D的认识.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维生素D的中毒现象,造成婴幼儿多脏器的损伤。因此.在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同时,如何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问题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定西地区O~7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定西地区O~7岁儿童480例,设计调查表进行佝偻病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定西地区O~7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为29.58%,其中男童28.63%,女童30.73%,男女童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以O~1岁婴儿患病率最高,3~7岁儿童最低(PO.05)。与该地区佝偻病的发生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家庭年人均收入、住房阳光朝向、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户外活动时间、早期补充维生素D干预、喂养方式、富钙食品摄入情况等因素。结论定西地区儿童佝偻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综合防治的措施,进一步控制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北方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患病率为49.4%。该病是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佝偻病虽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佝偻病诊断及防治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婴幼儿佝偻病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多年的治疗及预防,使其发病率已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就诊断及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1 流行病学佝偻病曾经在我国婴幼儿中广泛流行。1984年统计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40.7%。此后经过大面积的防治工作,佝偻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26.7%。若以0~5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计算佝偻病患病率为15.9%,其中城市为17.8%,平原为19.2%,丘陵为15.2%,山区及高原为12.3%,总的趋势是佝偻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0~3岁婴幼儿血清骨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佝偻病发病情况,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指标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4—8月来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23例婴幼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分为健康组和佝偻病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单纯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不能确诊佝偻病,应联合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