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珠海市妇女生殖系统患病情况,探讨宫颈糜烂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珠海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集体组织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2001年-2005年珠海市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糜烂患病率25岁~30岁达高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明显下降趋势。阴道滴虫和念珠菌的感染对宫颈糜烂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淋球菌、细菌性、HPV的感染均可使宫颈糜烂发病率升高。农村与城市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显著,(X^2=130.49 P〈0.01);其次,是分娩次数和人流、引产次数对宫颈糜烂的影响,分娩、人流、引产次数增加,患病率增高(X^2=31.02P〈0.01);文化程度对妇女宫颈糜烂的影响,高中及以下与大学及以上相比,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X^2=19.56P〈0.01);而避孕方式对宫颈糜烂影响不大。结论根据宫颈糜烂相关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掌握我地区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并探讨与子宫肌瘤患病有关的因素。方法:2007年1月一2012年1月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8261例妇女,均填写统一的妇女病普查体检表,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以及阴道B超检查。结果:8261例调查对象中子宫肌瘤患病率为8.11%(670例),呈逐年增高趋势。不同年龄段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年龄段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最高(13.50%)。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次组调查对象子宫肌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次增加呈增高趋势。生殖道炎症、安置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均与子宫肌瘤患病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肌瘤患病率与年龄、职业、孕次、生殖道炎症、口服避孕药及放置节育器均有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2a对郑州市市直机关已婚妇女进行妇科调查及辅助检查。结果:2000年宫颈糜烂患病率为33.12%,2001为31.41%,2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糜烂34岁以下患病率最高,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使用不同避孕工具,孕次多,合并阴道炎的患者间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4岁以下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三个社区1155名已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HPVDNA检测。结果HPV感染率为12.99%,其中HR-HPV感染率为11.77%,显著高于LR-HPV感染。单一感染率显著高于复合感染(P〈0.01)。不同年龄段及宫颈糜烂程度的HR-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频率、使用避孕套及吸烟史与HR-HPV感染相关(P〈0.05)。宫颈糜烂、性生活频率是HR-HPV感染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对HR-HPV感染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海宁市社区育龄期、围绝经期妇女HPV及HR-HPV感染率较高.与性接触及宫颈炎症有关,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普查,降低妇科疾病患病率,关键要降低宫颈糜烂及阴道炎的患病率,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方法:对我厂7206例25岁以上已婚女工进妇科疾病的普查。结果:查出生殖系统疾病,以宫颈炎检出率最高,占女工总数的22.08%,年龄与慢性宫颈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X^2=148.52.P〈0.005);宫颈糜烂占16.81%。阴道炎占14.65%(其中滴虫性阴道炎占女工总数的6.8%),经统计学处理,x^2=252.26,P〈0.005,各年龄纽间滴虫感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力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普及防癌知识,提高妇女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黄梅香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911-1912
目的为获取三亚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本底资料,为控制疾病和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9、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三亚市河西区,凡当地户口、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25.3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为1.8%,75岁以上患病率最高为53.3%。各年龄组总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及正相关关系(x^2=85.85,P〈0.01),(r=0.39,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高血压患病率最低为6.5%,小学文化程度者患病率最高为38.3%。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及正相关关系(x^2=19.11,P〈0,01;r=0.20;P〈0.01)。离退休人员患病率为36.5%,饮食行业为5.0%,不同职业患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57.32,P〈0.01)。不同程度饮酒患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29,P=0.03)。血脂高可引起脑卒中知道的占比例34.5%,不知道的占比例65.5%。可引起冠心病知道的占比例33.4%,不知道的占比例66.60k。体质脂教(BMI)与患病率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及正相关关系(x^2=14.95,P=0.002,r=0.16,P〈0.0001)。腰臀围比(WHR)与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及正相关关系(x^2=13.4,P〈0.0001,r=0.16,P〈0.0001)。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占46.97%,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占29.17%。结论三亚市河西区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超重等显示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加强社区的健康促进活动,提高防病知识,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已婚女性妇女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本省统一的妇女病普查登记表,对每一位被查者进行编号,依次按编号进行妇女病常规检查,及有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测,对盆腔包块或可疑子宫肌瘤者做B超检查。结果:已婚妇女患病率59.11%:经普查共检出10种妇女病,其中宫颈炎468人,占普查总人数的32.82%。将各年龄组间患妇女病的百分比对比有显著差异(X^2=15.09,P=0.01),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2=14.54,P〈0.05),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各年龄组差异非常显著(X^2=18.66,P〈0.01);慢性盆腔炎与子宫肌瘤的患病率各年龄组内差异显著(X^2=14.15,P〈0.05,X^2=5.99,P〈0.05)。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率63.95%。结论:已婚女性妇女病患病率高达59.15%,涉及病种十余种,改善妇女健康刻不容缓。患病与年龄、人工流产次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普查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宫颈癌的发现和早期防治。方法:对2004-2008年我镇已婚育龄期妇女的宫颈情况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46399例已婚育龄妇女中发生宫颈糜烂者6175例,患病率为13.31%;宫颈病变总数8362例,患病率为18.02%。2005~2008年宫颈糜烂患病率、宫颈病变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004年两者的患病率与2006、2007、2008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普查工作,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三区六县孕妇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省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最终实现《两纲》目标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方法按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分层抽样,抽取3区6县共9个流调点覆盖全省7个设区市.采用问卷对1,281例孕妇进行调查;采用氢化高铁检测法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用锌原卟啉测定仪检测锌原卟啉(Zpp)含量;同时对调查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孕妇文化程度为大学的患病率占22.16%,明显低于孕妇为文盲的52.50%(x^2=49.435,P〈0.001);丈夫文化程度为大学的患病率占24.78%,明显低于丈夫为文盲的71.43%(x^2=52.298.P〈0.001);孕妇职业为工人的患病率占17.33%,明显低于孕妇为农民的49.10%(x^2=86.384.P〈0.001);丈夫职业为个体的患病率占22.08%,明显低于丈夫为农民的48.81%(x^2=72.282.P〈0.001);孕妇月均收入:〉200元患病率为23.53%,≤200元的患病率为42.61%,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5.450,P〈0.001);丈夫月均收入:〉200元的患病率为22.48%.≤200元的患病率为46.1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80.954,P〈0.001)。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城市为24.59%,农村为42.2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妇女保健工作者要重视营养知识的宣教,采取必要的行为干预措施,以降低我省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医院已婚女职工420例妇科体检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已婚女职工常见妇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0名医院已婚女职工采用宫颈刮片、宫颈脱落细胞学病理检查、内诊、B超等检查。结果查出16种常见妇科疾病,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糜烂19.75%、附件炎7.62%、阴道炎4.52%、早期宫颈癌2例;宫颈糜烂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附件炎的发病率最高的是30~49岁,各年龄段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阴道炎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定期妇科普查可早期发现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并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高危型HPV载量与CIN2、CIN3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关系。方法筛查35437例门诊患者.532例CIN2、CIN3患者行LEEP术治疗,术后3、6、9、12个月时复查高危型HPVDNA及宫颈TCT。结果高危型HPV阳性率为15.17%;各病理类型高危型HPV载量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高危型HPV载量与CIN病理类型间呈正相关(P〈0.05);不同高危型HPV载量组之间CIN病灶残留或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高危型HPV高载量是CIN2、CIN3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危险因素(OR=1.357、1.442)。结论高危型HPV载量与CIN的发生、进展及CIN2、CIN3患者LEEP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07-10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岁的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早期宫颈癌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54,P〈0.05);瘤体直径≥4cm,青年组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62,P〈0.01);腺癌比例,青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93,P〈0.01);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79、8.85、9.46,P〈0.05和P〈0.01);青年组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0.75,P〉0.05);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Х^2=5.28,P〈0.05);P27在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Х^2=0.24,P〉0.05)。结论35岁以下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M患者PE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8例DM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和(或)^99m/Tc—MAA深静脉显像、肺灌注显像,同期获取血液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28例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3%),8例并发PE(13.8%);有DVT的DM的PE发病率(28.6%)明显高于无DVT患者(0)(x^2=7.69,P〈0.01),髂股深静脉DVT患者的PE发病率(44.4%)明显高于腘静脉以下DVT患者(0)(x^2=4.24,P〈0.05),有胸部症状的DM的PE发病率(50.0%)明显高于无胸部症状者(4.4%)(x^2=13.06,P〈0.01);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胆固醇、下肢症状、急性并发症10因素各自的PE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x^2≤2.96,P〉0.05)。结论有髂股深静脉DVT的DM容易并发PE,有胸部症状的DM为PE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新密市的农村妇女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中20~54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使用自我取样和医生取样两种方法收集妇女阴道分泌物,使用杂交捕获二代试验(HC2)检测13种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结果异常的妇女进行阴道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最终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共调查妇女881例,收集HPV自我取样标本881份和医生取样标本880份。自我取样和医生取样HPVs感染率分别是13.05%和12.27%。各个年龄组(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HPVs感染率分别是10.57%、9.60%、12.00%、9.52%、17.60%、13.74%,12.80%。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X^2=200.69,P=0.00);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HPV感染率逐渐增加(X^2=11.05,P=0.01);丈夫性伴侣数〉1的妇女HPV感染率是18.02%,丈夫性伴侣数为1的妇女HPV感染率是1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结论该地区的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HPV感染与年龄无关,性行为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多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Ⅲ32.77%,CINⅡ56.3%,CINⅠ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483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高危型DNA的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80例,阳性率37.23%,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13.89%,宫颈腺癌12.56%,CINⅢ32.77%,CINⅡ56.3%,CINⅠ44.58%,宫颈扁平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79.59%。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89%多型感染中2种型别感染比例最多57.86%。从正常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的不同病变中,多重感染的比例随病变级别上升逐渐增加,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CINⅢ和宫颈癌中,多重感染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正常者。HPV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与单纯TCT检测比较,两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4.17%和0.78%,癌为0.56%和0.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合HPV检测可提高TCT检测的敏感性,多重HPV感染及型别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功能状态对妊娠并发心脏病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1例妊娠并发心脏病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心功能与心脏病患病率的关系、心功能与产科高危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心功能状态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心功能Ⅰ~Ⅱ级产妇孕次明显少于Ⅲ~Ⅳ级者,孕周大于Ⅲ~Ⅳ级者,差异有显著性(t=9.059、7.514,P〈0.05)。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增高,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降低(t=17.815,P〈0.05),早产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显著增加(x^2=0.798、22.223,P〈0.05),产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增加(x^2=47.874、33.956,P〈0.05)。结论心功能状态与并发心脏病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提前诊断和预防,积极改善心功能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胞饮对官颈内瘤样病变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内瘤样病变行Leep术的400例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应用清胞饮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黄柏液进行治疗,治疗1、2、4、6个月后对比两组高危型HPV消除率、HPV持续阳性治愈率及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2、4、6个月高危型HPV消除率分别为89.00%(178/200)、96.10%(192/200)、97.50%(195/200)、98.60%(198/200);对照组为56.16%(113/200)、64.5%(129/200)、70.25%(144/200)、79.4%(15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型HPV消除效果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χ2=13.009,P〈0.05;治疗组:χ2=25.303,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8.50%,对照组为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1,P〈0.05)。治疗组转阴率为75.65%,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26,P〈0.01);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96.50%比64.00%,χ2=14.005,P〈0.01)。结论应用清胞饮对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可为高危型HPV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普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为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1—2000进行监测。评价标准,按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进行评价。每年分四个季度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各进行一次监测。结果2年总检合格率旅店业明显高于文化娱乐场所(x^2=8.64,P〈0.05),年度间合格率有显著增长,其中旅店业(x^2=8.11,P〈0.05),文化娱乐场所(x^2=6.24,P〈0.05)。季度间合格率有明显的差异,在旅店业中(x^2=19.56,P〈0.01),文化娱乐场所中(x^2=8.54,P〈0.05)。市直辖区与镇辖区也有较大的区别,旅店业(x^2=22.38,P〈0.01),文化娱乐场所(x^2=10.40,P〈0.01)。不同性质企业之间合格率也有所不同,旅店业(x^2=9.67,P〈0.01),文化娱乐场所(x^2=7.59,P〈0.05)。结论公共场所空气细菌监测结果经质量分析,证明了通过监测和管理可使公共场所卫生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为业主提供因时因地做好消毒卫生工作的理论依据,指导其搞好空气卫生质量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优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水平、民族、地理位置,选择被调查市县。在被选市县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家庭为单位对全部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完成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3945人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3.18%、抗-HBs阳性率为52.72%、HBV流行率为56.96%。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20—29岁组(21.52%)。最低为0-4岁组(4,02%),10岁以下儿童为6.21%;HBV流行率最高为50~59岁组(83.43%),最低是0—4岁(29.99%),10岁以下组为30.69%。HBsAg阳性率和HBV流行率:城市低于农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66,P〈0.01;x^2=12.56,P〈0.01)。富裕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三者间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50.13,P〈0.01;x^2=13.17,P〈0.01)。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x^2=11.97,P〈0.01);HBV流行率男性低于女性(x^2=7.74.P〈0.01),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海南省人群HBV流行率是高的,人群HBsAg携带率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改变,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