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鹏  嵇武 《医学综述》2014,(24):4479-4481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活性发生改变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人体代谢系统的正常发展。目前已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慢性炎症、血脂异常、过敏性疾病等相关。此外,肠道菌群失调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积累、脂多糖的高循环水平、免疫失调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机制可为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肠道菌群失调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互为因果,肠道菌群结构的紊乱、肠道物质环境的改变以及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皆可导致HUA的发生。中医“脾”之功能健运是肠道稳态的重要条件,而脾失运化则是HUA病机的核心。通过论述肠道菌群、脾与HUA三者之间的关联,探讨HUA的病机特点及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一种以无菌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细胞亚群失衡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定居于其中的肠道菌群数量及其丰度的改变可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并可通过免疫调节方式影响全身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独特。肠道菌群与痛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故对两者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肠道内各类微生物共同构成的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的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在人体肠道内参与了代谢、免疫和营养等多种功能,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妊娠期女性的肠道菌群构成发生了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失调也被认为在各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微环境,可作为妊娠相关疾病防治的新思路。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常见妊娠相关疾病的孕妇肠道菌群改变及益生菌用于临床防治的有效性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进行肠道菌群影响孕妇健康的机制研究及益生菌用于临床疾病防治的更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维系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与肾、脾、肝、肺密切相关。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在健康状态下具有维持肠道正常结构,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或数目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做好预防工作.目前肠道菌群在结肠癌中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和致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类基因组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肠道渗透压改变,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双歧杆菌属作为肠道菌群中一种主要的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是人体胃肠道系统内数目庞大的微生物群体,参与维持胃肠道免疫稳态.桥本甲状腺炎(HT)是全球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HT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肠道菌群在甲状腺-肠轴基础上通过调节免疫、维持肠道屏障、参与微量元素代谢等方式影响HT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摄入和有益肠道菌群对HT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文婷  廖国阳 《西部医学》2017,29(11):1617-1620+1625
【摘要】〓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肠道微生物可以对免疫系统,包括全身性的固有免疫、特异性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影响。来自于机体内外的理化刺激和生物刺激会打破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都会导致肠道内菌群的紊乱,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多种免疫疾病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当前我国的HIV感染态势很严峻,无论是患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很多研究表明,艾滋病与肠道菌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肠道菌群的改变在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滋病病毒感染会带来肠道菌群改变,HIV会破坏人体肠道黏膜屏障,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HIV感染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受到相当的重视。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内生存着几百种菌群。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运用微生态制剂普遍受到关注。文章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肠道菌群关系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并对中药对渍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调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它在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与肠道的关系极为密切,肝病病人由于胆汁分泌异常等等原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或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肠道定植抗力(B/E比值)的降低,甚至发生菌群易位,由此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体内环境稳态起着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尤其是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能调节脂多糖含量和短链脂肪酸的生成。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诱发机体的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凋亡及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对肠道菌群的干预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目前有许多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元、益生菌、肠道粪菌移植、二甲双胍和小檗碱,均对机体代谢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申金付  王卓群  李茂  蒋瑞妹 《安徽医学》2019,40(9):1069-1071
<正>随着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认识和探索,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亦逐渐被发现,包括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2,T2DM)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肠道菌群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T2DM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人体肠道菌群及影响因素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活在人体的微生物细胞数量达百万亿之多,已编码的基因数约是人体基因数的近百倍,被称为人体微生物组。目前所指的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与人共生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菌群失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人体复杂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疾病治疗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联系紧密,肠道菌群参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肠道菌群途径将为中医药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现在普遍认为IBD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改变等多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与IB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内数量巨大的细菌影响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诱发具有IBD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肠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IBD发病.  相似文献   

18.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形成菌群失调,引发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临床,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相关性疾病尤其是小儿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与疾病转换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宿主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结构完整、免疫调节、抵御病原体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通过内分泌系统、炎症-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对大脑产生影响,这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称为脑-肠轴。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通过炎症-免疫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功能改变,从而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将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饮食模式可通过影响宿主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能量代谢,进而发挥减重作用。高蛋白饮食不仅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在肠道内还可被菌群进一步分解产生色氨酸、吲哚、5-羟色胺等一系列代谢产物,对人体的脑-肠轴及肠道黏膜免疫发挥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体重,并改善机体的慢性低度炎症与代谢状态,为肥胖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