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间断头痛、头晕5年余,加重半年,同时伴呕吐、间歇性抽搐",于2011年5月29日入院.查体:神志不清,步态不稳,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心肺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左侧颞额叶巨大肿块,最大层面6.0 cm×5.5 cm×6.8 cm,边界清楚,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无水肿,病灶跨过中线凸入右侧,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右偏,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呈高信号,可见分层,上部信号较高,见图1,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见图2,增强并脂肪抑制序列示病灶上部呈低信号,未见强化,下方实质性部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局部见囊状无强化低信号区,见图3.MRI拟诊:左颞额部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手术后病检:成熟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2.
《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3):F002-F002
图1 左额上皮型脑膜瘤,T1WI(a)、FLAIR(b)和增强后T1WI(c)显示左额叶病灶信号校均匀,无明显出血坏死,周围见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  相似文献   

3.
读片窗(6)     
廖文彬  朱友志  陈莉 《安徽医学》2010,31(6):708-709
患者,女,74岁,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一天。CT检查所见右侧后颅凹近乙状窦旁见大小约7.6cm×5.6cm×7.3cm的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周围见条弧形钙化带,轮廓略欠规整,边缘较清晰。病变与右侧颞骨岩部、枕骨右侧部及小脑幕关系密切,邻近颅骨骨质密度改变不明显(图A、B)。  相似文献   

4.
右额叶脱髓鞘假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张云亭  李威 《中国医刊》2003,38(8):54-55
患者男 ,38岁。入院 4天前蹲位起身时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右侧颈部肌肉痉挛 ,持续 10~ 2 0分钟后好转 ,清醒后无特殊异常。神经科查体 :左侧不全性中枢性面瘫 ,左侧视盘稍充血 ,四肢肌力正常 ,腱反射 (++) ,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 :无阳性发现。影像学检查 :CT平扫示右侧额叶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影 ,中心密度较低 ,周边环绕稍高密度环 ,病变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 ,中线结构轻度向左侧移位 (图a)。CT增强示右额叶上述病变呈明显的环形强化。MRI增强亦呈明显环形强化 ,病变内部在T1WI上呈低信号 ,同时见部分中等程度片状强化灶 ,矢状位可…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5 8岁。晨起活动时突然跌倒 ,随之呕吐 ,意识不清 ,家人急送医院。查体 :深昏迷 ,右侧瞳孔直径 4.5 m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 2 mm,光反射迟钝。颈硬 ,四肢肌张力不高 ,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 CT检查示 :双侧额叶皮层及皮层下大片团块状高密度灶 ,以右侧为著 ,境界清楚 ,密度欠均匀 ,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双侧脑室额角受压明显 ,中线向左移位 ,右侧脑室体部亦见明显受压 ,左侧脑室体部轻度扩大。拟为双侧额叶脑出血。急诊单侧右额颞瓣开颅 ,硬脑膜张力高 ,呈浅蓝灰色。弧形切开硬脑膜 ,基底留于中线侧。硬膜下有大量凝血…  相似文献   

6.
读片窗(9)     
管松 《安徽医学》2010,31(9):1138-1139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1岁,临床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B超示:上腹部5.5cm×6.3cm低回声包块。 CT检查所见 CT平扫示胰头部类圆形肿块,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图A);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内见小囊状不强化区,边界清晰,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静脉期中度强化(图B、C、D),MPR清楚示囊实性肿块与胰头残存的部分呈“抱球征”(图E)。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岁6个月。发现左眼发白1月余,眼科检查:左眼球结膜充血(+),左角膜轻度水肿,左眼瞳孔区可见白色反光,左眼底可见肿瘤。 超声检查示:玻璃体内透声性差,可见细弱光点分布;其内可见一中强回声团块,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强光斑伴声影(见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液信号,呈“树枝状”分布,动、静脉频谱伴行,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连续(见图2)。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外院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盆腔占位”,遂于2013年11月11日入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进一步检查。行超声检查示:盆腔内膀胱后方可见一低回声结节,类圆形,大小约5.8 cm ×5.4 cm ×4.3 cm,边界清楚,包膜呈高回声,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可见回声增强,结节中心可见斑块样高回声伴后方声影,斑块范围约1.3 cm ×1.1 cm (见图1A),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B),探头按压可见其活动,其周围可见部分肠管回声,蠕动良好,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盆腔实性结节,畸胎瘤可能。后行盆腔CT及MRI检查,提示“膀胱直肠陷凹可见一直径约5.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可见脂肪密度影,与周围膀胱、直肠界限清楚,无明显淋巴结增大,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考虑“盆腔肿物”。患者无周身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为:盆腔肿物(畸胎瘤可能性大)。于2013年12月7日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呈淡白色,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孤立无血运。术后病理回报:乳白色球形软组织(图2),大小约6 cm ×5 cm ×4 cm,表面光滑,质硬韧,切面观呈实性,灰白(图3),镜下为均匀红染,无组织结构,中心黄色部分为脂肪坏死组织伴钙化(图4)。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良好,10天后出院,无并发症出现,出院6个月后随诊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住恶性脑膜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果肿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直径为1.6~11.8cm,肿瘤呈分叶状7例,不规则形8例,类圆形4例;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对周围组织不同程度侵犯;15例肿瘤周围见不同程度水肿;平扫T1WI呈低信号8例.低、等混杂信号10例,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4例,高、等信号13例。6例信号均匀,13例信号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4例呈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13例肿瘤周围见短粗不规则的“脑膜尾征”。结论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在恶性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例1 女性,4 4岁。左眼睑间歇性水肿2个月。入院检查:左眼视力4 9,左下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无充血、水肿,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眼球下转轻度受限,眼球突出度18/2 1/95 ,眼压:5 5 /4 0 =2 0 5 5mmHg。CT示:球后密度欠均匀软组织包块,边界不清,大小约1 8cm×1 2cm ,视神经边界不清,眼球受压前移,眼环清,晶体清晰,玻璃体内密度均匀。诊断:左球后占位性病变;左侧视神经胶质瘤;球后纤维脂肪瘤。例2 男性,4 7岁。左眼睑间歇性水肿3个月。反复在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入院检查:左眼视力5 2 ,左下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史摘要男性,17岁,左下颌肿块逐渐增大伴疼痛1月余。CT检查左侧颞下窝、下颌骨升支周围见一团块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尚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图1,2),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及多房样强化(图3,4),邻近翼板、左侧下颌骨升支及左侧上颌窦外侧壁骨质吸收破坏,可见轻度骨膜反应(图5,6)。鼻咽顶后壁软组织稍增厚,右侧上颌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完整,两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0岁,主诉咳嗽、咳痰、胸闷1个月,右颈部淋巴结肿大10 d,于2014年11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可触及约枣样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腹部B超正常。胸部CT(图1):左肺见一8.6 cm ×7.8 cm ×5 cm肿块影,内密度不均,CT值20~65 HU,强化不均匀;左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左肺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切除(左肺下叶)及肿物,总大小15 cm ×13.5 cm ×5.5 cm,书页状切开,距支气管断端2 cm处见一肿物,大小8 cm ×7.5 cm ×4 cm,无包膜,肿物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与周围肺组织界限不清楚。另送(右颈部淋巴结)灰白、灰红软组织一块,大小3 cm ×2 cm ×1.5 cm,切面灰白,质脆。镜检:肿瘤细胞丰富,间质较少,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局部可见Homer -Wright 菊形团样结构(图2-A)。瘤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呈圆形或卵圆形;大者形态不规则,染色质呈网状,细胞核深染,可见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图2-B)。免疫组化CD99(+++)(图3-A)、Vim(+++)、Syn(+++)(图3-B)、NSE(+), AE1/AE3、S-100、SMA、HMB45、TTF-1、Des、PAX -5、CD3、CD20、CD45 RO、CD79a、CEA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80%(图3-C)。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及左肺肿物)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PNET)。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已婚,14岁初潮,平均月经周期4~5/28~30天,孕1产0,无人流史及药流史,因停经65天,早孕反应2周,阴道少量流血,来我院就诊,住院保胎治疗, T36℃, P78次/min, R20次/min, Bp100/70mmHg,心率78次/min,化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30.6mIu/ml,孕酮8.59mg/ml,未做妇科检查,保胎2天后,阴道流血量增加,故行彩超检查:盆腔扫查显示2个子宫体回声呈“蝴蝶状”。右侧子宫体形态增大,大小约7.5×5.7cm,宫腔内见一孕囊回声,大约2.0×1.2 cm,形态尚规则,内未见胚芽回声,孕囊周围探及缝隙状液性暗区,左侧子宫形态饱满,大小约6.5×5.1cm,,内膜明显增厚,约2.1 cm,回声尚均匀。探头向下横切探及宫颈形态增大、增宽,并见2个左右排列宫颈管强回声,中央见细条状低回声分隔,纵切见两个平行的宫颈管回声,一直延伸到宫颈外口。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超声诊断:(1)双子宫、双宫颈;(2)右侧宫内早孕,发育约5周,胚胎停止发育;(3)宫腔积液:先兆流产;(4)左侧子宫内膜增厚。图1,图2。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6岁,平素体健,无肿瘤家族史。因反复黑便1个月伴上腹部烧灼感,于2007年9月26日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02g/L,粪便隐血呈强阳性,胃镜检查示胃体下部及胃角一巨大不规则形溃疡,直径约4cm,底部高低不平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图1a);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0.4cm活动期溃疡;胃窦黏膜充血水肿(图1b)。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1岁,因癫痫发作2个月于2008年2月18日入院.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右侧肢体不自主抽搐,发作时无意识丧失,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约2 min后缓解.此后频繁发作,4~5次/月.缓解后有疲劳不适、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利,无头痛、头晕及恶心.体检: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MRI示:左侧额叶近脑顶部见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结节影,直径约1.5 cm,信号欠均,可见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与左侧额叶脑膜呈锐角相交,周围大片水肿,左侧脑室略受压,中线结构略右移(图1,2).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B超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性质不明。既往有胆囊切除史。CT检查:上腹部CT平扫显示左侧肾上腺区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12.4×10.7×10.9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肿块边缘示少许结节状钙化灶,左肾受压下移。增强扫描肿块实质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可见迂曲穿行的血管影,实质期及延迟期肿块内血管影增多(图1-5)。手术及病理:术中见左侧肾上腺结节状肿物一个,大小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7例无BPSD,健康对照10名。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000)对PET图像进行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AD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健康对照者,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左侧额叶上中回皮质下白质(P=0.001);(2)AD患者左侧额叶内侧回皮质下白质、左侧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3)伴有BPSD的AD患者在左右枕叶中回、左侧枕叶楔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叶梭形回、左侧额叶内侧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高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而左右额叶中央旁回、右侧额叶上回和中回、左侧颞叶上回等脑区的皮质下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不伴有BPSD的AD患者(P=0.001)。结论AD脑葡萄糖代谢有广泛的白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额、顶、颞叶皮质下联络区白质代谢较低,额叶内侧回及枕叶楔回皮质下白质代谢较强,而且BPSD症状与相关部分脑区代谢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DNE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1例中7例行CT 平扫;11 例均行常规MRI 检查,2例行MR波谱检查?结果:患者以癫痫小发作为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11 例 DNET 中7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颞叶,1 例位于顶叶;病变均位于皮层区?7例患者的CT 像上6 例呈均匀低密度,1 例呈低?等混杂密度,均未见钙化,4例可见邻近骨质变薄?MRI上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仅1例见周围轻度水肿,余10例均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增强检查10例无明显强化,1例可见分隔轻度强化,其中7例肿瘤形态呈三角形或楔形?结论:DNE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在术前对DNET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69岁,以“左侧视力下降半年、言语不清和右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半个月”为主诉于2020年3月11日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笨拙,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强,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大致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无发热、抽搐、意识不清。入院时血常规、尿常规和凝血4项正常,胸、腹部CT无异常。2020年3月9日门诊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左额叶皮髓交界区见一椭圆形病灶,呈T1W1稍低、T2W2稍高信号,大小约2.7 cm×1.7 cm,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左额叶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脑转移瘤;相邻脑质并见大片状指样长T1长T2信号影,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偏,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因右侧腰区间歇性绞痛3个月,发现左侧阴囊包块。查体:阴囊皮肤无红肿,左侧睾丸略增大,约4 cm×3 cm×3 cm,中心部位质地硬,表面欠光滑,触痛(+);右侧阴囊正常。阴囊CT检查提示左侧睾丸肿瘤可能性大。血hCG值正常。考虑良性肿瘤。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大小3.8 cm×1.5 cm,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左侧睾丸大小4.9 cm×1.8 cm,较右侧大,包膜光整,实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一大小约2.9 cm×2.1 cm×1.8 cm的混合性回声团,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以低回声及高回声为主,高回声周围可见低回声包绕,部分呈高回声与低回声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包块后方回声增强,见图1;CDF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