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HF患者96例和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结果 HF组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7.29、40.18,均P<0.01),有症状衰竭组与无症状衰竭组血清NT-proBNP、NT-proC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2.16、73.62,均P<0.01).心功能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t=23.46、32.94、33.17、25.16、29.59、38.19,均P<0.01),Ⅲ级组、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组(t=21.45、24.65、30.17、31.28,均P<0.01),Ⅳ级组血清NT-proBNP和NT-proCNP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t=27.39、26.91,均P<0.01).HF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NT-proCNP水平变化趋势呈正相关(r=0.502,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NT-proCNP与心力衰竭发病密切,对HF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和鉴别心衰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91-1992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胜原(NT-pmBNP)时不同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50例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分级心力衰蝎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比较结果.结果 不同病因患者的NT-proB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力衰竭的分级增大而升高(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显著升高,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对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心功能状态的意义.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排除肾功能异常者(血肌酐值>176.8 μmol/L),用ELISA法分别测量其血浆NT-proBNP浓度.选择无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并同时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以LVEF40%为界分为心力衰竭(CHF)组和非CHF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CHF组与非CHF组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是CHF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的量化指标,且快速准确;与UCG相比,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并对CHF具有排除诊断优势,并能较好的反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心力衰竭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上述患者均为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上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为Ⅱ级患者共31例,分级为Ⅲ级患者共42例,分级为Ⅳ级患者30例。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Ⅳ级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升高,且随着心功能降低程度而升高,其检测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早期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以急性气喘或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90例,根据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统计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然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性心衰组(AHF组)和非心衰组(NHF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1)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比例前4位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10例(37.9%)、急性心力衰竭85例(29.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6例(12.4%)和自发性气胸26例(9.0%).(2)急性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P〈0.01)。(3)以血浆NT—proBNP水平≥1500pg/ml为诊断临界值时,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5.1%和88.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自发性气胸是急诊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最常见原因。血浆NT—proBNP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7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 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水平也呈现增加趋势。结论 B型脑钠肽原和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强的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基础血浆NT-proBNP水平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近期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28例高龄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在基础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入选患者于入院时检测基础血浆NT-proBNP水平,依据其四分位数值作为界限,分为四组,并于入院24小时内及治疗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患者出院时心功能改善情况,计算LVEF%变化值。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评价血浆基础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后患者LVEF%水平差值的相关性,应用双向有序分类资料线性趋势检验比较各组间整体临床状况改善程度。结果 基础血浆NT-proBNP值与左西孟旦用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负相关,且呈线性变化趋势。心衰患者经治疗后LVEF%变化值与基础血浆NT-proBNP水平呈显著负性相关。结论 基础血浆NT-proBNP值可能成为评估预测高龄心衰患者应用左西孟旦临床疗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7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2.5mg日2次,每2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20mg日2次或最大耐受量为止。用动态心电图分析治疗前后心率、VA和HRV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心率下降、VA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P〈0.01);心功能增加亦非常显著(P〈0.01)。结论:卡维地洛治疗CHF患者,可降低VA的发生,改善HRV和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表现多为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节律快慢或RR间期长短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情况.能用来衡量和察看心脏植物神经的活动,定量评价心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动的紧张性、均衡性及其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关键性指标为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评估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5例),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LIA)及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三组血浆NT-proBNP、BNP和Ald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NT-proBNP、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ld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NT-proBNP、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ld明显降低(P<0.05).结论 检测血浆NT-proBNP、BNP和Ald可以作为评估T2DM肾病患者心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高菲  金惠根  王东毅  刘宗军 《安徽医药》2016,20(8):1587-1589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与单独卡维地洛治疗。随访观察6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及BNP均较治疗前降低,而LVESD及GSH-PX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CHF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肌重塑,降低心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Ⅱ级25例纳入Ⅱ组,NYHA Ⅲ级18例纳入Ⅲ组,NYHA Ⅳ级12例纳入Ⅳ组.另选择同期入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患者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各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0、0.71],与LVEF呈负相关(r=-0.47、-0.66),Ⅱ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LVEF无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呈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伴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糖链抗原125(CA125)的变化。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NYHAⅢ-Ⅳ级)患者接受规范抗心衰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及CA125值。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血浆NT-proBNP与CA12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NT-proBNP:(1914.9±1770.2)pg/ml vs.(4101.6±3053.0)pg/ml;CA125:(94.4±77.6)U/mlvs.(119.3±83.0)U/ml](P<0.05)。治疗前的CA125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与CA-125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联合检测血浆NT-proBNP和CA125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DHF患者,采用1.5~2.0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rh-BNP,随后按0.0075~0.0150μg·kg^-1·min^-1维持剂量进行微量泵静脉内注射24h。治疗前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查,对rh-BNP治疗前后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rh-BNP治疗后HRV值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时域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心率均显著改善(P〈0.01),频域指标:总频谱(TF)、低频(LF)和高频(HF)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rh-BNP可改善ADHF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告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无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A、B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按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高NT-proBNP组80例,低NT-proBNP对照组78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和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NT-proBNP组与对照组LAD、LVEDD、LVEF、EDT、IVRT、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LAD、LVEDD、EDT、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3、0.325、0.563、0.664,均为P〈0.01),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0.01)。结论临床上对心力衰竭A、B期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的预告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CHF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对比分析其HRV,并比较不同程度CHF患者HRV的差异.结果 HRV指标中,CHF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CHF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3.125 ag,2次/d,逐渐递增加量,直至维持量25mg,2次/d,连用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浆TNF-α、IL-1和IL-6均较前明显下降(t=3.02、3.17、2.97、2.26、2.25、2.21,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t =2.32、2.35、2.29,均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x2 =4.1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再次住院率(6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6.11%)(x2=4.50,P<0.05),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CHF安全有效,能降低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减少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 (Carvedilol)与美托洛尔 (Metoprolol)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 CHF患者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观察治疗前后脑钠素 (BNP)、去甲肾上腺素 (NE)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楔压 (PCWP)的变化。结果 卡维地洛组较美托洛尔组显著降低 BNP、NE、MPAP和 PCWP(P<0 .0 5) ,较美托洛尔组明显提高 L VEF(P<0 .0 5)。结论 卡维地洛抗交感活性作用强于美托洛尔 ,能显著降低 BNP、NE水平 ,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