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腹腔及切口冲洗方法不同,分为A组(聚维酮碘稀释液)、B组(甲硝唑)及C组(生理盐水),各4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少于C组(P<0.05);A组、B组及C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高于A组和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能有效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131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硝唑用于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150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清洗.比较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硝唑用于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将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冲洗A组46例、冲洗B组68例和未冲洗组112例。冲洗A组术中予以置引流管及冲洗;冲洗B组仅予以冲洗;未冲洗组不予以引流及冲洗。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3组未坏疽穿孔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A组、冲洗B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1.5%,均低于未冲洗组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冲洗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且术中对切口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联合组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冲洗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切口,观察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体温恢复平均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蔺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74-275
目的探索、观察、防治阑尾炎时,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时尽量避免切口污染,对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伴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除避免切口污染外,常规用甲硝唑溶液行腹腔及切口冲洗。腹腔通畅引流,以及合理有效抗菌素的应用。结论对阑尾炎手术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手术过程中甲硝唑溶液冲洗可预防和降低切口感染,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47-2948
目的 探讨双管引流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术后采用双管引流和非引流,并比较了两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双管引流组中腹腔引流量为60~ 650 ml,多为脓性液体;切口负压引流量为40~ 360 ml,为含脓血性液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双管引流组为(7.2±1.9)d,非引流组为(11.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27);另外,双管引流组中无一例发生腹腔脓肿和切口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实施双管齐下的双管引流方式能有效防止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且此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建平 《北方药学》2016,(10):103-103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室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3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在预防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2.0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同时给予甲硝唑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注射液0.3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甲硝唑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验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分别与氧氟沙星与及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等复杂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的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为实施完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为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及腹腔镜中转开腹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结果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预防术后阑尾残端瘘的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远期切口疝形成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坏疽及(或)根部穿孔等复杂、严重阑尾炎病例时采用完全腹腔镜的方式比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中转改开放切除的患者,除具有腹腔镜手术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能明显减少术后阑尾残端瘘的发生、降低因瘘而导致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远期切口疝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李延祥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201-202,213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n=50)与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n=50)。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术后恢复的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镇痛药使用率为4%(2/50),对照组为22%(11/50);腹腔镜组无并发症发生,开腹组出现切口感染5例,腹腔脓肿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14%,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胃肠功能恢复快、创伤较小,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术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循证护理组与个体化护理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结果循证护理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1例,个体化护理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结束时,2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个体化护理组患者情感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情感功能。建议在循证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结合二者优点,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艾塞那肽和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甘精胰岛素组显效率略高于艾塞那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甘精胰岛素组FBG水平较艾塞那肽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艾塞那肽组2hPG、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艾塞那肽组HbA1c<7%的达标率明显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HbA1c<6.5%的达标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体重呈进行性降低,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体重呈进行性增加,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组,恶心、腹泻发生率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甘精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虽然治疗期间艾塞那肽恶心、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往往症状较轻,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重压力,且能更好地降低HbA1c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艾塞那肽的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共6298例妇科、产科下腹部手术病例,对70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对照组36例(为改良缝合方法),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以清创4~6d,且体温正常3d后予以二次缝合,术后第10天拆线;研究组34例(采用中西医方法处理切口),在愈合不良的切口予清创1d后,在腹部切口内填充碘甘油与白糖,切口外覆盖双柏散中药粉。结果对照组15d后的痊愈率83.3%;研究组7d后腹部伤口获得痊愈率41.1%,14d伤口获得总痊愈率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处理伤口愈合不良的效果优于改良缝合法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比较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和10%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碘合剂牙周留置,观察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统计患者在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3周后,两组患者的PLI、PD、SBI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变化最为明显,观察组、对照组的PLI分别为(1.46±0.31)、(1.62±0.35),PD分别为(2.76±0.35)mm、(3.12±0.41)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各指标均有上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优于10%碘合剂,安全性高,但应每隔3周进行重复治疗,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气管插管全麻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吸入2%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详细记录注药前(基础值)、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用药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观察组SBP、DBP、HR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5min,观察组SBP、DBP、HR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5.71%)出现不良反应,均为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0.5 mg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诱导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应用SAS分析系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他洛尔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索他洛尔组(P<0.05),转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索他洛尔组(P<0.05),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QT间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普罗帕酮组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索他洛尔比较,普罗帕酮对持续性房颤短期大剂量应用转复成功率更高,转复时间快,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肝肾功能、体重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沙格列汀组显效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沙格列汀组患者FBG、PG2h、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二甲双胍组FBG、PG2h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HbA1c水平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FBG、PG2h、HbA1c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较轻微,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格列汀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对肝肾功能、体重等无明显影响,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沙格列汀为新药,临床试验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仍需进行长期的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羊水过少孕妇羊膜腔灌注生理盐水后注入依沙吖啶用于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中期妊娠羊水过少要求引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D例,观察组羊膜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后注入依沙吖啶,对照组仅注入依沙吖啶。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官缩发动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宫缩发动的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Ⅲ、Ⅳ级引产腹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引产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成功35例,B对照组24例,进行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膜腔灌注生理盐水后注入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羊水过少引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