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3):82-84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L-6、TNF-α、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将84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4例,两组均行常规抗感染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分别于不同时相(静脉注射UTI前、注射后72h和1周)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不同时相点的TNF-α、IL-1、IL-6、IL-8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5、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而提高IL-10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TPN)组、ω-3鱼油脂肪乳组,各36例,2组均给予静脉营养支持,ω-3鱼油脂肪乳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主要成分为ω-3PUFAs).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分别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解T淋巴细胞(Treg)、CD4+和CD8+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结果 ω-3鱼油脂肪乳组患者治疗后与常规TPN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升高,血浆TNF-α和IL-10水平及IL-10/TNF-α比值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30 d,常规TPN组6例(16.7%)死亡,ω-3鱼油脂肪乳组3例(8.3%)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ω-3PUFAs可增强脓毒血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促、抗炎因子的平衡,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微量注射乌司他丁20万U,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分压[p(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并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均显著降低,收缩压、p(O2)和p(CO2)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体温、p(O2)和p(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患者30 d内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较单用乌司他丁临床疗效更好,能更好地改善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IL-6、IL-8和TNF-α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 +/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增加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2-55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IgM、IL-6、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肺纳气汤对COPD稳定期脾气虛证患者血IL-8、IL-10、TNF-α、hs-CRP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OPD稳定期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肺纳气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8、IL-10、TNF-α、hs-CR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血IL-8、IL-10、TNF-α、hs-CRP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肺纳气汤能有效地降低COPD稳定期脾气虛证患者血IL-8、TNF-α及hs-CRP含量,升高IL-10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500 mL生理盐水,1×105 U/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溶于250 mL 5%葡萄糖,100 m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0.0%,治疗组死亡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均显著降低,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乌司他丁和常规方法在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实时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细胞因子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12例死亡,病死率为48.00%,康复率为16.00%(4/25);观察组患者5例死亡,病死率为20.00%,康复率为40.00%(10/2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情况,而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治疗后均出现了上升情况,而观察组上升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治研究中,常规治疗方法联合乌司他丁,疗效显著,安全高效,在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热毒宁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就诊治疗UACS的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热毒宁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白介素(IL)-4、IL-12、干扰素(INF)-γ、TNF-α、CD3+、CD4+、CD 8+和CD4+/CD8+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v.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2组治疗前干咳 、咽痛、咽痒和鼻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2组治疗前IL-4、INF-γ、TNF-α、IL-12、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4、INF-γ、CD3+和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TNF-α、IL-12、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热毒宁治疗UACS的疗效显著,与纠正机体的Th1/Th2漂移,提高机体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HER-2阳性及HLA-A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Ⅱ~Ⅲ期)经标准治疗后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观察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外周血CD3+比例、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TNF-α、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IL-4、IL-10、IL-12无明显变化(P>0.05),IL-10/TNF-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上升(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时间内,15例患者取得了13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的近期临床疗效.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2.
乌司他丁调控脓毒症大鼠TNF-α与IL-6及IL-10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L-6、IL-10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于造模后2.0,8.0,12.0,24.0h处死大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L-6、IL-10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脏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相比,除24.0h外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1),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乌司他丁组肺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脓毒症大鼠TNF-α、L-6水平,对IL-10有上调作用,并能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脉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AG)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CD4+/CD8+T细胞及IL-8、TNF-α的影响.方法 通过静脉对AECOPD患者补充丙氨酰-谷氨酰胺,ELISA法检测IL-8、TNF-α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3+淋巴细胞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组(AG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73.33%);治疗后AG组IL-8[(102.11±13.57) ng/ml]、TNF-α[(0.83±0.26)μg/L]水平低于对照组[(137.46±12.9) ng/ml、(1.34±0.4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G组CD3+淋巴细胞绝对值(0.69×109/L)高于对照组(0.50×109/L) (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促进AECOPD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同时减少IL-8、TNF-α的表达,从而可能对AECOPD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干预小鼠内毒素耐受的形成,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昆明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ⅠA组为健康对照组,ⅠB组为单次直接致死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LD50=8 mg/kg)对照组,Ⅱ组为标准内毒素耐受组,Ⅲ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高剂量Dex(10 mg/kg)干预组,Ⅲ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高剂量Dex干预组,ⅣA组为初始LPS刺激前低剂量Dex(1mg/kg)干预组,ⅣB组为终末致死量LPS前低剂量Dex干预组。完成实验处置后3 h取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①ⅠA组TNF-α、IL-10水平极低,ⅠB组TNF-α、IL-10水平较ⅠA组显著增高(P<0.05,P<0.01),Ⅱ组TNF-α、IL-10水平较ⅠB组显著下降(P<0.05,P<0.01),但仍高于ⅠA组。②各Dex干预组TNF-α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TNF-α水平与Ⅱ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TNF-α水平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Dex干预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ⅢA、ⅣA组IL-10水平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ⅣB组IL-10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S刺激可导致小鼠体内TNF-α水平、IL-10水平升高。内毒素耐受时,小鼠体内TNF-α、IL-10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②终末LPS前一定时间内予以Dex干预可以促进内毒素耐受的形成,Dex剂量过高可能不会带来更多受益。③IL-10对内毒素耐受的形成可能不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柳 《中国药业》2014,(23):15-17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并接受IFX治疗的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2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入组第0,2,6周分别接受IFX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5 mg/kg,第14周维持治疗1次。治疗前后采用Mayo评分、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及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对观察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采集观察组治疗前1 d、治疗14周后及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IFX治疗前,观察组中16例临床治疗有效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余7例治疗无效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总B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UC的发病明显相关,IFX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作期T细胞哑群和IL-6、IL-8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发作期组)和23例缓解期(缓解期组)以及对照组20例正常儿童,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榆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IL-6、IL-8和TNF α水平.结果 血清IL-6、IL-8和TNF-α数值与哮喘持续状态呈正相关关系,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缓解期组亦高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外周血总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降低,CD8+细胞增高;IL-6、IL-8和TNF-α与CD3+、CD4+、CD4+/CD8+细胞呈负相关,与CD8+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监测IL-6、IL-8和TNF d含量,观察T细胞亚群变化可反应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状态,从而正确评估病情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为主)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2005年10月-2010年1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86例(观察组),将同期仅接受化疗的6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完成第2、4个疗程后2周检测两组相关免疫指标( CD56+、CD3+、CD3+CD56+、CD3+CD8+T细胞),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改善情况和总生存期,同时对比疗效。结果完成第2、4个疗程后观察组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完成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恶心和呕吐症状均明显缓解(P〈0.05,P〈0.01)。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5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log-rank检验两条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28)。结论化疗联合CIK免疫疗法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应用RIA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2、3、5、7天,观察组血清IL-8、IL-18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脑梗死患者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7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分为两组,银杏叶提取物+泼尼松组(观察组)32例、泼尼松组(对照组)38例,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4、8周清晨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并处理、留存标本,对各标本中的TNF-α,IL-10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各指标均较前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两组各指标较前进一步升高,同期相比,观察组TNF-α、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泼尼松较单独应用泼尼松能更好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0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