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面罩在经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Ⅳ级6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面罩组(普通组,n=30),改良面罩组(改良组,n=30)。两组病人入室后用1%的地卡因作鼻腔表面麻醉和呋麻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普通组使用常规麻醉面罩加压通气下进行快诱导,在无呼吸情况下再将气管导管穿过鼻腔经声门插入气管。改良组在气管导管通过后鼻孔后,不退出导管,使用改良麻醉面罩加压通气下进行快诱导,诱导后再将气管导管经声门插入气管。记录首次中止面罩给氧至气管插管成功过程中肺通气中断总时间T,和气管插管成功时的SpO2、PETCO2。结果Sp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中止面罩给氧至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和PETCO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经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使用改良麻醉面罩给氧较普通麻醉面罩明显地缩短了气管插管操作时的肺通气中断时间,从而改善了CO2潴留,减少了发生缺氧性意外的机会;在插管不顺时也可以带管行面罩给氧,导管无需拔出,减少了鼻粘膜损伤的机会;另在插管困难时,可以在机器或人工辅助通气下,同步行支纤镜明视下插管,也减少了在快诱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经双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术石兰芝双鼻腔插管法,先从一侧鼻孔插管,如导管插入食道部位,暂不拔出,再把头摆成前倾位(头低位),然后将另一根导管由对侧鼻孔插入,当前端对准声门时可听到呼吸音,如果听不到呼吸音,稍摆动头位或扭转导管,以求导管口对准声门,当第2根...  相似文献   

3.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5):586-590
目的评价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对扁桃体手术患儿安全窒息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年龄2 ~ 6岁, 体重10~20 kg, 性别不限,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n=30):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组(NO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行面罩通气, 当呼出气氧浓度(CETO2)达90%以上后移除面罩。NO组经鼻置入自制给氧导管至口咽部, 连接湿化瓶并经其提供10 L/min的纯氧直至气管插管成功。患儿置入可视喉镜进行检查, 以模拟困难气道。当SpO2≤95%或安全窒息时间达600 s时停止窒息观察, 快速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安全窒息时间(移除面罩至SpO2降到95%的时间)、停止面罩通气时CETO2和停止面罩通气后SpO2最低值。分别于入室时、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 记录HR和MAP;于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记录SpO2和PETCO2, 计算PETCO2升高速度, 同时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记录置入自制咽部给氧导管时鼻腔出血、鼻腔干燥和术后咽部不适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选择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吸氧方法,提高氧疗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于气管插管拔管后分别给予单侧鼻导管给氧、鼻外导管双孔给氧、面罩给氧。监测三组患儿干预前(气管插管拔除前)和干预后(拔除气管插管吸氧1h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值(pH值、PaO2、SaO2、PaCO2),以及患儿皮肤是否温暖干燥、口唇是否红润、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三组HR、RR、pH值、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SpO2、PaO2值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面罩给氧PaO2最高,鼻外导管双孔给氧依从性最高。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气管插管拔除后采用3种给氧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氧疗效果;患儿对鼻外导管双孔给氧的依从性优于单侧鼻导管给氧和面罩给氧。但给氧时间仅为1h,长时间应用的氧疗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引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常用于头颈部、口腔颌面部和鼻腔等部位的手术麻醉,插入的导管易固定,保持术中呼吸道通畅,并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临床中我们发现采用传统的单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易于进入食管,耗时较长,成功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引导经鼻盲探  相似文献   

6.
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66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健忘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5例一次性顺利插管到位(83.33%),4例经变换头部体位和旋转导管方向试插2~3次进入气管内(13.33%),1例经多次试插未能成功改用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3.33%)。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健忘(无记忆)。反复插管患者有3例术后诉咽喉部疼痛,于1周内恢复,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插管期间保留自主呼吸,患者能主动配合,对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取得了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之一,具有损伤及刺激较小、成功率高等优点,经鼻使用较经口更为容易。由于普通面罩在操作时不能使用,因此,新井达润等设计制作了一椭园形专用麻醉口罩。操作时将其置于病人口周,双侧鼻孔外露,操作者可堵塞一侧鼻孔,从...  相似文献   

8.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29例.插管前静脉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于插管侧鼻道作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以完善喉及气管内黏膜的表面麻醉.将食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食管导管口正对声门,然后将导引光索经此口插入气管内后改换成气管导管.观察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为97%,插管时间为(4.8±1.5)min,插管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为困难气道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的插管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处理困难气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软管灯引导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采用内窥镜用软管灯置入气管导管内,利用透光现象引导鼻腔盲探气管插管,减少了探插次数,提高了插管成功率。资料与方法本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8~72岁。直接采用本法插管者49例,气流声法引导探插失败(插管时间>30分钟)改用本法插管成功者9例。探插次数1~3次,无插管失败。插管时间(从导管出后鼻孔至插管完成)0.5~15分钟。采用内窥镜用软管灯(即直接气管镜用灯芯)将软管灯置入气管导管内,距前端0.5cm,并以线缚或胶布粘牢于导管另一端,务必保证不超出导管,以免插管时造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用于婴幼儿给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6例全麻(非插管)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1.0~1.5 cm给氧,流量为0.5~1.0L/min;对照组采用面罩法给氧,流量为2.0~4.0 L/min。连续监测患儿的SpO2。结果两组给氧后10、30、60 min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48、0.91、0.95,均P>0.05)。结论头皮针软管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用于患儿给氧可以达到与面罩法相同的氧疗效果,同时具有成本低、刺激性小、管口不易堵塞、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当病情逐渐稳定,脱机带管(气管插管)治疗期间,气道的湿化及经气道氧疗在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常规多采用将一次性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插入气管插管内给氧,以注射器定时气道内注入湿化液进行湿化,同时在气管插管口覆盖纱布.此种方法操作繁琐,且氧管固定困难,容易滑脱.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管制作成简易人工鼻,应用于临床3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张口困难Ⅲ度以上的全麻病人,常需施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以确保病人手术中的呼吸道通畅。本文采用听诊引导法和ETCO2波形引导法两种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方法,目的在比较两种插管方法所需的插管时间以及病人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前经鼻滴入硝酸甘油溶液可减轻升压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置喉镜和气管插管前,经鼻滴入硝酸甘油溶液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经验。作者选择67例ASA一级的女性病人,年龄21~36岁,体重61~77公斤。随机分为给药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诱导前90分钟口服安定20mg。诱导前经面罩吸纯氧5分钟后,给药组病人均经鼻腔滴入硝酸甘油溶液2ml(60mg)。一分钟后,静注硫喷妥钠6mg/kg,琥珀胆碱1.5mg/kg后插入气管导管。对照组除不用硝酸甘油滴鼻以外,其它操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苏醒室内病人低氧血症的意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麻后病人在苏醒室内,呼吸室内空气常发生低氧血症,已构成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目前,术后常规行预防性吸氧,对无气管插管、自主呼吸的病人,通过鼻导管、鼻套管、面罩或氧幕给氧等。本研究对麻醉后苏醒室(PAR)内病人通过雾化氧幕给氧,并用脉搏血氧计连续监测氧饱和度以了解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氧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清醒病人插胃管时,只要食管内无阻碍因素,病人主动配合吞咽动作,多能顺利插入,但在全麻病人需要插入胃管时却比较困难。多年来我们所采取的办法是:放松气管内插管的套囊,选择较硬韧的胃管,在喉镜直视下或用盲探法将F30或32一般气管导管,作为“引导管”经口或经鼻(易损伤出血)插入食管,然后将胃管外涂液体石腊,经引导管插入超过45cm时,用注射器抽吸证实已插入胃内,右手继续插入胃管同时左手将引导管拔出。如经口插入后,再用一细软胶管(吸痰管即可)经鼻孔插入口腔,把胃管口侧端导出并固定。在不便用喉镜而向食管探插引导管时,如插至梨状窝可感到阻力,应略加旋转改变方向。在侧卧位多需探插,引导管应从下侧口角插入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用于婴幼儿给氧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56例全麻(非插管)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1.0~1.5cm给氧.流量为0.5~1.0L/min;对照组采用面罩法给氧,流量为2.0~4.0L/min。连续监测惠儿的SpO2。结果两组给氧后10、30、60min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48、0.91、0.95,均P〉0.05)。结论 头皮针软管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用于患儿给氧可以达到与面罩法相同的氧疗效果,同时具有成本低、刺激性小、管口不易堵塞、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经鼻腔气管插管在某些特殊手术麻醉中有着较大的优点,但是此方法较之经口插管难度大,特别是当病人存在解剖异常时,难度就更大。我们自制了便于调节导管弯度的气管导管,对40例需经鼻插管的病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烧伤后引起严重颏胸瘢痕粘连需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的病人,临床所遇第一难题就是气管插管问题。经口插管病人头部固定在低斜位置,张口受限,无法进行;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气管移位,当导管插至口咽腔声门前时头端方向与角度难以调控,故常遭失败。为此,我们对经鼻插入导管进行了改进。制作取普通气管导管一根,距头端0.5cm 处用圆凿凿一小孔(0.3cm),用一根10-0丝线折双从导管腔内引至所的挖小孔处拉出,再用一根单线从小孔折双  相似文献   

19.
重症农药中毒患者,因意识障碍或咽喉部肌痉挛,插入胃管困难。笔者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监测,经气管导管导入胃管(下称导入法)5例,均一次成功。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2~58岁,均为重度农药中毒,常现经界反复播管无效者。1.2方法:选择一侧鼻孔(多选右侧),先后滴入麻黄素和1%丁卡因使鼻粘膜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并行粘膜麻醉。将徐有润滑剂的气管导管(成人用ID6~7mm),轻轻地输入鼻孔,当导管通过后鼻孔时,将监护仪传感器探头与气管导管尾端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THRIVE)在颈椎骨折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颈椎骨折手术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面罩+鼻导管组(M组)和THRIVE组(T组),每组25例。M组面罩吸纯氧10 L/min,T组使用THRIVE吸纯氧30 L/min,两组均预充氧5 min后予镇静镇痛,M组采用普通鼻导管吸纯氧,氧流量10 L/min,T组吸纯氧氧流量调至70 L/min,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预充氧5 min后及清醒气管内插管成功即刻HR、MAP、SpO_(2)、PaO_(2)、PaCO_(2),插管期间SpO_(2)<95%发生率,插管期间SpO_(2)最低值,插管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入室时比较,预充氧5 min后两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成功即刻M组PaO_(2)、PaCO_(2),T组SpO_(2)、PaO_(2)、PaCO_(2)明显升高(P<0.05)。与预充氧5 min后比较,插管成功即刻M组SpO_(2)、PaO_(2)明显降低(P<0.05),PaCO_(2)明显升高(P<0.05),T组PaO_(2)明显降低(P<0.05),PaC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成功即刻T组SpO_(2)、PaO_(2)明显高于M组(P<0.05),PaCO_(2)明显低于M组(P<0.05)。插管期间T组SpO_(2)<95%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SpO_(2)最低值明显高于M组(P<0.05)。两组清醒插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技术较传统面罩鼻导管给氧法能更好地维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期间患者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未增加通气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