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的数据。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差异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3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有7个,其中上调基因5个,下调基因2个。【结论】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是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新策略,多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Beta-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及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脑动脉瘤标本中Beta-catenin的表达,同时将5例正常脑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eta-catenin在正常脑动脉壁表达阳性,平均分值3.0±0.0;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稍弱,平均分值2.1±0.3;破裂动脉瘤壁表达最低,平均分值1.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ta-catenin在颅内动脉瘤壁表达下降,在破裂动脉瘤壁仅有少量表达。Beta-catenin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Hsc70羧基末端反应蛋白(CHIP)在人颅内动脉瘤内的表达情况,检测其对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揭示CHIP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18例为研究对象,取脑外伤后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皮层动脉血管5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标本中CHIP和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标本内的CHIP mRNA表达。结果:动脉瘤组CHIP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CHIP mRNA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IP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人脑动脉瘤基因表达谱 ,分析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提取 4例人脑动脉瘤标本及作为正常对照的人颅底动脉环标本总RNA、mRNA ,进行线性扩增 ,通过逆转录的方法标记、制成cDNA探针 ,探针与84 6 4点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分析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 84 6 4条基因中 ,有 15条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其中表达上调 13条 ,表达下调 2条。提示 :差异表达的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病理过程与脑动脉瘤的病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与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的数据。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差异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3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有7个,其中上调基因5个,下调基因2个。【结论】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是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新策略,多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COL3A1基因与颅内动脉瘤Ⅲ型胶原蛋白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OL3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汉族颅内动脉瘤散发病例Ⅲ型胶原蛋白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56例颅内动脉瘤散发病例和57例对照组,对照组为排除颅内动脉瘤并且不具备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可能风险因素,不存在颅内动脉瘤家族史、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及脑卒中个人史及家族史者,抽取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感兴趣的基因片段并测序,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COL3A1基因多态性出现的频率差异;然后再应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方法探讨多态性位点突变对Ⅲ型胶原蛋白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结果 颅内动脉瘤和对照组rs180025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该位点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代可以导致COL3A1编码的多肽稳定性下降.结论 COL3A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800255与中国人汉族颅内动脉瘤散发病例之间存在相关性,COL3A1基因是中国人汉族颅内动脉瘤散发病例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雌激素受体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体动脉血管和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平滑肌(VSMC)雌激素受体(ERs)和VSMC表型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5例颅内动脉瘤和7例正常对照动脉血管中ER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结果:颅内动脉瘤VSMC的ERα和ERβ表达均高于对照动脉血管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颅内动脉瘤VSMC的α-SMA和Desmin表达均低于对照动脉血管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类颅内动脉瘤VSMC表达ERs水平升高与VSMC表型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原基因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PCR、琼脂糖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等方法,比较49例颅内动脉瘤组与58例对照组中HLA-Ⅱ类抗原基因的DR及DQ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的HLA-Ⅱ类抗原基因的DR及DQ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汉族人的HLA-Ⅱ类抗原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在筛选宫颈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出与宫颈癌相关的基因群,并进一步研究其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以含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宫颈癌标本和正常宫颈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计算机分析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3例宫颈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97条、429条和665条,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4条。结论:宫颈癌同其他肿瘤一样,是多种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有关宫颈癌特异性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官颈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子宫颈癌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含有2048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临床手术切除的3例汉族及3例维吾尔族(维族)宫颈鳞癌组织及自身部分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站杲:3例汉族宫颈癌组织中有2条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均为表达减少(下调)的基因。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有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64条。6例宫颈癌组织中无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但在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3条,4例宫颈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49条。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有关。汉、维族宫颈癌组织中有基因表达的差异,推测汉、维族宫颈癌的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56例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56例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动脉瘤58例,直径2mm-40mm,囊性55个,梭形3个;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囊性37个,梭形1个;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失明或偏盲;6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复视,眼睑下垂。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临床症状与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是否破裂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对 2例未破裂动脉瘤和 1 1例破裂的动脉瘤壁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 1α)在颅内动脉瘤壁内的表达及位置。 2例正常脑动脉做对照比较。结果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HE染色 ,瘤壁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 ;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 ;瘤壁全层有单核性细胞浸润。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 ;9例有附壁血栓 ,血栓呈机化表现。免疫组化 :正常动脉未见MCP 1和MIP 1α表达。 2例未破裂和 1 0例破裂动脉瘤壁内有MCP 1和MIP 1α的高表达 ,表达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 ,颗粒沉积于胞质。阳性细胞呈局灶聚集 ,分布于动脉瘤内膜 ,多在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 1例破裂动脉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 ,几乎不存在细胞 ,未见表达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有MCP 1和MIP 1α的表达 ,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表达部位在胞质。未破裂的和破裂动脉瘤的病理表现和MCP 1、MIP 1α在动脉瘤壁内的局灶性的高表达 ,提示脑动脉瘤的发展是单核性细胞的不断聚集加强的慢性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的动脉瘤特征(是否多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的后退法(LR),入选标准取0.05,排除标准取0.10,以筛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动脉瘤位置分布(主要为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及动脉瘤大小(瘤径≥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P=0.027,OR=0.096,95%CI(0.012,0.770)〕及动脉瘤大小〔瘤径≥7 mm,P=0.001,OR=0.055,95%CI(0.011,0.285)〕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结论位于前交通动脉及瘤径≥7 mm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15例急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先处理颅内血肿,后行动脉瘤显露、探查及夹闭术;对术中再次破裂出血者及时控制出血并夹闭瘤体。结果: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14例,未发现动脉瘤1例;术后脑疝恢复11例,死亡4例。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7例。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疝病情危重,需要急诊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即使在探查中动脉瘤再次出血,也能很好控制夹闭动脉瘤;但如果术中遗留未夹闭的动脉瘤将是导致术后潜在出血危险的原因,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48例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表现,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及检查方法。结果 检出动脉瘤单发44例.多发4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瘤5例,其它部位9例;小型11例,中型22例,大型17例.巨大型2例;囊状37例.梭状14例。夹层1例。结论 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D-TOF-MRA的技术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评估的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A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TA与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57例阳性,发现动脉瘤73枚,CTA检查54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7枚,MRA检查52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3枚,CTA、MRA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1.8%、86.3%。结论:CTA、MRA可作为辅助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