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脏控制基质形成与沉积和基质降解与清除之间平衡的丧失,从而引起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进而纤维化。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的指标,最可靠的仍是肝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但是,肝活检存在明显不足:系损伤性检查,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且不能重复进行,不能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刺激肝脏实质细胞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是组织损伤后机体的修复反应,以保持组织和器官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但当这种修复过程过度、过强及失控时,过量的ECM成分沉积在组织内,出现器官纤维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肝纤维化是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重要中间环节。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就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肾脏纤维化是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有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可发展为肾脏纤维化。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输尿管阻塞、糖尿病等均可引发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肌成纤维细胞聚集,并通过促纤维化因子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减少其降解,从而形成肾间质纤维化,损伤肾功能[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加剧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来防治肾脏纤维化,但患者预后改善并不显著[2]。因此,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创伤性的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相比,无创性的血清HA、PCⅢ、LN、CⅣ、TGFα、TNFQ、MMP/TIMPs、PA/PAI等生化指标检测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灵敏性,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及疗效结果,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作为靶细胞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CM)过量沉积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此抑制HSC的激活、增殖与促进HSC凋亡是防治肝纤维化的两条重要途径。HSC作为抗纤维治疗的靶细胞,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中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该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等,重点介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抗氧化应激,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干扰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诱导凋亡,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胶原蛋白(Collagen)是人体内最丰富的蛋白质,也是每个器官中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蛋白总量的1/3,在肝内占蛋白总量的5%-10%,当肝脏发生纤维化时,胶原蛋白含量可增加至50%左右。胶原的分子结构特征是由3条左手螺旋α肽链绞合成右手旋转的超三螺旋。胶原既可由相同的3条α链组成,如Ⅲ型胶原由3条α1(Ⅲ)链组成[α1(Ⅲ)],也可由不同的α链组成,如Ⅰ型胶原由2条α1(Ⅰ)2、1条α2(Ⅰ)链组成[α1(Ⅰ):α2(Ⅰ)]。尽管不同类型胶原的α链是特定基因的表达产物,但其一级结构均为“Gly—X—Y”(X多为Pro,Y多为Hyp)。“羟化”是胶原蛋白转录后的修饰特点,通过脯氨酸或赖氨酸羟化酶使脯氨酸或赖氨酸残基加上羟基。羟脯氨酸羟基通过分子间氢键起稳定胶原螺旋结构的作用;羟赖氨酸羟基则提供糖类分子的附着位点,并在胶原分泌至胞外后,通过赖氨酸氧化酶在羟赖氨酸、赖氨酸之间醛基缩合,发挥稳定胶原分子间交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在创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过度沉积于肝脏所致的疾病.其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1-3],HSC-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转分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活化的HSC可以表达多种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蛋白(laminin,LN)等,促进纤维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创伤性的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相比 ,无创性的血清HA、PCⅢ、LN、CⅣ、TGFβ、TNFα、MMP/TIMPs、PA /PAI等生化指标检测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灵敏性 ,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及疗效结果 ,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肝静脉血流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与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超声引导下肝穿对70例慢性肝病进行肝组织病理分析,并运用多普勒技术对70例慢肝患者和70例正常人进行肝静脉频谱测定。结果 慢性肝病肝静脉多普勒波形改变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肝静脉多普勒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氧化苦参碱抗大鼠肝纤维化及其免疫调控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肝纤维化及其免疫调控机理。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饮用10%酒精的方法使Wistar大鼠产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为自然恢复组(R)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T),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免疫指标TNFα、IL-2、IL-10、IFNγ与纤维化指标I、Ⅲ、Ⅳ型胶原及TGFβ1的水平。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Fα与IL-10含量明显增高,而IL-2与IFNγ则明显下降;氧化苦参碱治疗9周后,在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的同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异常亦明显纠正。结论:氧化苦参碱有显著逆转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肝脏纤维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对肝脏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经病理确诊为肝纤维化的患者及3l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脏IBS分析测定,以近中远场的IBS测值对肝纤维化程度做定量分析。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IBS值亦增高。肝纤维化组的IBS值明显大于正常肝脏的IBS值。结论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可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发生持续、反复的坏死或炎症刺激,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结果是大量纤维增生同时伴有纤维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的及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诊治有重要价值。一个合理完整的肝纤维化的诊断模式应包括临床、病理组织学、影像学、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综合诊断。长期以来肝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也是其他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试验的参考标准,但肝活检有创伤性,在临床实践中不仅一次肝穿较难获得,二次肝穿更难实现。无创性诊断中,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单项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很差,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血清生化标志物数学诊断模式FibroTest虽有较好的诊断准确性,但其计算颇为复杂而难以普及推广。迄今尚无充足的证据证明可取代肝穿的“金标准”,因此如何均衡各种指标的利弊。筛选最佳组合,简化计算步骤,降低费用,减少肝穿,寻找新的更特异敏感的标志物,仍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 相似文献
16.
血清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血清生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白蛋白(A)、球蛋白(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一些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以ALT、AST、ALT/AST、A、G、A/G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273、0.424、0.646、0.423、0.579。伴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趋于下降,球蛋白水平增高, 白球比下降;ALT/AST比值亦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生化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炎症的程度,但无法划定具体的界值来判断炎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建立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大鼠肝纤维化组织样本的方法。方法采用SELDI技术及弱阳离子交换表面蛋白芯片(CM10)对组织样本进行分析,从组织样本制备、组织裂解液选择、上样浓度控制、重复性验证等方面进行实验条件的优化,并对大鼠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肝组织各4例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液氮研磨法结合含两性电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裂解液处理样本,以及组织蛋白样本浓度为5μg/μl时,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峰强度和蛋白数量最优;对两组样本重复检测3次,蛋白丰度的平均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105和0.155;两组样本共检测到292个蛋白峰,其中差异表达蛋白54个,在肝纤维化组中表达上调16个,表达下调38个。结论初步建立了SELDI技术检测组织样本的方法,并初步筛选出大鼠肝纤维化差异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测肝循环指数改变对纤维化肝储备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作兔肝纤维化模型,超声观察肝循环指数对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40只家兔采用口服硫代乙酰胺方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8、12、16、20周时利用超声检测肝循环指数及吲哚氰绿清除率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结果超声检测肝循环指数与吲哚氰绿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循环指数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循环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超声可无创检测肝纤维化时肝脏储备功能变化,帮助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超声量化指标与肝静脉波形分型在评价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入院确诊时、对照组体检时均分别行超声检查,评估超声量化指标、肝静脉波形分型。以肝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超声量化指标、肝静脉波形分型对肝纤维化程度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S1、S2、S3、S4期患者超声量化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研究组超声量化指标评分呈增高趋势(P<0.05);研究组S4期HVⅠ型+HVⅡ型率高于S0、S1、S2期及对照组,S3期HVⅠ型+HVⅡ型率高于S0、S1、S2期及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肝静脉波形分型灵敏度、特异度较超声量化指标评分高。结论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超声量化指标与肝静脉波形分型均具有一定价值,且后者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