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肌瘤冷冻切除术和激素替代治疗。近10余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既能保留子宫,又能缩小肌瘤、明显改善症状,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笔者自2003年以来对20例子宫肌瘤应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36·8±3·5岁,经B超或CT和妇科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月经过多、贫血,血红蛋白58~…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uterinefibroid,UF)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40岁,以盆腔包块、月经过多和继发性贫血等为主要症状.治疗UF的传统方法是以手术为主(肌瘤剔除、子宫切除),辅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盆腔肿块,经量增多,经期长,严重者可继发贫血。子宫肌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是近几年来新开的课题,它是通过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栓塞剂或平阻霉素,使肌瘤血管被永久栓塞,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子宫肌瘤62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平滑肌瘤(纤维瘤)是孕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引起许多症状如痛经、月经过多、泌尿症状、疼痛和不孕。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常用方法是子宫切除术,创伤较小的外科方法如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缓解症状。MR引导下聚焦超声手术(MRgFUS)是唯一一种完全无创的、为外科认可的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方法,临床试验表明MRgFUS可以明显缓解子宫肌瘤症状。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达到了20%~25%,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常见原因,并有0.4%~1.0%的恶变率。该病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和不适、肿瘤压迫症状以及严重贫血等许多异常症状和体征。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有各自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在临床应用已二十余年,既往主要用于治疗盆腔急性出血及妇科肿瘤。法国学Ravina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将UAE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由于uAE方法简单,创伤小,因而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均较为广泛。本主要讨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机制、方法、疗效、并发症、栓塞剂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药物治疗多不理想,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中,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确保子宫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1],传统的肌瘤剔除术为腹式子宫肌瘤剔除,能拓宽微创手术范围,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张学忠  叶霄 《武警医学》2005,16(7):538-53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20%~25%,为困扰部分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治疗肌瘤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或行肌瘤剜除术,介入治疗在国内开展较迅速,多采用栓塞疗法。我院对1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聚乙烯醇(PVA)微粒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myoma of uterus)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组织,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据尸检报告,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其最常见症状为月经改变。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药物治疗,自1995年法国Ravina等首次报道采用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以来,因其具有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已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本科自2005年6月2007年4月间采用UAE治疗子宫肌瘤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治疗,并追踪观察,追踪时间48~72个月,采用经阴道彩色超声复查,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51例)和聚乙烯醇微粒(直径350~700μm,59例),观察其中长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性激素变化,怀孕妊娠分娩和肌瘤的再发情况等。结果110例均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月经量过多症状改善有效93/94(98.93%),压迫症状改善26/26(100%)。子宫体积减少51.5%±3.1%(t值2.861,P<0.01)。肌瘤体积减少64.2±6.6%(t值2.664,P<0.01)。栓塞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和雌二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栓塞后腹痛6/110(5.5%);发热90/110(81.8%);阴道出血95/110(86.4%);血尿11/110(10.0%);膀胱误栓1/110(0.9%);短暂性闭经3/110(2.7%)和卵巢衰竭永久性闭经3/110(2.7%)。手术失败率1/110(0.9%),肌瘤栓塞后2年再发率为4/110(3.6%)。栓塞后5例子宫肌瘤患者7次怀孕,其中4例患者分娩4次,同一患者先后人工流产3次,怀孕期间和分娩后,B超复查没有发现子宫肌瘤增大或出现新发子宫肌瘤。结论子宫肌瘤栓塞的中长期疗效肯定。子宫肌瘤栓塞后有一定的再发率。子宫肌瘤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轻。子宫肌瘤栓塞后妊娠和分娩仍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脱出于子宫颈口处的黏膜下平滑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阴道作黏膜下肌瘤切除术,术中在肌瘤蒂部留置血管钳24~72h,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造成感染。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Nd:YAG激光的介入,使得治疗方法有了新的突破。本文总结了1997年2月至1999年11月间我们采用官腔镜下Nd:YAG激光手术治疗67例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28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治疗3和6个月后复查瘤体大小及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肌瘤由子宫动脉分支供血,双侧血供型占绝大多数.治疗后6个月复查,所有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性、能保留子宫、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其近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卡  余成新 《放射学实践》2007,22(9):1002-1003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s)简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随着MRI技术的发展,MRI功能成像在子宫肌瘤分型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MRI功能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动脉内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动脉内栓塞治疗173例子宫肌瘤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5.7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和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4个月总的症状改善率98.84%(171/173),160例(92.49%)患者术后月经完全恢复正常;5例(2.89%)患者出现术后永久闭经;痛经与直肠和膀胱压迫等症状均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9.35%,肌瘤平均缩小59.78%。结论:采用高压明胶海绵微粒作为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麻醉下高强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超声与MRI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均已生育,年龄30~49岁。肌瘤直径3~9 cm,使用由深圳希复康公司研制的HIFU-2000型高强超声治疗仪,每周治疗1次,最少治疗3次,最多治疗8次。治疗后用MRI增强扫描评价子宫肌瘤凝固性坏死面积的大小。结果:肌瘤坏死30%占40.0%(12/30),50%占6.6%(2/30);无效占53.3%(16/30)。肌瘤位置与疗效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前壁与后壁、前壁与侧壁、后壁与侧壁、前壁与宫底、后壁与宫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14、1.63、1.16、1.06、0.73,P均0.05)。HIFU治疗次数与疗效的比较:3次与6次、3次与8次、6次与8次相比,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0、0.90、0.382,P均0.05)。结论 :非麻醉下HIFU治疗子宫肌瘤,虽然无创、安全,但疗效不够理想,可能与每次治疗声功率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女性盆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5岁以上妇女中其发生率大约在30%。临床症状通常为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及痛经,可引起尿频、尿潴留及便秘等压迫症状,还可导致不孕及流产。子宫肌瘤的治疗,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或肌瘤摘除术,后者存在适应症窄、复发率高等问题。我院从2001年开始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yangrnyein lipiodol emulsion,PEE)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言动脉栓塞治疗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结果:插管栓塞成功率100%,随访1-6个月。B超示术后随访1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25%。随访6个月,5例肌瘤消失,10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8%,并均伴有月经量的明显减少。结论:PLE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为非手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有20%的35岁以上的女性患有此病。生长部位不同子宫肌瘤的症状也不同,例如:黏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甚至引起不孕症、继发性贫血等;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则表现为腹部增大、腰酸、下腹部坠胀、下腹部扪及肿块,以及产生相应的肿瘤压迫症状——肿瘤压迫前方膀胱,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压迫后方直肠,患者可以有便秘、大便不畅等症状。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医生要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的大小、部位和多少来综合考…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中,发病率为20-30%,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肌瘤又会继续生长,故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现将收治的子宫肌瘤153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因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者153例,年  相似文献   

19.
C—myc和P~(53)与子宫平滑肌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高辛精标记C—myc和P~(53)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8例子宫肌瘤,48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和6例子宫平滑肌肉瘤中C—myc和P~(53)的定位及表达,探讨肿瘤基因与子宫平滑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无相关性,以及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C—myc和P~(53)的表达产物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在三型肿瘤中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5.6%、33.3%、50%;P~(53)的表达率分别为11.1%、39.8%、66.7%(P<0.05)。在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细胞增殖程度成正比。推测C—myc和P~(53)突变及过量表达可能是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因素,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可能为平滑肌肉瘤的前驱病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妇女发病率高达20%,是导致妇科非急症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2].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平滑肌瘤摘除术,肌瘤溶解术,冷冻和激素治疗.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8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21例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