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住院病人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总结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1日~2011年2月20日收治的190例初复治结核住院病人中,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49例病人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其中27例患者肝功能2周内恢复正常,18例2到4周恢复正常,4例4到6周恢复正常,最终全部恢复正常,未中断抗结核治疗。结论:结核药物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并根据肝损害程度和临床症状,个体化治疗、及时处理可以使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4.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致肝损害时间、程度及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后的预后 ,为临床决定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肝损害提供帮助。 方法 对 70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患者中 ,应用抗结核治疗方案 2HRZE/4HR者 5 8例 (82 9% ) ,2HRE(S) /4HR者 12例 (17 1% ) ,肝损害轻者 35例 (5 0 % ) ,重者 35例 (5 0 % ) ,ALT升高在 1~ 6周者 5 5例 (78 6 % )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预后良好。 结论 2HRZE/4HR方案较 2HRE(S) /4HR易致肝损害 ,在抗结核治疗期间 ,保肝治疗同时应监测肝功能 ,根据肝功能情况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可使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涣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5):535-537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6.
邱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130-130
目的针对入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20例患有肝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以及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方面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在治疗与护理中积极配合。结果对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有效率为96.7%。结论要对药物性肝损害做到预防,及时护理,减少患者疼痛感,使患者配合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市三个区自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使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肺结核患者,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其中化疗前后肝功能均正常者与化疗后出现肝损害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糖尿病史、肝炎病史、HbsAg、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药物过敏史、饮酒史、治疗方案等。结果饮酒史与肝损害有关联(χ2值=6.604,P=0.011,P<0.05)。结论有饮酒史的患者,服用抗结核药有加重肝损害的风险,在肺结核化疗期间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并减少酒量或戒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分析45例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在使用抗结核药后均有肝损害。结论但适当的保肝治疗可使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害。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处理与预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常用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194例药物性肝损害的分析,了解引起药物性肝损害(DIH)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造成的危害。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调查分析。统计了194例的发病情况。结果 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导致慢性淤胆和肝细胞损伤型主要发病因素。出现淤阻性黄痘或与肝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出现急性肝坏死或肝昏迷。死亡率尚高。结论 指导合理用药。监控抗生素的用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DIH发生是临床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可造成抗结核治疗的中断,影响病人康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是目前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但联用尤其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用极易引起肝脏损害,发生率约为15%~30%。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机制主要为内源性、肝毒性和特异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7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74例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52例(10.97%)。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复发肺结核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HBsAg阴性患者肝损害患病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在疗程开始3个月内患者发生肝损害率高于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1.26%,与女性10.5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龄、复发、HBsAg阳性及疗程开始3个月内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及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有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7,(1)
目的探析护肝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抗结核的同时未给予护肝药,观察组在抗结核的同时给予护肝药预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护肝药物分别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中,使用单独护肝药物的观察组优于未使用护肝药物的对照组;联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后结果未明确显示出年龄、性别对护肝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P>0.05)。结论护肝类药物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应用,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肝损害效果,且结合患者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可适当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护肝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好。保肝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患者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16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高发年龄,60岁以上的占80%.平素有酗酒的患者占75%,肝功能改变发生在治疗2周之内占85%.轻者不改变治疗方案,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予保肝治疗,142例恢复正常,11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结论 掌握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副不良反应,种类、发生率、时间及防治方法,并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确保抗结核方案可达到全程,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对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药物进行分析,找到其发病规律以便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中,以抗结核药(32例,占37%)和抗肿瘤药(23例,占27%)为主。肝细胞损害型36例占42%,胆汁淤积型28例占33%,混合型21例占25%。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对临床有一定影响,对抗结核药和抗肿瘤药引起的肝损害要引起重视,做好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5,(2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情况,总结出对付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登记治疗结核病患者,用药前否认有肝炎病史,经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者(1组)62例,HBVM阴性(2组)3646例,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肝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肝损率(51.6%)明显高于HBVM阴性组(8.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出现肝损害时间大多数发生在化疗始2个月内,以1组出现肝损害程度较重,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肝功能衰竭。结论化疗期间须每月复查肝功能,早发现及时处理,肝功能恢复正常后避免再次给与同样或相似药物。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