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清楚,5例有颅底骨质破坏,其余病例肿块周围骨质呈侵蚀性改变,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6例,呈均匀稍高密度1例,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MRI上T1WI均为低信号,7例肿块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余2例T2WI为均匀高信号,6例肿瘤外侧与脑实质之间T2WI上可见弧线样低信号线,冠状位MRI上可见海绵窦有不同程度受累,CT与MR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多位于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相连,根据其部位及CT、MRI表现可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A)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HA的影像资料,其中CT和MRI扫描各8例.结果 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4/6例; CT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明显高密度影4/6例;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6/8例;3/5例在延迟期扫描表现为等密度.2例增强及延迟扫描均为低密度的病灶,病理显示其内明显脂肪变.7/8例在MR的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影,8/8例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中高信号影; MRI的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类似.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腺瘤病例,MRI对显示HA病理特征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DF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CT或/和MRI特征。结果 17例均为单发病变,其中腹壁外型10例,腹壁型5例,腹内型(肠系膜)2例,共进行了10次CT、10次MRI检查,其中3例均行CT和MRI检查。CT检查10例,9例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1例腹内型DF平扫局部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5例,其中4例为轻度强化,另1例腹内型DF增强呈环形明显强化;2例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有10例,T_1WI均为等信号,9例T_2WI、SPIR序列为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1例腹内型DF内部见斑片状短T2低信号,SPIR呈低信号。6例DF行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点状、条索状、片状无强化区。结论 DF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更能反映病灶内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的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的CT和MRI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良性病变7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2例,异位副脾、血管畸形、静脉型血管瘤、脓肿、囊肿各1例;恶性病变3例,均为横纹肌肉瘤。临床表现均为阴囊区无痛性肿块,实验室检查多无特点。而影像学表现各异: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表现为阴囊区近腹股沟不均匀密度/信号肿物,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异位副脾表现为紧贴左侧睾丸上方边界清楚且密度均匀的结节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血管畸形表现为阴囊内鞘膜下不规则形肿物,T_2WI部分见流空信号,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静脉型血管瘤合并血栓形成表现为睾丸上方精索内侧类圆形边界清楚肿物,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大部分未见强化;脓肿表现为阴囊纵隔区类圆形肿物,边界模糊,T_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囊肿表现为附睾头区典型边界清楚类圆形水样密度灶,增强后未见强化;横纹肌肉瘤表现为睾丸旁密度不均匀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1例侵犯睾丸并远处转移。结论儿童阴囊内睾丸外肿物种类繁多,以良性病变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推荐术前选择超声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盆腔CT或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AM患者,男1例,女10例,中位年龄36岁,分析AAM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 7例会阴部或臀部皮下肿块穿越盆膈延伸至盆腔,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会阴部向上延伸至左下腹皮下,1例位于腹膜后。7例接受CT平扫,与肌肉密度相比,其中5例呈等密度,1例呈等低混杂密度,1例囊实混合;5例接受增强CT扫描,2例呈缓慢强化,1例呈絮状及分隔样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合并未强化囊变区,1例未见强化,其中2例出现漩涡样或分层状强化。8例接受MR检查,与肌肉信号相比,病灶T2WI高信号5例,稍高信号3例(1例合并显著高信号囊变区),5例出现典型漩涡状或分层样改变;T1WI低信号2例,稍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其中3例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2例内见条形或斑片样T1WI稍高信号。4例接受增强MR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例见未强化囊变区。 结论 AAM表现为患者单侧会阴区逐渐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穿越盆膈进入盆腔,MR T2WI表现为高信号及漩涡样改变,MR及CT增强扫描缓慢强化为AAM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患者的CT及MR影像资料,总结病变影像学表现.结果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5例,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CT呈均匀等密度,MRI T1WI、T2WI呈低或等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生1例,CT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泪腺淋巴瘤4例,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增大.结论 泪腺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与炎性病变相似,但有助于与泪腺上皮性肿瘤鉴别,并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及CT、MRI诊断的1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单侧发病7例,双侧发病6例,共19个病灶,MR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而T2 WI呈等或低信号、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三种类型,CT表现为高密度、等低混杂密度两种类型.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定位及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 结果 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 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 结论 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LPRM)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PRM患者的CT、MR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病变发生在大脑半球表面3例,大脑镰旁1例,鞍上2例,3脑室后1例,侧裂池1例;其中7例为单发,1例多发。4例接受CT平扫,其中2例病灶密度均匀,1例内部可见坏死灶,1例可见出血液化灶。8例均接受MR扫描,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6例呈稍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例病变内部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坏死区,1例可见高信号出血灶。增强后5例病变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光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下,脑膜上皮细胞以不同形状排列。结论 LPRM具有脑膜瘤的一般影像学特点,同时具有独特表现,结合病理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 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和/或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及MRI平扫共8个病灶,CT显示6个病灶中,5个呈稍低密度,1个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其内可见小片状等密度。MR显示的4个病灶中,2个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1病灶未显示脂肪信号特点,病灶内未见囊变、血肿、坏死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7个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均匀强化;3个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5个病灶呈持续强化改变;3个病灶内部见粗大畸形血管,5个病灶可见引流静脉。结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BFH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且其中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CT检查。结果 9例BFH均为位于下肢的单发病灶,其中胫骨5例,股骨3例,腓骨1例。X线片均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骨破坏区,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可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缘;CT平扫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2例病灶位于膨胀的骨壳内,2例位于胫骨的病灶穿破骨皮质,未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MRI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长骨BFH的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 cm×1.0 cm×1.0 cm~5.0 cm×3.8 cm×4.8 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 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MR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1~41岁,平均29.6岁.结果 全部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邻近Monro孔;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及增强扫描图像上,9例可见由胼胝体和侧脑室顶呈网状或丝条状垂向下的瘤组织,轴位7例见瘤组织牵拉侵犯单侧或双侧脑室侧壁形成索条状影.所有肿瘤均伴多发囊变,部分瘤体内可见出血及血管流空征象.肿瘤在增强扫描中多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