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氯沙坦前后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与NPY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前后血浆NPY的含量及AⅡ水平,同期测定另外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前后血浆NPY的含量及AⅡ水平。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前后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52.4±12.3)pg/ml、(125.5±9.5)pg/ml,P<0.01;血浆AⅡ水平分别为(49.6±7.1)pg/ml、(62.4±7.8)pg/ml,P<0.01。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前后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44.1±11.3)pg/ml、(140.6±12.2)pg/ml,P>0.05;血浆AⅡ水平分别为(45.5±5.8)pg/ml、(48.3±7.2)pg/ml,P>0.05。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NPY、AⅡ水平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氯沙坦能影响血浆NPY水平,提示该药降压的过程中有NPY参与的因素,而美托洛尔却不影响血浆NPY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对照,认识其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20人,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NPY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PY水平为202.12±35.34pg/m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164.45±24.27pg/ml和156.35±21.84pg/ml(均P<0.05)。且经2周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PY含量显著下降至159.66±18.75pg/ml,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浆NPY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显著升高,NPY参与了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缬沙坦前后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与NPY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前后血浆NPY的含量及AⅡ水平。结果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前后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52.3±12.2)pg/ml、(125.4±9.4)pg/ml,P<0.01;血浆AⅡ水平分别为(49.6±7.1)pg/ml、(62.4±7.8)pg/ml,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NPY、AⅡ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缬沙坦能影响血浆NPY水平,提示该药降压的过程中有NP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血浆中NPY、NT的浓度变化,并选择6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血浆NPY(279±69pg/ml)、NT(148±37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7±17pg/ml、62±19pg/ml,P<0.01,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治疗前血浆NPY275±72pg/ml、NT 152±41pg/ml,明显高于治疗后NPY113±15pg/ml、NT65±17pg/ml水平,P<0.01.结论ACS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或胸痛发作期血浆NPY、NT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PY、NP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 38例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组 ,对 34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组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NPY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组血浆NPY含量 (32 1.8± 5 0 .1pg/ml)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190 .2± 49.6pg/ml)及正常对照组 (15 2 .8± 37.6 pg/ml) ,血糖控制良好组血浆NPY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升高 ,尤其血糖控制不良组明显 ,提示检测血浆NPY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上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甄联华  林爱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36-243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我院高血压患者140例的NPY。结果:对照组NPY为(73.3±47.1)pg/ml,明显低于高血压患者(131.5±30.2)pg/ml,P<0.01。结论:NPY的血浆含量变化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提供一个有益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汉族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临床特点及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6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87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16.536±8.40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844±6.348μmol/L),有显著差异(P<0.01),高Hcy血症所占比例(53.29%)高于正常对照组(14.94%),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组男性血浆总Hcy水平(17.920±8.40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12.846±7.537μmol/L),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冠心病组女性血浆总Hcy水平(13.643±7.697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女性(8.598±3.6μmol/L),有显著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男性血浆叶酸水平(6.607±2.73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女性(9.513±4.994ng/ml),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组男性血浆叶酸水平(6.014±2.904ng/ml)明显低于冠心病组女性(7.674±4.562ng/ml),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新疆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血症所占比例较大,而Hcy和叶酸水平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张辉  刘西方 《中原医刊》2005,32(17):27-2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健康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差异。方法符合ACS入选标准患者共63例,分为3组:不稳定心绞痛组18例;非Q波心肌梗死组22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组23例。采用PAI-1发色底物法检测外周围血PAI-1活性。结果血浆PAI-1活性在不稳定心绞痛组(0·4645±0.0274)Au/ml,非Q波心肌梗死组(0.5381±0.0399)Au/ml及急性Q波心肌梗死组(0.6511±0.0484)A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3792±0.0368)Au/ml;且ACS各亚组间相比血浆PAI-1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不稳定心绞痛组、非Q波心肌梗死组到急性Q波心肌梗死组,血浆PAI-1活性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血浆PAI-1水平可以作为ACS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3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同时以30例老年冠心病非抑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①老年冠心病抑郁组患者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93±2.15 ng/ml、1.93±1.25ng/ml,P<0.01)。②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CRP浓度(ng/ml)明显增高(5.96±2.31,4.12±2.44, P< 0.01)。③老年冠心病轻-中度抑郁患者及重度抑郁患者血浆CRP浓度(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5±2.01,5.84±1.87,1.93±1.25,均P <0.05),重度抑郁患者血浆 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④老年冠心病抑郁组血浆CRP浓度与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 冠心病 抑郁 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心绞痛症状住院且左室射血分值≥50%的患者120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后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并根据病变累及血管数目分为正常冠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比较各组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NT-proBNP(139.6±48.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9.8±31.5pg/ml,P<0.01)。正常冠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血浆NT-proBNP分别为79.8±31.5、96.3±39.9、131.7±57.6、163.3±50.4pg/ml。同前一组相比较,后一组血浆NT-proBNP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蔡晓萍  关浩增 《广西医学》2003,25(11):2131-2133
目的 :观察生脉联合黄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1例 )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 ,B组 (32例 )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脉和黄芪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连用 14天。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及心电图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或无效 ,并于用药前后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9% ,90 6 % (P <0 0 5 ) ,心电图疗效分别为6 1 3% ,84 4 % (P <0 0 5 ) ,两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无明显改变 ,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B组优于A组 (P <0 0 1)。结论 :生脉联合黄芪治疗能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 ,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效果优于单纯双嘧达莫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妍慧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4):280-281,285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观察2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2%)高于对照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发作持续时间均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侯丽娜 《当代医学》2021,27(13):59-6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低于对照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8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4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50例,自发型心绞痛组54例及梗死后心绞痛组28例;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金标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初发型心绞痛组和恶化型心绞痛组的UAER及hs-CRP均有很大程度的增高,二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后心绞痛组UAE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在正常范围;自发型心绞痛组两项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心绞痛的早期应该注意监测UAER和hs-CRP的变化,以其尽早干预心绞痛的病程进展,对于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需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监测的同时结合UAER和hs-CRP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延缓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确诊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严格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吸氧及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予以口服二硝酸异山梨醇脂;治疗组予以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5.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24h缺血总负荷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传统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疗效肯定,同时还能够增加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心绞痛患者及140例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绞痛和对照者血清IL-6水平。结果心绞痛组IL-6血清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5倍(OR=1.665,95%CI:1.089~2.544),携带G等位基因的心绞痛患者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绞痛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心绞痛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110-112,116
目的观察乐脉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乐脉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hrelin、obestatin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脉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增加Ghrelin/obestatin比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26例健康对照者和61例UAP患者血浆PAF、vWF和PAR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合并银杏叶片治疗组(银杏叶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8d后测定PAF、vWF和PAR水平。结果UAP组PAF、vWF和PA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前,银杏叶组与对照组PAF、vWF和PA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组治疗后PAF、vWF和PAR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F、vWF和PA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可通过下调PAF和vWF水平,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从而可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