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马鞍山市小黄洲位于长江中心,属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村现有面积960万m~2,分4个自然村,人口2560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1996年钉螺面积1026万m~2,占全市有螺总面积的53.9%。现将该村1994~199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报告如下。一、螺情 1、钉螺面积三年中,全村钉螺面积呈逐年回升趋势,分别为89.6万m~2,99.4万m~2和102.6万m~2。主要是由于洲尾滩地新长滩面积大于洲头崩滩面积及上游滩地钉螺逐渐向下游新生滩面扩散,加之近年洲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2.
江宁县新生洲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生洲是江苏省江宁县在长江中的一个洲滩,面积约6.84km~2,四面环水,位于我省长江最上游,与安徽省相交界。历史上这个洲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经过疫区广大人民和血防有关部门的共同防治,于70年代末洲上圩堤内钉螺基本消灭,1981年有螺面积为22万m~2,1983年以来,由于连发洪水,几次溃堤,以致洲上有螺面积骤增。1985年钉螺面积达到239万m~2,钉螺平均  相似文献   

3.
洲岛亚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程度较严重[1],迄今尚少控制其流行的良策[2],为此我们于1992年选择南京市八卦洲七里村作为试区,对血吸虫病有关流行因素进行调查。1试区概况八卦洲位于南京市牺霞区,七里村地处该洲东南角洲头,居民大多沿江分布,总人口为2375人,以在圩内耕作旱作物为主,间有捕鱼、打草、放牧等副业。圩外江滩面积2200m2,分成9块自然滩块,平均高程7.O~8.2m,冬陆夏水,植被丰富,为钉螺的主要事生地。家畜牛、猪、羊多数在滩上散放。1991年全洲有螺面积12.8万mZ,感染性钉螺面积6.0万mZ,时有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4.
铜陵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历史累计江湖洲滩钉螺面积5049.9万m~2,其中江滩有螺环境4块,钉螺面积99.8万m~2(占2.0%),分布在4个乡镇10个行政村;内湖(与长江不通)湖滩4个,钉螺面积2436.3万m~2(占 48.2%),分布在7个乡镇28个行政村;江心洲滩9块,钉螺面积2513.8万m~2(占49.8%),分布在4个乡镇32个行政村.60—70年代通过围垦种植、堵湖汉养殖及药物灭螺,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359万m~2,占总有螺面积的26.9%.但从1981年以来洲滩钉螺面积逐渐回升,扩大了1274万m~2,较原洲滩钉螺面积增加50.7%.现对洲滩钉螺面积增长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江滩湖洲地区为目前国内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由于江滩水位不易控制,消灭钉螺难度大。为研究江滩灭螺新技术,1972年9月10日选择九江市浔阳区江滩钉螺分布区,采取抽吸江沙进行淤沙灭螺现场试验,并作了远期效果纵向观察。 一、灭螺现场概况 浔阳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滨临长江,江滩面积975万m~2,其中有螺面积160.21万m~2。江滩螺区系沼泽地,间有水沟、洼地,杂草、芦苇丛生。1971年4  相似文献   

6.
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滩冲淤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研究采用测量陆地地形图的方法,对镇江市丹徒县世业洲16km江段进行了江滩冲淤变化景算。结果:1973年-1987年14年间,该江段累计冲刷江滩面积193.60万m2,淤涨江滩面积115.40万m2,净减少江滩面积67.90万m2。江岸滩以冲刷为主,冲淤比为1:0.36;江心洲滩以淤积为主,冲淤比为1:1.27,且呈洲头冲刷,洲尾淤积态势。世业江心洲滩年均新增洲滩面积1.19万m2,占该洲1981年以来年均增加江滩钉螺面积的14.46%。揭示了两种类型江滩的冲淤数量关系,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洲滩不断扩大,并不断有新洲滩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丹徒区世业镇北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丹徒区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全区有螺面积及感染性钉螺面积90%分布在未治理的江滩。多年来由于灭螺经费投入不足和长江洪水频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灭螺效果难以控制和巩固[1]。从2001年起,我们对世业镇北滩进行了综合治理,并进行了5年的效果观察。1内容与方法1.1基本情况世业镇属长江洲滩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辖18个村民小组,人口2316人。居民沿大堤居住,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畜牧、渔业和外出劳务为主。北滩全长7365m,面积为273.97hm2,江滩植被以芦苇、杂草为主。2000年,江滩有螺面积56.33hm2,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38.96hm2,居民…  相似文献   

8.
铜陵县现有钉螺面积3336.95万m~2,其中洲滩、湖洲有螺面积占总的有螺面积的98.90%;而内陆仅为36.63万m~2,只占1.1%。1995年特大洪水时,长江水位最高达14.20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江宁县位于南京市西南,共23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458.9万余m~2、血吸虫病人12837人,建国后经过30多年防治,至1981年有螺面积降为133.3万余m~2,病人数降为25人。以后因1983年洪水等因素,疫情有所回升。1990年重建血防站后全面进行调查,进一步查清了螺情,为全县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了依据,现将近3年查螺结果分析如下: 1 调查方法 以乡、村为单位,组织培训查螺专业人员,用系统抽样查螺法对江滩和山区进行全面普查,捕捉钉螺,全部解剖,统计有螺面积、有螺条块、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数据。 2 结果 2.1 钉螺分布类型及条块 境内有洲滩和山丘两种类型。洲滩钉螺主要分布在江宁镇和铜井乡;山丘钉螺分布在汤山、上峰、其林、上坊、方山、淳化、横溪、县化工厂、汤山林场长  相似文献   

10.
无为县地处安徽境内长江北岸,江岸线长118公里。全县15个乡(镇)、134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5.5万人,耕牛8710头,为安徽省沿江重流行县之一。累计有螺面积7900余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江岸滩和江洲滩,累计病人23759人。至1992年底尚有11个乡镇、77个行政村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分别占总流行乡、村数的76.3%和57.59%;尚有钉螺面积3081万平方米,其中江滩50%,洲滩47.4%,重度易感地带33处,面积410万平方米,占钉螺面积的13.3%;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247人.  相似文献   

11.
为控制洲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我们于1991—1993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六合县玉带乡,采取重点滩块查灭螺和重点对象查治病的防治对策,以观察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钉螺分布调查1.l 钉螺分布以八卦江滩为调查点,每年4月份,以滩块为单位,采用框距10m×10m棋盘式系统抽样法查螺,结果大堤内圩区未发现活螺,大堤外30块芦草滩块块有螺.3年中有螺面积分别为319.3、368.8、379.5万m~2,有螺框出现率35.5%—61.5%,活螺密度(只/m~2)1.36—3.55.1.2 感染性钉螺分布以1992年查出的5块感染性钉螺洲滩统计,感染性钉螺服从负二项分布.30块滩中,28块发现感染性钉螺,3年中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8%(249/28 408)、0.64%(293/45 810)和0.82%(99/12 028).1.3 钉螺感染率与野粪污染的关系 每年对试区的东江外滩进行野粪污染滩地和钉螺感染率调查,前者依次为0.445、0.858、0.207份/万m~2,后者依次为0.065%、1.390%、0.211%,两者等级相关显著(r_s=0.943,P<0.01).2 重点滩块和重点对象防治措施2.1 重点滩块灭螺 凡查到有感染螺的滩块,实施高水量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果,在八卦洲试区内,1991—1993年阳性螺面积分别为166 083、167 477、145 406m~2,阳性螺密度(只/m~2)分别为0.024、0.026、0.012,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掌握我县钉螺的分布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994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全县有螺地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1、概况至1993年底,我县尚存钉螺面积为1700多万m~2,分布在7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其中江滩7329243m~2,洲滩为9678730m~2。有螺环境距居民点最近50m,最远2000m。江洲滩每年水淹时间约为两个月。全县每年急性血吸虫病均有散发。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一直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区 ,也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我们自 1 994~ 1 998年连续5年在下坝村 1 1队按全国观察点统一要求 ,对其江滩螺情变化、灭螺工作效果进行观察 ,并在该村开展血吸虫病的查病、治病工作。连续 5年观察了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为此 ,将工作小结报道如下。1 观察对象与方法1 .1 基本概况八卦洲乡下坝村 1 1队位于长江边 ,江滩面积 50万m2 ,满布钉螺 ,滩中生长芦苇 ,滩面高程 6m,夏季淹没于水中 ,鱼虾较多。群众在沿江大堤呈带状居住 ,人口 1 3 4人 ,土地 1 …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为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至 2 0 0 0年底 ,全县 18乡镇 135村流行血吸虫病 ,流行区人口 2 3万人 ,耕牛 836 3头 ,累计有螺面积6 937.7万 m2 ,累计血吸虫病患者 4.1万例。有 6乡 (镇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5乡 (镇 )传播控制 ,尚有 7乡 (镇 )未能控制 ,占流行乡的 38.9%。未控制乡数与 1995年 (8乡镇 )相比较 ,下降了 12 .5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 ,我们对 1996~ 2 0 0 0年血吸虫病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钉螺2 0 0 0年 ,有螺面积比 1995年下降 6 .6 % ,但内陆、江滩及洲滩分别增加 6 0 .7%、 12 …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疫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自觉参与血吸虫病防治,我们于1989~1991年选择当涂县江心乡泰兴、普集两村为扩大化疗辅以健康教育的试区,进行对比研究。 试区概况 试区地处长江下游,属江心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泰兴村位于洲滩上游,所属滩地钉螺面积46.7万m~2,人口1 027人;普集村位于洲滩下游,所属滩地钉螺面积60.5万m~2,人口880人,两村相距5~6km,居民村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傅家洲、玉龙洲位于长沙市区湘江中 2个自然小洲 ,历史上为非血吸虫病流行区 ,1997年发现钉螺。两洲有螺面积 10 4.5 6万 m2 ,玉龙洲及傅家洲东侧洲滩 ,树木茂盛 ,杂草丛生 ,土质肥沃 ,很适宜钉螺孳生 ,平均密度为 5 .5 4只 /框(每框为 0 .11m2 ) ,最高 340只 /框。桔子洲尾及位于西岸河沿的龙王港口也发现钉螺 ,密度较低 ,1998年实施环境改造(以下称环改 ) ,取得了较好的灭螺效果 ,现报告如下。2 灭螺方法采取环改灭螺方法 ,对傅家洲抬洲降洲、玉龙洲普挖取土 ,桔子洲尾沙埋灭螺 ,龙王港口水泥硬化的环境改造方案 ,具体实施如下 :2…  相似文献   

17.
怀宁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全县绝大部分钉螺部分布在“三滩”(江滩、洲滩、湖滩)地区,其有螺面积占全县有螺面积的99.54%。为了掌握螺情动态并指导灭螺防病工作,自1991年~1999年,(1992年因洪水上滩较早,资料不全)对全县“三滩”螺情作了较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江湖洲滩,其主要原因乃因这类地区芦苇茂盛,孳生的钉螺控制难度大。采用单纯化疗的办法虽能收到减少发病的效果,但钉螺的存在仍潜在着流行的危险。江湖洲滩面积大,因此重点研究控制这类地区钉螺的措施是当务之急。1991年我们选择九江县新洲垦殖场的芦苇江滩作毁芦兴林控制钉螺的研究。试区概况新洲垦殖场的芦苇江滩位于长江与鄱阳湖出口交汇处,该滩芦苇生长茂盛,60年代初发现钉螺,查出病人。60年代中期开始筑堤围垦,迄今围垦面积达693.4万m2,由于连年垦种,堤内钉螺全部被消灭。堤外芦苇、…  相似文献   

19.
碗船洲是位于枞阳县境内的一个长江洲滩,历史有螺面积578万m~2。随着居民迁进的增加,自1972年起逐步对该滩地进行毁芦垦种至1976年,垦种面积达337m~2。钉螺面积压缩至24万m~2;由于行蓄洪的需要,1982年县政府决定退垦还滩,退垦面积达150万m~2,钉螺面积随之回升。为了解退垦还滩后滩地螺情的变化,现将有关螺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安徽省枞阳县1979~2005年钉螺扩散与长江水位的关系,并对特大洪水溃堤的凤仪洲乡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近27年枞阳县累计新增钉螺面积1562hm2,其中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发生在长江高水位当年或之后的2~3年。凤仪洲溃堤后新增的钉螺面积未进一步扩大,但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人与家畜的感染率较高。结论洪涝灾害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反复以及难以控制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