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女性,42岁,孕3产2,发现右侧外阴包块半年于2007年3月收入院.妇科检查:右侧大阴唇旁皮肤局限性隆起,表面色泽正常,无压痛,呈椭圆形,质地中等,局部有囊性感,约6.0 cm×5.0 cm×3.0 cm.阴道通畅,黏膜正常.入院诊断:"右侧大阴唇脂肪瘤?".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外阴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建议患者补充扩大手术,患者拒绝.术后随访至今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6岁,因右大腿内侧包块伴疼痛数月余入院.术中见内收肌内有一3 cm×2 cm×1.5 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楚.临床行"右大腿肌纤维瘤"切除术,包块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例1,42岁,发现左侧外阴部包块5年,进行性增大,有压痛。查体:左侧外阴可触及皮下包块,大小3.0 cm×3.0cm×2.5 cm,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与周围组织边界清。例2,26岁,左侧外阴部包块2年,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查体:左侧外阴皮下包块,大小0.5 cm×0.5 cm×0.5 cm,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病理检查眼观:例1,带皮肿物1个,大小2.5 cm×2.0 cm×1.5 cm,肿物位于真皮及皮下,略呈分叶状,无包膜,边界较清,切面灰白色,实性,有黏液感,质中,基底部未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9岁.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蚕豆大小包块3个月,未予治疗.入院前1个月发现左颈部包块并出现左侧鼻腔涕中带血.查体:右颈部可扪及成串珠状肿大淋巴结,无触痛,最大约3 cm×2 cm.左颈部可扪及散在淋巴结.耳鼻喉检查见左侧鼻腔黏膜充血,其余未见明显异常.遂取右颈淋巴结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5.
外阴乳头状汗腺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例1:女,50岁,发现外阴包块4月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大阴唇中段,直径1.5cm,活动,轻压痛,表面无破溃。例2:女,54岁,发现外阴包块2年余.查体:包块位于左侧小阴唇.直径1.0cm。两例包块均切除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性,49岁,2022年1月无诱因下发现外阴包块,最大径约2.0 cm, 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遂就诊于我院。专科检查示阴阜偏左侧可扪及一最大径3.5 cm的包块,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外阴皮肤无溃疡;超声示外阴部见一大小3.4 cm×2.7 cm×2.4 cm的不均质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缘不光整,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CT和MRI腹部盆腔平扫+增强示左侧阴阜部肿物,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遂行手术完整切除肿块。  相似文献   

7.
Yang XD  Xu G  Lü B  Li K  Xu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4):274-276
患者男,47岁.因"发现右大腿包块5个月余"于2010年4月8日入院.体检:右大腿前内侧可扪及6.0 cm×7.0 cm×12.0 cm大小包块,质地坚韧及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双下肢等长,下肢活动,感觉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史及骨折史.影像学检查:(1)右大腿内侧肌肉内肿块改变:MRI示右侧大腿长、短收肌区可见椭圆形低T1、长2信号影,大小约7.0 cm ×5.8 cm×10.0 cm,边界清晰,信号较均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似有分隔,与右股骨分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0岁,因"腹部外伤24 h"急诊以"腹部闭合性损伤"收入院.查体:腹平坦,全腹压痛阳性,伴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其中以右下腹压痛为主;右下腹可触及1质硬包块,4 cm×4 cm大小,无压痛.辅助检查:WBC:6.5×109/L,GRA%:0.884,Hb:148 g/L.腹部CT:腹部包块待查.术中所见:见腹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约800 ml,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20 cm处破裂,破裂口约0.5 cm.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9岁.以"右下腹隐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妇科检查:右附件区可扪及一超儿头大小肿物,质中,压痛明显,活动度差.盆腔彩超:右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12.1 cm×6.6 cm,注意卵巢癌.左附件区囊性包块3.5 cm×2.1 cm×2.4 cm.  相似文献   

10.
<正>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35岁,发现颜面部、右足背包块5年余。患者近5年来发现颜面部、右足背出现一包块,无红肿、无疼痛,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近半年来包块逐渐增大,右足背增大明显,影响穿鞋和行走。查体:全身非暴露部位遍及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不凸出皮肤的牛奶咖啡斑(图1),两侧腋窝雀斑(图2)。右眉弓处有一约4cm×3cm的椭圆形包块(图3),右足背外侧有一约15cm×12cm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73岁,1993年3月第一次发现左腰部包块,边界清楚,大小为4.5 cm×4 cm×3.5 cm,术后镜下见肿瘤外附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围绕血管排列,核质均匀,细胞温和(图1),可见胶原纤维.2008年8月患者第二次发现左腋窝包块,细胞学穿刺考虑为恶性肿瘤,术后见附皮肤肿块,大小为3.5 cm×3 cm×2 cm.上附梭形皮肤,大小为3 cm×1 cm.镜下肿瘤细胞密集与稀疏交错,密集区细胞丰富呈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图2),核分裂2个/10 HPF.稀疏区血管丰富,壁薄,可见鹿角样血管,局灶区域黏液变及脂肪变,少数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开始行MAID化疗方案.2个月后,左下腹壁又发现包块,术后见肿块,4 cm×2.3 cm×2 cm大小;上附梭形皮肤,3.5 cm×1 cm大小;切面可见结节,1.3 cm×1.3 cm×1.3 cm大小.  相似文献   

12.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四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例 1女 ,2 7岁。颈部淋巴结肿大 5年 ,伴鼻阻 1年 ,于2 0 0 1年 11月 1日在门诊手术室取颈部淋巴结活检。体检 :双侧颈部及颌下多个淋巴结肿大 ,以右颌下淋巴结为大 ,约2 0cm× 2 0cm× 1 5cm。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8 1× 10 9/L ,红细胞 5 14× 10 12 /L ,血红蛋白 10 8g/L ,血小板 174×10 9/L。例 2男 ,16岁。右颈部包块 5个多月 ,于 2 0 0 1年 10月 19日在门诊手术室取颈部淋巴结活检 ,术中见 :包块位置较浅 ,活动度可 ,质较硬 ,6cm× 4cm× 4cm大小 ,包膜完整 ,血供丰富。例 3男 ,17岁。左颈部包块 1年多 ,无疼痛 ,无全身症状 ,于 …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女性。27岁,发现右下腹包块半年,指头大小,伴便秘、发热、痛疼,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缓解。以后包块逐渐增大,拟诊回盲部肿瘤收入院。检查:右下腹扪及“凹”形包块,大小3cm×4cm表面光滑,囊性感。 术中见:距回盲部40~50cm回肠系膜缘,一囊性包块,囊肿一侧与回肠肠管紧密粘连,分离后,取出囊肿,作肠管修补。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性,17岁,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3个月就诊。体检:右侧颈部触及一大小1. 5 cm×1 cm包块,包块稍高出皮肤,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无压痛及表面破溃。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发热、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其他伴随症状,查问病史亦无特殊相关病史及家族史。遂于门诊行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灰黄色皮肤样组织1块,大小1. 5 cm×1 cm×0. 8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检:组织被覆鳞状上皮,表皮基本正常(图1),真皮全层见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1岁.出生后即被发现右上臂包块,无明显不适,近期包块渐长大,活动无明显受限,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上臂无痛性包块1年收入院.专科检查:右上臂外后侧皮下可触及4 cm×3 cm及1 cm×1.5 cm两包块,与皮肤粘连,质地中等硬,边界清楚,局部无红肿及压痛,右手血运、感觉活动无明显异常.门诊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为脂肪瘤.彩超示:右上臂实性包块,考虑为血管瘤或纤维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包块切除及皮瓣转移术.术中见两肿块位于皮下与皮肤粘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SP法,选用的抗体CD34、vimentin、SMA、desmin、p-catenin、EMA和S-100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281-4。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乳腺包块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包块,大小1.5 cm×1 cm×1 cm。余无特殊,无其它肿瘤病史。查体:右侧乳腺1~3点距乳头约2 cm处扪及一包块,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轻压痛,活动度欠佳。乳头及皮肤无特殊,腋窝及锁骨上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见一大小4.2 cm×2.8 cm×2.5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边缘区见点状血流信号。手术发现:包块位于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大小4 cm×3 cm×3 cm,质硬,边界尚清,无完整包膜;行右侧乳腺单纯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乳腺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患者女性,10岁,因右胸壁淋巴管瘤术后3年、胸壁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右乳头下扪及肿块1 cm×1 cm,无红、肿、热、压痛,右胸壁见手术疤痕.B超:右胸壁皮下多发性实质性底回声,皮下见两枚肿块分别:0.5 cm×0.5 cm,2.5cm×1.5 cm,回声部分融合成团.手术所见:于右乳头下见一约1 cm×1 cm肿块,界欠清.患者术后4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B7-7。患者女性,46岁,发现右乳包块5年余,自觉包块长大伴疼痛2个月。临床查体:右乳内下象限扪及一质硬界清包块,形态不规则,伴压痛。包块活检病理诊断考虑"恶性肿瘤",遂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右腋窝Ⅰ/Ⅱ水平淋巴结清扫术。眼观:带梭形皮瓣及乳头的乳腺组织1个,大小21 cm×19 cm×2.5 cm。乳头直径1.5 cm,皮瓣面积16.5 cm×5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2岁,1985年1月发现右前臂中下段掌侧长1包块,近2月明显长大。手术见包块位于皮下深部软组织内,与指屈肌腱粘连,直径1×1cm,质硬,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临床诊断:粘液腺瘤。病理大体改变:椭圆形瘤组织1个,1.5×1×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4岁.因右腰部疼痛3个月,血尿1 d于2008年4月5日入院.体检:右肾区叩痛+/-,直肠腹壁双合诊未触及包块,其余部位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分析:RBC(4+),WBC(+).B超:右肾体积增大,上极见12.4 cm×8.5 cm实性强回声光团,界清,内回声均匀,见丰富动脉血流,肾动静脉受压移位.MRI:右肾上极卵圆形长T1-T2信号,约12.0 cm×8.5 cm×7.8 cm,界清,明显推压肝脏,考虑为肾癌.肾ECT:左肾位置,大小,形态大致正常;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上极占位,结合血流灌注情况,考虑恶性病变.临床诊断:右肾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