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转移瘤引起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岗  李慧  姚兵  任素蓉  廖东彪  王晋  张羽 《中国药房》2007,18(29):2294-2295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转移瘤引起脑水肿的疗效。方法:5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颅内肿瘤,经临床表现、头颅CT和/或MRI证实有脑转移后,随机分为甘露醇组(甘露醇1g.kg-1.d-1)、β-七叶皂苷钠组(β-七叶皂苷钠20mg.d-1)和联合治疗组(甘露醇+β-七叶皂苷钠),各组7d为1个疗程,重者用药7~10d。结果:甘露醇组有效率(80%)与β-七叶皂苷钠组(75%)相似(P>0.05),均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的91%(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转移瘤引起的脑水肿有效,与甘露醇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邓华  雷招宝 《海峡药学》2011,23(2):173-174
检索国内外有关纳洛酮在心肺复苏中临床应用的原始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除了心肺复苏经典用药肾上腺素等以外,纳洛酮在心肺复苏开始及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脑复苏期间可以使用,而且应用越早越好,剂量以首次静脉注射0.8~2mg、随后每30min重复1次,直至心肺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后可2mg静脉注射、每日6次,与山莨菪碱或(和)β-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进行复苏后的治疗。结论纳洛酮治疗心肺脑复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七叶皂甙钠治疗各种原因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联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各种病因所至的脑水肿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应用20%甘露醇1g/(kg·d),分2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次,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以上用药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10~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静脉滴注;均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脑水肿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所致兔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将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甘露醇组静脉注射20%甘露醇5ml;β-七叶皂苷钠组静脉注射0.02%β-七叶皂苷钠5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ml。每组均注射2次/d,上午注射左耳缘静脉,下午注射右耳缘静脉,共注射3d。分别观察各组在第1天、第3天兔耳缘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第4~7天时各自的恢复程度。结果:病理切片显示:第1天时,甘露醇组及对照组兔耳血管和周围组织无明显改变;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明显扩张,出血。第3天时,在注射部位0.5cm范围内,甘露醇组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均有加重:甘露醇组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水肿;β-七叶皂苷钠组血管扩张及炎症反应。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第4天,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组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5天和第7天,甘露醇组出现2例在距离注射部位约2cm和3.5cm处,一块约1cm×1cm、另一块约0.6cm×0.4cm的局部组织坏死;而β-七叶皂苷钠无1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甘露醇致血管出现损伤的时间较β-七叶皂苷钠延迟,但对血管和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程度较β-七叶皂苷钠重。  相似文献   

5.
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肢体肿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治疗创伤性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创伤性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β-七叶皂苷钠1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用于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疗效优于传统的甘露醇,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创伤后肢体肿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β-七叶皂苷钠和甘露醇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89例经CT和/或MRI证实有脑水肿病的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静滴β-七叶皂苷钠1~2次,每次20mg溶于5%葡萄糖250ml中。对照组每天静脉滴注2~4次20%甘露醇250ml,再加静脉注射20~40mg地塞米松。结果实验组(β-七叶皂苷钠)在一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7.72%,对照组(甘露醇)有效率为71.1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甘露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相比,β-七叶皂苷钠更为有效,是治疗脑水肿的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片96孔板培养,检测β-七叶皂苷钠对体外血管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小鼠S180肉瘤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β-七叶皂苷钠50μg.mL-1组在d1~d5对大鼠主动脉片血管出芽发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39.0%;在d2~d6大鼠主动脉片血管相对面积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抑制率均>68.9%。MTT实验证明β-七叶皂苷钠对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00μg.mL-1抑制率为70.3%,50μg.mL-1抑制率为53.6%;免疫组织化学实验β-七叶皂苷钠1.4和2.8mg.kg-1组VEGF表达量均明显少于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结论:β-七叶皂苷钠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是抑制血管发生、内皮细胞的增殖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β-七叶皂苷钠治疗肢体外伤肿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召理  徐立新 《河北医药》2007,29(3):229-229
目的 研究β-七叶皂苷钠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所致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有四肢软组织损伤引起肿胀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用药组72例,对照组36例.2组病例均采用卧床休息、止痛等对症治疗,用药组加用β-七叶皂苷钠(20mg/d,每日1次,共7d).用药前后观察患者的肿胀程度,准确记录肢体肿胀情况.结果 用药组:有效6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12例,有效率33.3%;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是一种有效的抗渗出、消肿胀药物,对外伤肢体肿胀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6-3067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手术患者89例,采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均常规应用甲泼尼龙3d。治疗组(48例)给予七叶皂苷钠每次2片,2次/d;甲钴胺0.5mg,3次/d,连用20d。对照组(42例)仅用甲钴胺0.5mg,3次/d。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停用激素后部分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不同程度加重,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2周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减轻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缓解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经CT和/或MRI证实有脑水肿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1~2次,每次2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对照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每天2~4次,再加静脉注射10~20 mg地塞米松.结果 试验组在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与甘露醇相比,β-七叶皂苷钠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纳络酮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大剂量纳洛酮(7 mg/d)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3 mg/d)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脑水肿、颅内压变化和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治疗的方法相比,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匀浆中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再灌注2 h,建立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七叶皂苷钠(10,20,40 mg·kg-1)术前3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qd,术后1 h给药1次。再灌注2 h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组织ET和CGRP含量。结果:七叶皂苷钠各剂量组可降低脑组织ET水平至28.69~37.03 ng·L-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对脑组织CGRP水平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ET水平,实现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甘露醇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术后6、1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神经损伤、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LDH,集2种方法优点,提高疗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钠0.4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常规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OS)进行评定,比较疗效。结果:14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首次发病诊断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加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泼尼松联合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抗病毒治疗、针灸、理疗等。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53.06%,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痊愈率为24.49%,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使受损的面神经早日康复,有效改善其预后,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微管相关蛋白(MAP2)蛋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P组),纳洛酮1mg/kg后处理组(N1组),纳洛酮5mg/kg后处理组(N2组),纳洛酮10mg/kg后处理组(N3组)。4组均采用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90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在再灌注初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纳洛酮。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24h后,各组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9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测定缺血侧和健侧脑组织MAP2表达。结果缺血前和缺血再灌注期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和MAP在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缺血侧,与P组比较,N1、N2组再灌注24h后脑组织MAP2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与P组、N1、N2组相比,N3组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P<0.05)。对于健侧,4组间MAP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后处理可增强大鼠脑MAP2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秀 《中国医药》2012,7(11):1377-1378
目的 研究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为联合用药组(90例),奥扎格雷钠组(55例),阿司匹林组(35例),对照组(47例).联合用药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纳80 mg,每12小时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奥扎格雷钠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对照组依据病情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各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有效率.结果 联合用药组基本治愈20例,显著进步43例,进步21例,总有效率93.3% (84/90);奥扎格雷钠组分别为7、20、18例,总有效率81.8% (45/55);阿司匹林组分别为3、10、11例,总有效率68.6%(24/35);对照组分别为3、2、13例,总有效率38.3%(18/47).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奥扎格雷钠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男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1.8%(45例),女性患者总有效率为95.1%(39例);奥扎格雷钠组分别为83.3%(25例)、80.0%(20例);阿司匹林组分别为70.0%(14例)、66.7%(10例);对照组分别为37.3%(10例)、40.0%(8例).4组组内不同性别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改善临床预后,总有效率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和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刘瑛  冯默  龙倩 《中南药学》2010,8(10):788-79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5)。2组均予丹参、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照组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丹参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 mg静滴,1次.d-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滴,2次.d-1。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计算有效率,并于第1、3、7、14日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SOD经治疗后均逐渐下降,但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100β蛋白均在第3日达到峰值,但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后均逐渐降低,2周后S-100β蛋白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治疗第14日后2组CSS评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但治疗组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消耗量,降低S-100β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七叶皂苷钠组(C组)。B、C组建立稳定的第2-3腰椎(L2-3)左侧hSCI模型,分别在造模前注入生理盐水或七叶皂苷钠。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天,第1、2、3、4周各进行一次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BBB评分)和斜板实验(IP实验)。结果 B、C组大鼠在短时间内(术后1 d)左后肢运动功能均完全丧失,3周后BBB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 d大鼠的IP实验结果从术前的85.0'降至约12.5&#176;,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4周后,两组IP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促进h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