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45例治疗分析吴淑玲吴丽慧(福建省晋江市医院)1994至1996年我们对经B超、CT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子宫腺肌病45例,按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子宫腺肌病45例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B超...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腺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以行子宫切除术为主,虽解除了患者病痛,却失去了子宫,影响了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至1998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腺病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或生育功能31例,28~43岁,平均38岁。其中<35岁13例,36~40岁12例,>40岁6例。重度痛经25例,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19例,原发不孕3例,子宫增大如孕50d~3个月,其中增大超过孕2个月以上22例。术前B超提示,子宫增大,肌壁间探及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边界不清。术中见宫体增大,质硬,表面见疤痕样愈着,或…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摘要患者 ,2 2岁 ,主诉 :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8年 ,因严重痛经伴发热 1h ,于 1999年 11月 2 5日晚 9时急症入院。患者 14岁月经初潮时即出现痛经 ,月经周期规律但痛经呈进行加重。2 1岁始有婚前性生活 ,但无妊娠史 ,1年前因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本院妇产科行囊肿剥除术。术后痛经缓解 ,但半年后复发 ,且日趋严重 ,每次月经来潮时均需注射数支强效镇痛药如强痛定、度冷丁等方能缓解 ,曾于数家医院诊治未愈。半年前在本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予以米非司酮、三苯氧胺治疗4个月 ,服药期间闭经、腹痛消失 ,自动停药。停药后 1个月月经…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应当结合影像学检查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结论:鉴于该病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寻求更加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妇科良性疾病,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其他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不孕、流产及产科并发症等问题日渐突出,而不孕的治疗策略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子宫腺肌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减少绝经过渡期子宫全切除手术。方法 对 36例依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核磁 (MRI)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病 ,年龄在 4 0岁以上 ,处于绝经过渡期的患者 ,口服米非司酮 (1 0mg,1日 1次 )连续 3个月 ,治疗前后行妇科检查、子宫、附件阴式B超检查 ,同时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及CA1 2 5等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 3个月比较 :8例患者出现闭经 ,2 8例月经量明显减少 (P <0 0 1 ) ,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 ;2 7例患者痛经完全消失 ,6例明显缓解 ,3例复发 ;治疗后疼痛评分及痛经分级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 ;B超测量子宫体积明显缩小 ;CA1 2 5下降明显。 6个月后 ,5例闭经 ,2 1例月经量明显减少 ,1 0例恢复同治疗前 ;1 4例患者痛经完全消失 ,2 0例明显缓解 ,2例复发。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 ,能有效控制痛经 ,减少月经量 ,诱导闭经 ,近期疗效明显 ,用于绝经过渡期患者可避免子宫、附件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EMJ)是指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连接的区域。是子宫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具有特殊性,其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其病理学、影像学的特征改变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就EMJ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2.
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 (MTX)局部注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  2 0例子宫腺肌病的病人 ,每月月经干净 3~ 5天时 ,在子宫病灶局部及周围注射MTX 5 0mg ,连续 6个月。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阴式B超检查、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检查 ,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前与MTX治疗后3个月比较B超测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与治疗后 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前与治疗后Hb、WBC、Pt、ALT、BUN、FSH、LH、E2 、T、P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仅PRL在治疗后 3个月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局部应用MTX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段仍然是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经阴道超声(TVU)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量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育龄患者因为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力。因此,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腺肌病病灶切除后再成型子宫、部分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综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病灶多为弥漫型,常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等.患者有渐进性加重的痛经以及月经改变等特点,目前除子宫切除术外,尚无根治的方法.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口服达那唑、孕三烯酮,注射GnRH-a以及宫腔放置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LNG-IUS)等.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全子宫切除术.痛经症状突出者可行腹腔镜子宫神经去除术(LUNA)和骶前神经阻断术(PSN).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UAB)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症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将近年来有关孕产次数、体内性激素水平、免疫机制以及间质成分的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的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保守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年龄较轻,有保留子宫要求及生育意愿的女性,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目前更推荐用于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中常用到子宫壁楔形切除,子宫壁H形切口法、双瓣法、三瓣法等减容手术方式,各种手术方式有其优缺点。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需关注的是对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妊娠结局及预防术后妊娠子宫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实验模型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rnysis)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建立子宫腺肌病的实验模型有利于了解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从而给予治疗及控制,并从病因预防发病。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初即建立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并进行大量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有关子宫腺肌病实验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Norplant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Norplant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比观察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皮下埋植Norplant前后的痛经症状、血清CA_(125)水平、子宫大小、月经、体重、血压、肝肾功能和血脂等化验指标。 结果 皮下埋植Norplant后患者的痛经症状缓解明显,有效率为100%;CA_(125)明显下降(P<0.01),埋植后6个月下降至正常水平,埋植12个月后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用药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紊乱,表现为点滴出血、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等;体重、血压、肝肾功能和血脂等化验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NOrplant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特别是对近绝经期不愿手术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药物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对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包括痛经程度、月经情况(周期、经期、经量)、贫血及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后1、3、6、12、24个月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4例(86.5%)、68例(91.9%)、60例(81.1%)、51例(68.9%)和31例(41.9%);术前53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5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45例贫血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术后患者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患者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明确,对年轻希望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可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