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藏药狭叶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藏药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藏药狭叶红景天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4-羟基-苯乙基-(4′-甲氧基-苯乙基)醚(1)和β-D-葡萄糖苷-2-羟基-2-甲基-丁酸酯(2)为新化合物;对乙氧基苯乙醇乙酯(3),对羟基苯甲酸乙酯(5),对羟基苯甲醛(7),R(-)-mellein(8),对甲氧基苯乙醇(10)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得到,对羟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酸(6),豆甾醇(9),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11)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狭叶红景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5,(12):1262-1265
目的研究狭叶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对狭叶荨麻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4-羟基桂皮酸(3)、对羟基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白蜡树内酯(6)、东莨菪素(7)、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8)、苯甲酸(9)、赤藓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刺槐素-7-O-β-葡萄糖苷(13),3,4-二羟基苯甲酸(14)、4-甲氧基咖啡酸(15)。结论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14为首次从狭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互花米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互花米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联用分离互花米草的化学成分,结合1H-NMR、13C-NMR、ESI-MS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鉴定为2,3-二氢吲哚(1)、豆甾-4-烯-3,6-二酮(2)、麦角甾醇(3)、对羟基苯甲醛(4)、豆甾-4-烯-6β-羟基-3-酮(5)、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6)、二十四烷酸-1-甘油酯(7)、对羟基肉桂酸(8)、3,5-二羟基呋喃-2(5H)-酮(9)、二十四烷醇(10)、羽扇豆醇(11)、阿魏酸甘油酯(12)、降倍半萜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13)、丁香醛(14)、1H-吲哚-3-醛(15)。 结论 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互花米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楂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山楂叶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1)、牡荆素(2)、2″-O-鼠李糖基牡荆素(3)、3-O-β-D-吡喃半乳糖槲皮素(4)、芦丁(5)、2,3-二氢-2-(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5-(3-羟基丙基)-7-甲氧基苯唑呋喃(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2,5-二羟基苯甲醛(2)尿黑酸(3)、尿黑酸乙酯(4)、对羟基苯甲酸(5)、5-乙氧基甲基尿嘧啶(6)、黑麦草内酯(7)、异黑麦草内酯(8)、schiffnerilolide(9)、焦谷氨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楂叶体积分数80%乙醇水溶液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tetrahydrobisabolen-2,5,6-triol(1)、10,11-dihydroxynero-lidol(2)、3,5,4'-三甲氧基-4-羟基-联苯(3,5,4'-trimethoxy-4-hydroxyl-biphenyl,3)、(+)-7R,8S-5-methoxy dihydrodehydroconiferyl alcohol(4)、5,4'-二甲氧基-联苯-4-羟基-3-O-β-D-葡萄糖苷(5,4'-dimethoxy-biphenyl-4-ol-3-O-β-D-glucoside,5)、槲皮素(quercetin,6)、牡荆素(vitexin,7)。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山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阐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山楂核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山楂核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R,4R)-4-[1-乙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四氢呋喃{(2S,3R,4R)-(4-[1-eth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1}、ssioriside(2)、2-(3',4'-二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4'-di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O-β-Dglucopyranoside,3)和4-O-(甘油-2-基)-二氢松柏醇1'-O-β-D-吡喃甘露糖苷[4-O-(glycer-2-yl)-dihydroconiferylalcohol-1'-O-β-D-mann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山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和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和结论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4-[1-乙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四氢呋喃(2),异落叶松树脂酚(3),去甲络石糖苷(4).化合物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茎皮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5-三羟基口山酮(1)、1,4,5-三羟基口山酮(2)、1,6-二羟基-4,5-二甲氧基口山酮(3)、1,5-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4)、1,4-二羟基-5-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6,7)口山酮(5)、木犀草素(6)、槲皮素(7)、山柰酚(8)、tirucallane-7,24-dien-3-ol(9)、morol-ic acid acetate(10)。结论化合物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一株新种链霉菌菌丝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一株新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pleomorphus sp. nov.)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S. pleomorphus sp. nov.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leocidin B2(1)、teleocidin B3(2)、12-齐墩果烯-3,22,24-三醇(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脱氧核苷(5)、尿嘧啶(6)、3-甲基哌嗪-2,5-二酮(7)、O-α-D-葡萄吡喃糖乙醇苷(8)、&;#61537;O-α-L-阿拉伯呋喃糖乙醇苷(9)、邻氨基苯甲酸(10)、4-氨基-4-甲基-戊-2-酮(11)、(Z)-13-二十二烯酸(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S. pleomorphus sp. nov.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脱皮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4, 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clitocybin A (2)、5, 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5-羟甲基糠醛(4)、对苯二酚(5)、3, 5-二羟基苯甲酸(6)、蔗糖(7)和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7,8-dihydroxy-3-methyl-1H-2-Benzopyran-4(3H)-one(1)、5-oxymaltol(2)、吲哚-3-甲酸甲酯(1H-indole-3-carboxylic acid,methylester,3)、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3,4-methylenedioxy-benzoic acid,4)、4-octenedioic acid,2,7-dim-ethyl(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5为从细辛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从该种植物首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氢-4羟基-5-羟甲基-2(3H)呋喃酮(1)、7-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icacid(2)、吲哚-3-甲醛(3)、尿嘧啶(4)、山柰酚芸香苷(5)、芦丁(6)、(6S)-hydroxy-3-oxo-a-ionol(7)、spionosideB(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β-胡萝卜苷-6′-硬脂酸酯(11)、肌醇(12)和尿苷(13)。结论化合物1~3,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西南山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西南山茶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南山茶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芦丁(rutin,2)、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D-arabinofuranoside,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quercetin-3-O-β-D-rhamno-side,5)、山柰酚(kaempferol,6)、山柰酚-3-O-(2″,6″-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2″,6″-di-(E)-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7)、羽扇豆醇(lupeol,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原儿茶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0)和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11)。结论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西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辽细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idesFr 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bS)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1)、尼古丁酸(nicotinic acid,2)、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3)、琥珀酸(succinic acid,4)、山奈酚(kaempferol,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辽细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益母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离、鉴定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Sweet.)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等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薰衣草叶苷(lavandulifolioside,1)、芦丁(rutin,2)、苯甲酸(benzoic acid,3)、邻羟基苯甲酸(salicylic acid,4)、丁香酸(syringic acid,5)、腺苷(adenosine,6)、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其中化合物3、4、6为首次从益母草属中分离得到,1、2、5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肿节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 (Thunb. ) Nakai.]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比色法测定肿节风总多酚部位及各单体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 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类和4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朝藿定C (1)、槲皮素-3-O-鼠李糖苷 (2)、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 (3)、迷迭香酸-4-O-β-D-葡萄糖苷 (4)、丁香酸 (5)和对羟基苯甲酸 (6)。 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多酚类部位为肿节风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合物 2、4、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