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院自开院以来,陆续收治、护理了面肌抽搐的病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5例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面肌抽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发性,其致病原因尚未明了,可能由于面神经长期受到一种轻微的慢性压迫或刺激所致,桥脑小脑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是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和抽搐,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抽搐。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的面肌抽动常使患者处于尴尬境地,造成很大的生活不便和精神痛苦。因病因不明,治疗起来往往颇感棘手。中、西药、针灸、注射、疗效均欠满意。2002年至2004年,我院理疗科收治了12例面肌痉挛的病人,采用沈阳产CZT-8A电脑超声、中频治疗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肌张力障碍疾病,它是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常局限于一侧面部,是神经科常见而难治的一组疾病,以往多采取用药物封闭、针灸、理疗及手术矫形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均不明确.近年来, A型肉毒毒素治疗运动障碍行疾病被认为是神经科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本科于2006年11月~2009年4月采用A型肉毒毒素面肌内局部注射治疗95例面肌痉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病 ,部分继发于面神经麻痹 ,大部分为原发。临床表现以一侧面肌阵发性抽搐样收缩为特点。通常始于眼轮匝肌 ,因失治、误治而逐渐扩散至一侧面肌 ,尤以口角抽搐较多 ,并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目前认为该病为神经纤维间形成跨突触传递而产生异位冲动引起。笔者采用耳前面神经阻滞治疗该病 32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0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6岁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2个月 ,其中原发性者 30例 ,继发于面神经麻痹者 2例 ,单纯眼部抽搐 4例 ,整个偏…  相似文献   

5.
董月英 《临床医学》2000,20(8):47-48
维生素E是1922年发现的,最初用于治疗不孕症,因此维生索E又称生育酚。通过近年来实验研究,对它的生物学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目前临床应用范围已较广泛,使用剂量也大幅度倍增。现将2年来我们使用维生素E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我们使用维生素E治疗以下2类神经系统疾病:面肌抽搐和肌营养不良症。 面肌抽搐选择5例,有1例未完成疗程未统计在内。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45岁。病变部位:左侧眼面部肌肉抽搐1例,右侧3例。病程:半年以内者3例,2年1例。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常发生于精神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桥小脑角病变及脑干病变等,有时小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紧张性或痉挛性肌肉运动障碍性疾病,报道疗效确切[1],国内目前仅有少量的临床研究。本院近两年来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8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统计并分析了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男31例,女51例。年龄21~52(平均39.5)岁。病程0.5~5年。82例病人均表现为一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程度轻重…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为一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无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发病原因多不明确,少数病例为面神经炎、或外伤、手术创伤、化脓性感染的后遗症。我们采用木瓜丸联合超短波治疗5例面肌痉挛患者,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之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而加重发作,睡眠后停止发作。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表现为半侧面肌电击样抽搐、疼痛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手术治疗难度大、要求高 ,不易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我院自 1995年以来 ,共收治本病患者 13 6例 ,采用 2 %利多卡因 强的松龙 ,取医风穴进行注射治疗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 13 6例 ,其中男 5 9例 ,女 77例 ;右侧面肌痉挛 84例 ,左侧 5 2例 ,双侧者无。年龄在 3 0~ 5 0岁 ,平均 3 8岁 ;病史 2~ 18a ,平均 6a。所有病例均有一侧面肌频繁地抽搐 ,多数患者在睡眠中也经常出现抽搐 ,部分病人在抽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孙宇婷 《天津护理》2014,22(6):490-491
对128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前充分的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术前准备,针对疾病及手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有目的的护理和病情观察,103例患者面肌抽搐立即消失,术后2~4周面肌抽搐停止13例,症状减轻10例,总有效率98.43%。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收治1例肌阵挛性癫痫患者,经调查发现一家六姊妹有4例发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先证患者资料 女,33岁,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18年,面肌及肢体抽动6年,加重伴共济失调、智能减退半年。患者15岁突然发作起病,双下肢肌张力逐渐增高而不能行走,长期卧床。先后在当地诊所及医院求治。予以抗癫痫治疗,但未规律用药,效果亦不明显。近6年来,面肌及肢体不自主抽动,尤其近半年来频繁,且计算力减退。  相似文献   

12.
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书珍  马丽萍 《临床荟萃》1997,12(12):548-549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其病因不明;近年来,我们收治了部分该类患者,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常发生于精神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桥小脑角病变及脑干病变等,有时小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紧张性或痉挛性肌肉运动障碍性疾病,报道疗效确切[1],国内目前仅有少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面肌痉挛的理疗,历来是忌用感应电疗,主张应用温热疗法或共鸣火花等镇痉办法,但疗效总是不佳。1985年7月,我们应用强感应电试治了1例经过各种治疗(包括有关理疗)无效的顽固性面肌痉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后又治疗了2例,疗效均令人满意。现报导如下。例1 男,58岁,工人。患左面肌痉挛12余年。经常在熟睡中抽搐而醒。白天抽搐不停,时重时轻。用过多种中、西药及单方、偏方治疗。做过针灸、直流电疗和多种热疗,病情不见好转。检查:左面肌呈持续性抽搐,左眼睁不开,咀角明显左歪,左脸肤色  相似文献   

15.
显微血管神经减压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王连元,孙念胜,郭国华,卢明,姚兴发,彭立辉显微血管神经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及舌咽神经痛,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治疗神经原性高血压则报道不多,我院自1986年以来开展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面...  相似文献   

16.
35例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而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偏或半侧颜面痉挛、面部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eige 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疾病。本病虽对生命无严重威胁,但频繁发作常造成患者精神与生活上的极大痛苦,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近年来我们在门诊使用2%普鲁卡因行茎乳孔封闭治疗面肌痉挛病人35例,远近期疗效均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肌抽搐患者 50例 ,其中左面部抽搐 2 2例 ,右面部抽搐 2 8例。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4 5岁。病程1周~ 10年 ,平均 5年左右 ,因面神经炎引发抽搐7例 ,眼疲劳后引发抽搐 5例 ,无任何诱因 38例 ,抽搐频率为每分钟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严重抽搐时患侧眼睛紧闭、口角歪斜。将 5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及高频电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及体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穴位注射及高频电疗组采用维生素B12 注射液0 .5mg和山莨菪碱注射液 10mg穴位注射 ,取患侧四白、颧 、地仓等穴 ,然后采用广州产超短波治疗机 ,选用功率 2…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重复实行等优点。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4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理疗及面肌操进行综合治疗.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100%,治愈率44.4%.结论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摸索国产A型肉毒素(BTX-A)在神经科的临床用途。方法用A型肉毒素局部治疗面肌抽搐25例,眼睑痉挛11例,Meige综合征2例,咬肌痉挛2例,紧张性头痛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10例,脑炎后肢体痉挛2例。结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有效率100%,Meige综合征部分缓解,紧张性头痛5例有效,1例无明显疗效,咬肌痉挛1例有效,1例无效,脑卒中后肢体痉挛8例缓解,2例效,脑炎后肢体痉挛2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不失为神经科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一有效手段,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