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大毒”“有毒”之品统称为毒剧药。阐述毒性中药的定义以及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理作用的两重性,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对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毒性成分的含量予以客观反映,可提高人们对中药毒性成分的认识。笔者在现行质量标准已规定有定性鉴别和低限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方法,并认为我国中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需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药"大毒"有毒"之品统称为毒剧药。阐述毒性中药的定义以及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理作用的两重性,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对中药成方制剂中的毒性成分的含量予以客观反映,可提高人们对中药毒性成分的认识。笔者在现行质量标准已规定有定性鉴别和低限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方法,并认为我国中药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及加入世贸组织后,需建立与完善中药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中药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就临床角度而论,毒药指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根据毒性大小,常以有毒、小毒和大毒来标明。剧药是指具有强烈作用,可引起某些不良或剧烈反应的药物。用毒剧药治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如《尚书·说命》就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所谓“暝眩”就是指服药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对毒剧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其归纳如下。1严格选择使用毒剧药的适应证张仲景在运用毒剧药时,首先…  相似文献   

4.
中药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 ,才能用于临床。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毒性或副作用较大 ,如果不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不但达不到临床治疗目的 ,还可能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甚至使人中毒死亡。因此 ,这类药物必须通过炮制方能降低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浅述如下。1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毒性中药通过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 ,其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分 ;(2 )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2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2 1 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达到去毒目的。如蕲蛇的头…  相似文献   

5.
含毒中药毒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之毒有广义(药物偏性)和狭义(毒副作用)之分,“含毒中药”即指后者。一般而言,中药毒性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含毒中药毒性成分较复杂,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分析其毒理机制。1含生物...  相似文献   

6.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的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有关文献中提及的具有肾毒性的68味中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毒性:分为五级,无毒者29味,小毒者9味,有毒者19味,大毒者7味,极毒者4味,导致肾毒性的药物中半数以上有程度不一的毒性。性味:辛味药23味、苦味药22味、苦兼辛2味,苦、辛是致肾毒性的最多见的药味。成份:有的毒性成分即为有效药理成分,有的则是无药效作用的毒性成分,有一部分药成分尚未明确。肾毒性症状;以尿液成分和肾功能改变最为常见。中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1 净选去毒此类方法主要是对于一些动物或昆虫类中药 ,如斑蝥、虻虫、青娘虫、红娘虫、蕲蛇等 ,通过除去有毒的头尾或足翅 ,以达到除去有毒成分的目的。2 水漂去毒即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 ,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物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分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的药物。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附子等。乌头及附子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均为乌头碱 ,乌头碱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但其水解的产物乌头次碱…  相似文献   

8.
有毒中药的抗癌作用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须学  程晓卫 《中草药》2005,36(5):795-796
有毒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癌毒致病暴戾,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选用药性剧烈的毒剧中药,以达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有毒中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它能对癌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作用。1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成分分析表明,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如士的宁、马钱子碱、乌头碱等)、苷类(大戟苷、牵牛子苷、蟾酥毒素、商陆毒素等)、毒蛋白类(如植物性毒蛋白、毒性蛋白等)、酚或有机酸类(如斑蝥素、尿黑素…  相似文献   

9.
浅谈毒剧中药的使用黑龙江省庆安县人民医院张淑清,王丽明,车洪亮,蒋志敏(152400)毒剧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安全剂量小的药品.小剂量使用就能起治疗作用,如超过极量或使用不当时即产生毒性甚至致死,现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简介如下。1辨别真假,科学加工中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1.
卢红星 《光明中医》2013,28(1):195-196
中药炮制去毒常用净制、水浸泡、加热、去油制霜、水飞、提净等方法,以去除毒性成分,破坏、减少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结构,降低毒性成分含量等。通过对炮制去毒方法及原理的探讨,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情况.方法:将接受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经规范中药炮制处理的含苷类药物,对照组服用未经炮制的含苷类药物,对比两组疗效,分析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效果、药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毒性反应者4例(13.3%),观察组未见毒性反应,毒性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调整中药中苷类成分含量,改善药性、降低毒副作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所致肾毒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所致肾毒作用的初步探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24001)朱天忠关键词中药;肾脏毒性;副作用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因中药应用不当或滥用而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时有发生,本文拟就具有肾毒作用植物药的含毒成分、毒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应用传承千年,历史悠久,对诸多疑难重症表现出显著疗效。然而有毒中药诱导的毒性反应,如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肾毒性等,严重损害了中医药的使用。有毒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性特点,其毒性和药效内在机制异常复杂,绝不是单一途径、层面、机制的作用结局,而是形成复杂互作网络。文章基于有毒中药“毒与效”作用特点,提出应用整体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对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毒效作用机制和毒效关系进行整合分析的研究思路,有望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推进中医药系统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毒性中药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岳全书—类经》对中药之毒有云 :“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国药典》收载各类毒性中药约 10 0种以上。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古代典籍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现代也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炮制而降低药物毒性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水泡、米炒、醋炙、烘焙、制霜、复制法等。现结合现代研究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 水处理1.1 溶解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可溶于水。利用此特性 ,使有毒成分溶出 ,降低含量而解毒。如附子、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可使生物碱大量流失 ,毒性大大降低。据实…  相似文献   

18.
有毒止痛中药配伍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丽  宋振华 《中草药》1998,29(6):424-425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它们虽具有毒烈峻猛之性,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毒药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瘤疾,不善用者,则祸见须臾之间。有毒止痛中药是有毒中药之一,目前对其应用和研究亦日见增多,许多顽固性疼痛经加用毒剧止痛药治疗,疗效显著。但因其毒性,多数医者仍不敢放服用之,而中药配伍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药物合理的有机结合,以达既提高药物疗效,又削弱其毒副作用之目的。笔者就有毒止痛中药配伍作一探讨,拟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及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做条理性分析。结果:炮制可破坏或改变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或消减有毒成分的含量,方法有净制、制霜、浸泡、加热、加辅料等,临床应用要严格掌握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煎服等。结论:针对中药之"毒",炮制要科学严格,辩证要准确,应用要合理,如此可借毒性治大病,起沉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矿物类中药的毒性加以说明,使临床在应用这类药物时,注意对肝肾的毒性反应,使用药安全,合理,避免这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