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是指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组织变性和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以外阴瘙痒和色素脱失为其临床特征,因其病变部位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而得名。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以往称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外阴白色病变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一组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外阴局部或弥散性皮肤粘膜脱色、变白,晚期常伴有外阴萎缩、阴道口狭窄和性交痛等。目前西医认为其病因可能为局部不良刺激、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感染、性刺激因素等。  相似文献   

3.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过去将皮肤和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的外阴病变.称为“外阴白斑”。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决定取消此病名,而改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即“外阴白色病变”。此病确切病因尚不明.有人曾用移植皮肤的方法推论可能是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而导致覆盖其上的皮肤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女性外阴皮肤、粘膜生长和营养障碍而产生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既往采用外阴单纯切除术,或单一激光治疗,复发率较高。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中药不同方法应用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王冈云王桂宋杨张俊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外阴的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的一种特殊病变。病理主要根据临床诊断,切片中的角化亢进或上皮增生、萎缩以及真皮的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有外阴干燥、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外阴白色病变,俗称外阴白斑,也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以外阴皮肤和粘膜变白、粗糙或萎缩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外阴疾病,作者用中西医结合外治本症获良好效果,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5~55岁;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病变主要在大阴唇...  相似文献   

7.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由于患者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故亦称外阴白色病变,最早称为外阴营养不良[1].临床表观为外阴瘙痒、疼痛,局部或弥散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变白,或角化变硬、萎缩变薄、弹性降低或消失,严重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症之一.2009-07-2011-12,我们采用云南白药外涂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56例,结果下.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因病变区域和粘膜多是白色 ,故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分为 3种类型 :( 1 )增生型营养不良 ,( 2 )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 ,( 3)混合型营养不良。以往人们对本病视为癌前病变 ,多采用手术疗法 ,但患者痛苦 ,且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 ,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提高 ,因而在处理上多趋向于保守治疗。本病的诊断虽不甚难 ,然而在治疗方面却非易事。我们于 1 996~1 999年共收治外阴白色病变患者 30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明显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聚焦超声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煊  林瑞芳  王荣幸 《河北中医》2009,31(7):1000-1001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一组女性外阴皮肤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疾病,研究表明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在真皮层,表皮的病变是继发的。病因尚未明确,是妇产科常见的难治之症。我们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生肌定痛散加味外敷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4例,并与单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2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阴营养不良,是一种确切病因不清病情顽固而又无特效治疗方法的常见妇科疾病。此病可引起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的色素减退、变白。因表皮组织生长紊乱和真皮组织变性而引发外阴皮肤黏膜增生、角化、皲裂等改变,导致患者出现外阴奇痒、疼痛,局部皮肤变厚、增粗,严重者影响其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真可谓“难言之隐”。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协会将此病命名为慢性营养不良,(chronic vulvar dystrophy),但迄今未发现病变部位有明确的血管神经营养失调,  相似文献   

11.
女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指一组女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由于外阴营养不良的确切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运用穴位注射加波姆光治疗女阴白色病变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曾被称为外阴白斑、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等[1].多表现为外阴瘙痒、外阴皮肤粘膜发白、粗糙、增厚皲裂、溃疡、弹性减退,甚至大小阴唇萎缩消失,阴道口狭窄,性交疼痛,性交困难.其病程长,复发率高,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疑难病.费何等[2]指出西医对其确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定论,目前尚没有能彻底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29-129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妇科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烧灼感及性交痛。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色素减退发白,皮肤菲薄皱缩或粗糙、增厚,甚至出现皲裂,溃疡,随着病程增长出现外阴萎缩,  相似文献   

14.
外阴硬化性苔藓又称"外阴营养不良",是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及色素发生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又称"外阴白色病""外阴白斑".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以外阴瘙痒,色素减退、萎缩、弹性差及皴裂,甚至大小阴唇变小或消失.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属妇科常见病,疑难病,根据其临床...  相似文献   

15.
<正>外阴营养不良指妇女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色素改变的慢性妇科疾病,又被称为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外阴上皮非瘤样变等,临床上以外阴瘙痒、干涩疼痛,皮肤黏膜变白、皴裂、萎缩等为主要表现。本病治疗困难,易复发,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工作生活。祖国医学对本病无明确记载,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属"阴痒"、"阴疮"范畴。现代医学对于外阴营养不良的诊断已完善,但治疗方法仍有欠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局部  相似文献   

16.
答: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系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本病的形成可能与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导致覆盖在其上的皮肤发生病变有关,属于中医学的“阴痒”、“阴疮”范畴。多发生于生育期及老年期妇女,其证治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马军妹  刘玲 《河北中医》2010,32(2):211-212
外阴营养不良是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损伤性疾病,以外阴奇痒、破溃、剧痛、皮肤色素减退等变化为特征,晚期伴有外阴萎缩、阴道狭窄和性交痛等,其发病率为1/300~1/1000,占外阴疾病的50%。从幼年到老年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前后。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分为外阴鳞状细胞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混合型3种。  相似文献   

18.
陈爱兰  吕连凤等 《中医药学刊》2003,21(3):367-367,37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病的关系及中药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中药口服、外洗外敷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取60例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患处皮肤及20例正常人外阴部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不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观察。结果: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者较正常组织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混合型三者间无差异(P>0.05)。中药治疗后各型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存在着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局部代谢增强是其特点,中药治疗可能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起到治疗疾病、抑制疾病发展、防止恶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对外阴营养不良治疗作用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对外阴营养不良治疗作用的病理形态学研究黑龙江中医学院刘成德,李建英,方亨娟,高敬慈黑龙江中医学院药厂吕邵娃,李淑莲,王广才过去把各种瘙痒症状兼有皮肤粘膜变白的外阴病变统称“外阴白斑”。197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会把外阴白斑病名取消,改名为外阴营养...  相似文献   

20.
外阴白色病变俗称外阴白斑,是一种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性的一组慢性疾病。西医多以"外阴营养不良"等命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仅能对症治疗或用激素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不理想。1998年8月~2011年8月,笔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外阴白色病变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