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成人脊髓节段与脊柱位置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具尸体上对国人成年人的脊髓节段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作了观察与测量。1、脊髓全长平均值为44.48厘米,最大值为51.3厘米、最小值为36.6厘米。脊髓全长占身高的27.48%,占脊柱长的63.8%。2、各脊髓节的长度以中胸节最长(平均2.59厘米,颈节次之(平均1.20厘米),腰骶节最短(平均0.66厘米)。3、椎骨各部与脊髓节对应的变动范围:上位颈椎棘突和椎体为三个脊髓节,下位颈椎和胸椎棘突、椎体和所有椎弓根多数为四个脊髓节。4、据观察结果得出以下规律:上位颈椎棘突和椎体多数与同序数下一个脊髓节相对应,下位颈椎至第十胸椎棘突和椎体多数与同序数下二个脊髓节相对应,上位颈椎和下位胸椎的椎弓根多数与同序数下一节相对,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的椎弓根多数与同序数下二节相对应。这与一般教科书的记载略有不同。5、本文重点观察了几个脊髓节代表平面(C_4、C_8、T_6、T_(12)、L_5)和脊髓末端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具成人尸体的脊髓节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出下述结果: 1、脊髓长度的平均值为44.12厘米。脊髓各段的长度及其占总长度的比值和与坐高的自身比值都呈现胸段>颈段>腰段>骶段>尾段的规律。 2、脊髓各节的长度都不相同。 3、在整个脊髓中除尾节脊髓外,其它各脊髓节的左右径均大于前后径。 4、脊髓后根的根丝数:颈段、腰段各平均为6根;胸段平均为5根;骶段平均为4根。在相邻二节脊髓后根的根丝之间有联系(交通支),可分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客观检查获得的感觉障碍的平面是临床医生藉以确定脊髓病变灶节段的依据。临床实践发现脊髓急性完全性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固然完全丧失。倘遇脊髓部分损伤,临床发现的感觉障碍类型、范围和程度与脊髓病变部位有明显差异,无固定形式[1]。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感觉平面与病灶平面的差距,与病灶所属的脊髓节段有一定关系。本研究以检查皮肤刺痛觉障碍的方法,分析脊髓部分受压导致的皮肤刺痛觉障碍平面与脊髓不同节段病灶之间的关系,并试论其规律和机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8例脊髓压迫症者都是住院…  相似文献   

4.
由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或二者并存 ,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并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多有椎管狭窄 ,加之前后方的压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造成的继发性狭窄[1] 。本文报道一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个节段或 3个节段以上 )并多数并发椎管狭窄 ,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资料所见 ,并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方法选择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我院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治疗多节段…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并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病变涉及的功能节段较多,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方式的选择复杂.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解除脊髓受压,维持减压节段的稳定性.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节段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症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6例2~4节段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26例患者平均改善率为72%,有显著疗效.结论 颈前路减压是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压迫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所有病例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管开门涉及颈椎节段为C3~C7,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7.03±1.53,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2.72±1.31,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只树鼩的脊髓进行了研究,树鼩的脊髓共有33个节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3段。腰髓6段,骶髓3段和尾髓3段。颈膨大位于颈3~颈8;腰膨大位于腰4~骶1。对各节段的径线及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脊髓中央管、灰质和白质,并叙述了灰质的板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两种动物模型中脊髓各节段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腰动脉阻断法和腹主动脉阻断法造成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然后对损伤脊髓各节段标记定位,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腰动脉阻断法中以L3、4节段损伤员重,其近侧及远侧节段损伤逐渐减轻;腹主动脉法中从L2至脊髓末端均有严重损伤;T4节段变有轻度病理改变。结论 腰动脉阻断法中脊髓末端仍存在血供,损伤范围小;腹主动脉法中则没有血供,损伤范围大;严重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波及到非缺血区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脑、脊髓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标本制作难度大、容易损坏,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在离体的脑脊髓标本上学生不易理解。作者在制作脑脊髓标本时,把脑脊髓保留在原位,尽将其暴露,这样脑脊髓标本不易损坏,学生也能较容易理解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现将制作过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莹  刘荣波  赵爽 《吉林医学》2013,(31):6454-645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肾段动脉解剖。方法:64层螺旋CT行205例患者(377个肾脏)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各肾段动脉情况。结果:肾段变异于35段,以5段为多,占74.5%(281/377)。尖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内上部,177例(63.0%)向上到达或超越上极尖部,32例(11.4%)超过肾外缘上1/4。上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上部、尖段下方的区域,110例(39.1%)达到肾上极,111例(39.5%)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中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下部、下段以上的区域18例(6.4%)达下极,10.3%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下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最终至肾下极。后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后面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区域,89例(31.7%)分支达上极,63例(24.6%)达下极,13例(4.63%)越肾外缘支配肾前面外侧少许部分。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肾段血管,能为术前病灶定位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12.
肝脏分段是精准肝切除手术的解剖学基础,肝脏切除手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手术的发病率和减小术后的死亡率,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肝内血管复杂多变,医生根据二维CT影像估计肝切除的位置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肝脏分段的三维可视化有助于医生术前全面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毗邻关系。根据Couinaud肝分段理论,并结合外科医生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套肝分段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有效避免了由于肝内血管结构的多样性所导致的部分分段结果与解剖结构不一致的现象,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直观和有效的肝脏分段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上段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观测了30例充分暴露椎动脉上段的标本该段动脉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及其在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表现,从中探讨上述解剖特点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及某些手术入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4000的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含量在40-6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共聚物,采用差热分析和宽角×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共 聚物中聚乙二醇嵌段的储能行为,探讨了采用取醚嵌段可结晶的聚酯醚为原料熔融纺丝研制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纤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任传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78-2779
实验诊断不仅是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科技领域。实验诊断无论在基础理论或实用技术,对医学科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无论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或基础理论研究都离不开实验诊断的手段。通过多年实验经验,我以为实验室管理基本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环节:人员素质和人才培养环节;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控环节;回顾性的分析环节。  相似文献   

16.
对120例高血压(EH)患者外周动脉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外周动脉病变与EH发展有关,不同部位动脉病变对血压升高的反应不同,颈动脉对血压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收缩压尤其24h动态血压的升高,颈动脉病变随之增加,下肢动脉不因血压的改变而变化。对46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轻型EH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发现下肢和冠状动脉多存在运动后血管扩张反应受损,这种动脉异常与血压的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具有耐高温、氧化稳定性及透明性的聚硫醚酰胺酸,并对各步中间产物进行了基本表征。讨论了温度对硫醚二酐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首先合成与表征了一种含有双酚A结构的多元醇,通过添加这种多元醇至聚氧化丙烯聚醚多元醇中合成了含有双酚A链段的聚氨酯网络。通过DSC、FTIR和SEM等方法考察了这类聚氨酯网络的结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U网络中的双酚A链段与聚氧化丙烯链段不相容,而且破坏了PU硬段的有序化结构。在聚氧化丙烯聚醚多元醇中添加5-10phr双酚A结构的多醇就能显著地提高聚氨酯网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9.
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为硬段,聚醚多元醇为软段,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分步合成法,制备了具有规整硬段和良好分散性能的聚醚型聚氨酯脲(PUU)水分散液。测定了PUU水分散液及其成膜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表征了这类水性PUU的氢键、结晶和微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硬段含量的增加,PUU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室温贮存期大于1年;与一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相比,由分步法制备的水性PUU的硬段具有较好的有序结构,氢键化程度高,结晶度大,软硬段间的微观相分离程度高,成膜后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此外,与具有相同规整硬段的聚酯型水性PUU相比,这类聚醚型水性PUU膜显示出更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