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黄酮类成分。方法 淡竹叶提取物采用ODS、MCI、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槲皮素(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7-O-α-L-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1-6)-O-α-L-鼠李糖-(1-2)-O-β-D-木糖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异鼠李素(9)、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0)、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2-1)-O-β-D-葡萄糖苷(11)、异鼠李素-7-O-α-L-吡喃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1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烯-4-羰基-十二烷基(14)...  相似文献   

2.
地肤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地肤子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酸(1)、β-谷甾醇(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6)、异鼠李素(7)、槲皮素(8)、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芦丁(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1)、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3)、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5)、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6)。结论化合物5~10为首次从地肤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东方肉穗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系统研究东方肉穗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3-O-(2"-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西藏沙棘叶中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藏沙棘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7-O-α-L-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3)、异鼠李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7-O-α-L-鼠李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苷(6)、山柰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硅胶C18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北葶苈子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2-O-(6-O-芥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蔗糖(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果实中的酚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ODS反相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酚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芦丁(6)、4-羟基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7)、3-甲氧基-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8)、4-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甲酯(9)。结论化合物1、3、5~9为首次从八角茴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叶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的叶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光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金丝桃苷(4),3’-甲氧基大豆苷(5),异鼠李素(6),芒柄花素(7),山柰酚(8),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霸王花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i Y  Wu X  Wang Y  Ye WC  Zhang QW 《中药材》2011,34(5):712-716
目的:研究霸王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霸王花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种黄酮醇及其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异鼠李素(3)、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10)、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1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12)和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苷(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种子中分离出2种新的糖甙,分别命名为flavoplatycoside(1)和grandoside(2)。根据化学和光谱数据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R,3R)-黄杉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和3-甲基-1-丁醇1-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同时还分离出4  相似文献   

10.
从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新鲜根中分离出3种新的齐墩果烯糖甙Sophoraflavoside Ⅱ~Ⅳ(2~4),同时还分离到sophoraflavoside甲酯。根据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Oxytrogenin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糖甙(2),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南葶苈子各拆分组分的化学成分,诠释南葶苈子各拆分组分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 Gel CHP-20、ODS、Silica gel等柱色谱技术结合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从南葶苈子的20%和80%乙醇组分中分离并鉴定了28个化合物的结构。从2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3),异鼠李素-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芥子酸甲酯(8),丁香醛(9),(S)-对羟基苯基乳酸(10),(S)-2-羟基苯丙酸(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酸(13);从8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槲皮素(17),山柰酚(18),异鼠李素(19),丁香酸(20),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21),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22),6-O-[E]-Sinapoyl-(α- and β)-D-glucopyranoside(23),dimethyl(E,E)-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lign-7,7′-dien-9,9′-dioate(24),索马榆脂酸二甲酯(25),2-羟基-3-吲哚丙酸(26),2-羟基-3-吲哚丙酸甲酯(27),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28)。结论:化合物7-11,21-28均是首次从南葶苈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五指莲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利用正相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蜕皮激素(3),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6),芦丁(7),杨梅素(8),4,2′,4′-trihydroxychalcone(9),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1),异鼠李素-3-O-龙胆双糖苷(12),5,5′,7-三羟基-4′,4,7″-三甲氧基-[3′-8″]双黄酮(13),5,5′,7,4′,4,7″-六羟基-[3′-8″]双黄酮(14)。结论:化合物1~3,6~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13和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从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的种子中分离鉴定出7种三萜糖甙,证实为大豆皂甙Ⅰ~Ⅲ甲酯(1~3),大豆皂甙Ⅳ(4),大豆皂醇B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5),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3β,22β,24-三羟-11-氧代齐墩果-12-烯(6),它的皂草精醇(8)是以甘草酸水解酶通过酶水解而得到的,命名为complogenin和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益母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异鼠李素(2)、咖啡酸(3)、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山柰酚(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6)-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骆驼刺中一个新的黄酮醇葡萄糖甙化合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秀伟  蒋玉梅  李君山  楼之岑 《中草药》1996,27(12):707-711
从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pseudoalhagi干燥地上部分分得15个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化学分析鉴定其结构。其中一个为新的黄酮醇葡萄糖贰,鉴定为丁香亭-3-O-β-D-葡萄糖甙(Sy-ringetin-3-O-β-D-glucoside)。14个已知化合物为β-谷甾醇、豆甾醇、山柰素、鼠李素、商陆素、异鼠李素、枝柳素、山来酚-3-O-β-D-(6″-O-P-香豆酰基)-葡萄糖甙、异槲皮甙、D-3-O-甲基肌醇、-3-O-β-D-甲基葡萄糖甙、异獐牙菜酮甙、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甙和酪胺。这15个化合物在该植物中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地肤子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云辉  黄浩  郭兆霞  张念  孔德云  华茉莉 《中成药》2012,34(9):1726-1729
目的研究地肤子抗真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不同溶剂依次提取的方法,制备地肤子的不同部位,体外实验显示其正丁醇提取部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由此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肤子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槲皮素(3),金丝桃苷(4),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也称地肤子皂苷ⅠC)(5),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也称地肤子皂苷ⅡC)(7),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8)。结论化合物3、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8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雪胆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中华雪胆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1),3-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2),3-O-(6'-甲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α-L-阿拉伯糖苷(3),3-O-(6'-甲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甘露糖苷(4),3-O-(6'-乙酯)-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5),3-O-α-L-也邛可拉伯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D-β-D-吡喃葡萄糖苷(6),3-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中华雪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白梅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华  张玲  尚立霞  邵成雷  吴永霞 《中药材》2008,31(11):1666-1668
目的:研究白梅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梅花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酸(Ⅰ)、异鼠李素(Ⅱ)、槲皮素(Ⅲ)、山奈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异槲皮苷(Ⅵ)、金丝桃苷(Ⅶ)、芦丁(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醉马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苑祥  李震源  梅丽娟  张培成 《中草药》2021,52(4):937-942
目的研究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HP-20大孔树脂、ODS中压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对比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醉马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红草素(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3′→O-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3)、3?-甲氧基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9)、8-甲氧基槲皮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2)、(1R)-4-[(3R)-3-hydroxybutyl]-3,5,5-trimethylcyclohex-3-enyl-O-β-D-glucopyranoside(3)、(1R)-3-[(4R)-4-hydroxybutyl]-2,6,6-trimethylcyclohex-1-methy-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4)、松脂素(5)、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poxyconiferyl alcohol(8)、阿魏酸(9)、2-(2-羟基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丙酮(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烟酸(1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6)、红车轴草素(17)、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1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