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型半胱氨酸导致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单独充分解释同型半胱氨酸导致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对血管壁 ,血管内皮细胞 ,血小板以及凝血机制等多个方面影响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自 Wilcken(1976 )首先研究提出轻度增高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1〕以来 ,广泛的研究已证实 ,HCY是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然而有关 HCY导致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研究者从 HCY对血管壁 ,血管内皮细胞 ,血小板以及凝血机制等多方面的改变进行了研究。1 HCY对动脉管壁的影响早期动物实验对狒狒持续注入…  相似文献   

2.
细胞调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都经历着凋亡与坏死,凋亡占主导地位,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氧自由基基、某些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内毒素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可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具有复杂的分子调探机制,多种基因参与了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期提出细胞水平胰岛素抵抗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即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内细胞自身存在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缺陷导致细胞生物学性能的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如斑块内细胞自身胰岛素抵抗可降低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并增加巨噬细胞凋亡和吞噬缺陷,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的扩大.因此,深入了解细胞水平胰岛素抵抗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未来研发新型药物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都经历着凋亡与坏死,调亡占主导地位,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氧自由基、某些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内毒素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可诱导细胞调亡。细胞调亡具有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多种基因参与了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与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种药物通过对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的调节,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等的凋亡程序,稳定斑块,减缓斑块进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与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种药物通过对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的调节,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等的凋亡程序,稳定斑块,减缓斑块进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蓉  蔡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49-2652
血管内皮细胞(ECs)是紧贴血管壁的单层细胞,在血管稳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易受到炎性细胞和循环因子损害,诱导ECs活化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S)与ECs之间关系密切,ECs损伤是AS形成的早期始动环节,并有实验发现在粥样斑块中ECs、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凋亡现象增加,覆盖于血管病变处的ECs促凋亡蛋白如Fas和Bax表达升高,抗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生源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遭受破坏,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脂质、淋巴细胞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广泛入侵到被剥脱的内皮下组织,发展为粥样斑块,引起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斑块破裂,出血,继发血栓形成等。本文着重从几方面机制阐述基质金属蛋白酶削弱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促进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加重血管的结构改变,进一步促进循环炎性细胞浸润,斑块破裂,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反式维甲酸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天然衍生物,既往发现其在胚胎发育、视觉形成、免疫功能、诱导正常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临床上也应用于皮肤病、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管内皮凋亡、血管平滑肌增殖、氧化应激、炎症浸润等多种功能,可能能够作用于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起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现就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在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人口减寿年数(years of life lost)以及全年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增加的前两大原因[1]。血管病变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特征。血管内皮细胞在危险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导致血小板激活,炎性反应诱发,引发血管病理性重构,继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和侵蚀,以及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