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杨莉 《河南中医》2013,33(5):791-792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更年期抑郁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归脾汤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黛力新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黛力新联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与兰索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胶囊与兰索拉唑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治愈30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与兰索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红叶 《新中医》2015,47(6):25-26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治疗联合黛力新治疗;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治疗。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4.1%,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研究组为14.7%,对照组为1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SSS评分及BI指数,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佩药疗法治疗轻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轻度抑郁症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黛力新联合佩药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黛力新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26例显效,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有25例显效,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1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联合佩药疗法治疗轻度抑郁症比单用黛力新可能起效更快,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黛力新口服,治疗组在服用黛力新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中风后抑郁可改善中风后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费锦锋 《新中医》2015,47(6):27-28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乌灵胶囊治疗、黛力新治疗、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3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I评分都有所升高。联合组与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联合组分别为84.0%、88.0%、94.0%。联合组与乌灵胶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显著降低HAMD、NIHSS评分,升高BI评分,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阮淑琼  陈剑 《新中医》2016,48(1):17-19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乌灵胶囊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黛力新组给予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乌灵胶囊加黛力新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96.67%,乌灵胶囊组76.67%,黛力新组80.00%,联合用药组与黛力新组、乌灵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中国卒中量表(C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CSS评分显著降低,与黛力新组和乌灵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BI)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FMA、BI评分与黛力新组和乌灵胶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黛力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结果 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乌灵胶囊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服用八味解郁汤加减;对照组28例,口服奥美拉唑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结果:治疗组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0%,抑郁症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85.7%,抑郁症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缺血性中风病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和西药黛力新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6周连续服药治疗后,组间以及组内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药黛力新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优于单纯应用西药黛力新,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虎力散胶囊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虎力散胶囊0.3g(1粒),日2次饭后服用;对照组:追风透骨丸1丸,日3次饭后服用,两组均按3周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32例(40.0%),显效34例(42.5%),有效10例(12.5%),无效4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近期治愈8例(10.0%),显效10例(12.5%),有效20例(25,0%),无效42例(52.5%),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虎力散肢囊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与黛力新。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气运脾汤合越鞠丸。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和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焦虑患者分为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每组均为25例。乌灵胶囊组口服鸟灵胶囊3粒/次,3次/d;黛力新组口服黛力新1片/次,1次/d;两药合用组按上述剂量两药合用,三组均八周为1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乌灵胶囊组、黛力新组、两药合用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4%、80%。结论:乌灵胶囊和黛力新单药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相当,乌灵胶囊/黛力新联合治疗脑梗死后焦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及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雷尼替丁、多潘立酮、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黛力新辅助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症状积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及黛力新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老年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焦虑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39例),治疗8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48%。结论:归脾汤联合黛力新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尤适合于老年焦虑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分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71.1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灵胶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黛力新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及冠心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症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冠心病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可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冠心病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孙建明 《新中医》2008,40(5):69-70
目的:观察性治疗配合口服金水宝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以性治疗配合口服金水宝胶囊治疗;对照组以金匮肾气丸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勃起功能指数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正常17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恢复正常11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性治疗配合口服金水宝胶囊治疗ED可以从体质和心理两个方面同时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霞 《中医药导报》2001,7(8):397-398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接骨活血止痛胶囊Ⅰ号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 ,治疗组 5 3例应用接骨活血止痛胶囊Ⅰ号 ,对照组 2 5例应用骨折挫伤散。结果 :治疗组痊愈 35例 ,显效 11例 ,有效 4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4 .34 % ,显效率为 86.79% ;对照组痊愈 10例 ,显效 7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2 .0 % ,显效率 68.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接骨活血止痛胶囊Ⅰ号对于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以越鞠丸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以黛力新单药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HAMD评分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P0.05)。结论越鞠丸联合黛力新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