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梗塞临床上并不少见,梗塞后水肿的小脑半球可压迫第四脑室引起脑积水,小脑扁桃体挤入枕大孔阻塞脑脊液通路,加重颅内高压或使脑干直接受压,导致致命性后果。近年来采用枕下开颅减压术治疗小脑梗塞者报告增多,疗效满意。文章就有关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极小小脑梗塞是发生于小脑供应动脉之间的边缘区小梗塞。梗塞原因多数为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高凝状态或微栓塞引起的终末动脉闭塞。梗塞部位在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边缘区。皮质梗塞多于白质梗塞。临床表现与大范围小脑梗塞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
小脑梗塞34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4例小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表明冠心病、风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为小脑梗塞的主要病因或危险因素,小脑梗塞以小脑上动脉(SCA)供应区最常见,大多为良性小灶性。且多数小脑梗塞伴有颅内其它部位的梗塞,而单纯性小脑梗塞较少见。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步态不稳或倾倒等,但也有无症状性梗塞或被其它部位梗塞症状所掩盖,CT或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梗阻性脑积水是小脑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其保守治疗病死率高,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脑梗塞     
眩晕、呕吐、耳鸣、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为小脑诸动脉梗塞时所共有,但各有侧重。椎-基底动脉闭塞或某些其它病变也可致小脑梗塞。CT、MRI等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为小脑梗塞的鉴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牛立堂 《山东医药》2007,47(32):132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比较成熟的手术入路,手术显微器械的进步,为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立堂 《山东医药》2007,47(32):132-132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比较成熟的手术入路,手术显微器械的进步,为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呕吐、耳鸣、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为小脑诸动脉梗塞时所共有,但各有侧重。椎-基底动脉闭塞或某些其它病变也可致小脑梗塞。CT、MRI等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为小脑梗塞的鉴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成像(MRI)问世前,很多良性的小脑梗塞是不能证实的,小病灶尤其是小脑下半部的病灶,CT 扫描不能发现。然而尸检只能反映最严重病人的临床情况。有了 MRI 的帮助,现在即使是非常小的小脑梗塞也可能发现,而且生前亦能分析它们的局部解剖。为此,作者研究了34例小脑梗塞,分析了供应梗塞区的动脉、神经系统症状和卒中的可能原因。34例中女性9例,年龄56~87岁(平均70.3岁),男性25例,年龄24~78岁(平均63.8岁)。起病后3~7天全部病人做了 MRI 检查和椎基底动脉造影,部分病例检查了心脏超声波。脑梗塞部位和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PICA)  相似文献   

9.
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作者收治1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枕下减压的巨大小脑梗塞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6~73岁,均有明显脑干受压体征,CT 证实为单侧或双侧小脑梗塞并脑积水,起病至症状恶化时间为24~168h(平均72h)。术前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用于术中监测颅内压及术后脑脊液引流。正中或旁正中切口行双侧或单侧枕肌下减压,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术后72h 内拔除脑室引流管。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刺激脑梗塞患者小脑顶核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方法利用动态心电图,比较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变化。将患者随机分成电刺激小脑顶核组和非刺激组,观察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脑梗塞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刺激小脑顶核使患者心率变异性增加,与非刺激组比差异明显。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脑梗塞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1992~1997年,我们收治小脑梗塞患者50例,均经MRI检查确诊,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0~74岁,平均57岁。均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为小脑梗塞,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震、肌张力降低、感觉及构音障碍、霍纳氏征阳性、意识障碍。合并高血压病22例,颈椎病18例,冠心病15例;有房颤病史6例,糖尿病史3例。MRI检查示梗塞灶位于小脑上部20例,小脑背侧下部18例,小脑腹侧下部5例,小脑上部及背侧下部…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院共救治外伤性枕骨大孔疝 2 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0~ 6 7岁 ,平均 39.4岁。其中打击伤致小脑挫裂伤 4例 ,交通伤致小脑挫裂伤 14例 (合并枕部硬膜外血肿 6例 ) ,坠落致小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 0 .5~ 2小时 ,平均 1.2小时。入院时 2例双侧瞳孔散大 ;10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但呼吸轻度不规则 ;8例躁动不安 ,呼吸规则。 2 0例患者均急症行颅脑 CT检查 ,显示左侧小脑半球挫裂伤 8例 ,右侧小脑半球挫裂伤 4例 ,双侧小脑半球挫裂伤伴枕部硬…  相似文献   

13.
桥脑的体积仅次于小脑,但其梗塞的频率却远远高于小脑,居幕下梗塞的首位。根据白求恩医大一院6年间神经内科住院病例统计,脑干梗塞占脑梗塞的7.59%其中半数为桥脑梗塞。本文就31例影像学或剖检证实的桥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梗塞类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部分椎动脉瘤,尤其是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osl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的梭形夹层动脉瘤,因无法夹闭动脉瘤的同时,保证小脑下后动脉通畅,需要行枕动脉-PICA吻合术。因发病率低,手术困难,治疗风险大,文献报道较少^[1]。  相似文献   

15.
小脑后下动脉(PICA)夹层动脉瘤较少见,但随着现代血管造影及MRI技术的应用,不少病例被诊断出来。小脑后下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主要为动脉瘤切除联合PICA断端吻合、PICA-枕动脉吻合及PICA与椎动脉吻合等。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开始应用到PICA囊性动脉瘤的治疗中。本文作者报告1例血管介入治疗的PICA夹层动脉瘤患者,并对治疗方法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枕下肌肉分层法远外侧入路治疗复杂椎-基底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枕下肌肉分层法远外侧入路治疗的8例椎-基底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3例为症状性夹层动脉瘤。对6例患者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动脉瘤孤立术,另2例在术中直接夹闭动脉瘤。分析术野暴露情况,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DSA检查示桥血管均通畅。术中实际测量枕动脉获取长度为(12.5±1.1)cm;6例旁路移植的吻合深度为(50±6)mm。术后随访4~21个月,7例患者mRS评分0~1分,2例新发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另1例术后小脑半球支配区域脑梗死,mRS评分4分。无一例发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及脑脊液漏。结论 枕下肌肉分层法远外侧入路,可有效地获取较长的枕动脉,减少了肌肉的占位效应和增加术野深度,利于病变显露及深部吻合手术操作,是神经外科治疗椎-基底动脉瘤较为安全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则群  兰青 《山东医药》2009,49(18):40-41
目的设计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探讨采用该入路进行第四脑室及其周边区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于枕骨大孔下方1.0 cm,向上做长4.0 cm的切口,自枕骨大孔向上磨除枕骨成直径约2.5 cm的骨孔,“X”形打开硬膜,锐性解剖枕大池蛛网膜,牵开小脑扁桃体,显露小脑延髓裂,逐步打开脉络膜、下髓帆,观察显露的结构。结果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的投射角度,经该入路分离小脑延髓裂后可显露脉络膜、下髓帆,逐步切开脉络膜下髓帆可显露第四脑室底、侧隐窝及脑干侧方。结论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无需切开小脑蚓部,可以安全实施第四脑室内、桥脑延髓背侧以及小脑蚓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小脑卒中包括小脑出血和梗塞,是颅内病变猝死原因之一。我院近2年来共诊治小脑卒中34例,现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小脑出血18例,男11例,女7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56岁。小脑梗塞16例,男13例,女  相似文献   

19.
小脑上动脉(SCA)区域发生梗塞的病例较少见,为进一步明确 SCA 出现梗塞时的临床特征,本文总结了8例经 MRI 证实的 SCA 区域小脑梗塞的病例,将其临床表现与8例小脑前下动脉(MCA)区域梗塞和16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梗塞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8例 SCA 梗塞患者中有6例存在着共济失调性构音障碍,发生率为75%,而在  相似文献   

20.
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小脑梗塞的方法。方法:应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1例大面积小脑梗塞。结果:18例治愈,2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塞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