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滤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痛)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及应用超滤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手术中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超滤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超滤,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超滤.观察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肺功能变化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3 h呼吸指数比术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6 h与术后3 h变化不大;超滤组术后3 h和术后6 h肺气道阻力、呼吸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肺静态顺应,性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2.
超滤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手术前后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浆浓度和肺动脉压(以肺体循环收缩压比衡量,SPAP/SBP=肺动脉收缩压/血压收缩压)的变化及应用超滤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在手术中随机将患儿分为二组。一组为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超滤;另一组为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不超滤。观察二组患儿手术前后SPAP/SBP和TXB2、ET血浆浓度变化的异同。结果二组患儿术后TXB2、ET血浆浓度在手术开始后均显著升高,手术结束后及术后3 h显著下降,TXB2术后早期(术后3 h)超滤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SPAP/SBP在术后及术后3 h有显著下降,而超滤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滤在婴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能使术中升高的TXB2血浆浓度在术后早期更快下降;也能使肺动脉压在术后早期下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HTK保护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灌注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n=20)和对照组(体外循环, n=20),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并于麻醉前、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6 、12 、24h 分别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并在相应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及氧和指数(OI)。结果  术后两组患儿血清中IL-6和MDA的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灌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灌注组患儿术后的RI及OI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期间行肺动脉灌注HTK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 (PEEP)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 把 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直视手术, 治疗组术后行PEEP。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 1、6、12、24、48h的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泡-动脉氧张力差、呼吸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肺动脉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 治疗组肺血管阻力、肺泡 -动脉氧张力差及呼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直视术后采用PEEP通气模式, 能够改善术后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潘晓兰  吴敏  王涛  刘然  郑利国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18-1419
目的 分析我院62例<3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的监护及护理措施.方法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一氧化氮吸入,予以西门子300A呼吸机、PB 840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59例患儿痊愈出院,27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肺不张、肺炎、急性肾衰竭、胸腔积液、低心排出量.院内死亡3例.结论 术前最佳状态的调整,术中主要保护肺脏和心肌,术后规范化的监测、治疗、管理是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O),转流结束后5min(TI),转流结束后2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果 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O)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 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总结46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体会。方法:收集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婴儿先心病46例,其中12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矫正畸形。结果:本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40~1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10min。42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分别电击1~2次复跳。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手术期间应加强心肌保护,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 ZB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 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 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组(Z 组)、改良超滤组(M 组) 和零平衡超滤联合改 良超滤组(Z+M 组)。测定3 组患儿CPB 前(T1)、CPB 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 和术后12 h(T5) 的氧合指数、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记录3 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 3 组患儿CPB 术后较CPB 前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阻力和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升高 (P<0.05);在T3,T4 和T5 时,Z+M 组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高于Z 组和M 组(P<0.05),肺泡- 动 脉血氧分压差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Z 组和M 组(P <0.05);Z+M 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Z 组和M 组短(P <0.05)。 结论: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受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后经吸入一氧化氮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浓度、成分的变化,及随吸入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改变。方法将3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INO组(外源性NO吸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0 min、2 h、6 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卵磷脂、总蛋白的含量,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体外循环术后两组PS水平显著降低,氧合指数升高。术后2 h、6 h后INO组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时点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氧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明显降低PS水平,应用外源性NO进一步降低PS水平,但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红细胞内Ca2+转运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和查体正常的健康儿童22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红细胞钙含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和健康儿童组(P<0.01),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与健康儿童组红细胞钙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钙转运异常可能是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3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静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力;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氧化亚氮吸入。结果:惠儿术前肺动脉压(68.33±17.1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天肺动脉压(38.15±19.37)mmHg。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全组死亡9例,129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开展改良超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3年7月间行体外循环下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8例.随机分改良超滤组15例和不进行超滤的对照组13例.对照组用旁气流测量法(side stream spirometry,SSS)于转流前、后,改良超滤组于超滤结束后,分别测定气道平均压(Pmean)、胸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结果:两组患者Pmean、CL及Raw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改良超滤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对肺的损伤是难以避免的,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改良超滤能减轻体外循环对患儿呼吸动力学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和术后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减少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10kg以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婴幼儿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年龄11~26月,平均(19.4±8.5)月;体重5.5~10.0kg,平均(7.6±2.3)kg;室间隔缺损(VSD)20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所有患儿均手术一期矫治,彻底纠正心内畸形,CPB转流时间32~110min,平均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30min,平均22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均顺利脱机;l例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病死率4.5%,余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熟练,重视体外循环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新技术、新药的合理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经左房给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28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二组:LAP组和CVP组。二组患者术前均经右颈内静脉安放Swan—Ganz导管,待术中放入肺动脉。LAP组患者经右锁骨下静脉置入30cm长的4号深静脉管,待术中经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置入左房。LAP、CVP组患儿分别经左房或中心静脉输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剂量为6~10μg/(kg·min),持续输注3d后逐渐减量。分别于停机后3d经测量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PMP),用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CO),然后计算出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和肺血管阻力。结果所有患儿所测得的PCWP与LAP呈显著正相关(r=0.739,P〈0.01)。LAP组患儿心指数(CI)显著高于CVP组,PMP和肺血管阻力显著低于CVP组(P〈0.05),手术后左房给药组心指数与中心静脉给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儿的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所测的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左房压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而手术经左房给予正性肌力药物能够减轻经中心静脉给药而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波生坦在围手术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1月~1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波生坦口服治疗,术前6.25 mg,2/d,应用7天;术后12.5 mg,2/d,应用1~4周。记录两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术后治疗1周时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评价波生坦的疗效。结果 B组肺动脉收缩压较A组持续下降(P=0.00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结论波生坦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 ,对 2 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高压组 )及 1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患者 (无肺高压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 :两者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无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迅速下降并于手术后 6h恢复至术前水平 ;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缓慢 ,术后 48h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利右安)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7),预充液中用乳酸林格氏液,或加入人血血浆;利右安组(n=11),预充液中加入利右安;万汶组(n=11),预充液中加入万汶。术后1h、3h和停呼吸机前测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术后1h、3h和停呼吸机前各项肺功能指标,利右安组优于对照组,万汶组优于利右安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非蛋白胶体代血浆有助于患儿术后早期肺功能的恢复,而万汶对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儿围术期呼吸力学及呼吸指数变化,探讨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NavigatorGM250旁气流型肺功能仪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h肺动态顺应性(Cdyn),在同一时点检测吸入氧浓度(FiO2)并查血气得PaO2、PaCO2值,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术前VSD+PH组Cdyn明显低于VSD组(P<0.01),RI明显高于VSD组(P<0.01),术后两组患儿Cdyn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RI明显增高(P<0.01),VSD+PH组增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伴有肺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肺功能较差。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其肺功能下降尤为明显,且在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对小儿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的影响 ,以及体外循环术后PS异常和肺功能不全的关系 ,并观察外源性PS对小儿体外循环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外源性PS治疗组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卵磷脂、总蛋白的含量 ,并同步测定呼吸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及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PS水平显著降低 ,体外循环 6h ,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其余时点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用药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5 ) ,但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并无明显减轻。结论 体外循环可明显降低PS活性 ,其PS异常与呼吸功能不全密切相关。预防性应用外源性PS并不能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但对术后出现肺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0),转流结束后5 min(T1),转流结束后2 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景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0)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