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50例涎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组织结构进行对照,探讨肿瘤的超声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涎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本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19~55岁,腮腺42例,颌下腺8例。多形性腺瘤33例,腺淋巴瘤11例,...  相似文献   

2.
涎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发病率最高,病程较长.复发以后可出现恶变,恶变时可称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或称为恶性多形性腺瘤。恶变的细胞常为多形性腺瘤中某种成分。日常活检组织学诊断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往往依据小灶状和核的异型性程度N/C比宵无病理性核分裂相.核仁是否清楚,血管内有无肿瘤细胞等。  相似文献   

3.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涎腺60%,好发年龄30-50岁,女性多见。因其发病率高,诊断较困难且术前不宜活检,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20-3221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探讨IGF-1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相关性的关系。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10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IGF-1基因的mRNA,观察IGF-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观察组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及恶性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中IGF-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腺体组织(P0.05);多形性腺瘤中有包膜浸润的IGF-1表达高于无包膜浸润患者(P0.05)。IGF-1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IGF-1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包膜浸润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小涎腺系指人体内除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涎腺外的其它涎腺。据统计人体内约有500-700左右个小涎腺。小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半数以上发生于腭部,肿瘤一股位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而不发生于中线及硬腭前部,因此处不含腭腺,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笔者将收集的具有完整资料的7例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分析如下,以增强对该病变的认识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涎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定性诊断正确率仅40.3%。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为主,声像图具有特征性。结论超声检查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对部分较小的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局部恶变者诊断缺乏特征性,是导致定性困难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是来源于涎腺的良性肿瘤,我院近来收治1例鼻腔多形性腺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涎腺35例多形性腺瘤与11例腺淋巴瘤行以上超声检查,对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灰阶超声显示两者在形态、大小、包膜及内部回声等方面存在不同。而两者间内缘或内部彩色血流显像及峰速或阻力指数均无差异。结论灰阶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而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此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表达程度、相关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33 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Ki67、VEGF 的阳性率,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Ki67、VEGF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4%(14/33)和69.7%(23/33),正常涎腺组织中Ki67、VEGF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0/6)和16.6%(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Ki67 与VEGF 二者表达间无相关性(P >0.05).结论 与正常涎腺组织比较,Ki67、VEGF 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提示其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Ki67 与VEGF 二者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这可能与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受不同因子调控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涎腺主要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涎腺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并以良性肿瘤多见,种类繁杂,临床表现相似,临床鉴别非常困难。由于生物学特性差别很大,某些涎腺良性肿瘤易复发,某些涎腺良性肿瘤具有恶变倾向,因此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1]。涎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低。涎腺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最为常见,单形性腺瘤少见,基底细胞瘤属单形性腺瘤,1967年基底细胞瘤被作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医师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前进行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2者之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对多形性腺瘤的包膜、境界、形态和内部回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包膜x2=9.079,P<0.01,差别有统计意义,后3者P>0.05,差别无统计意义.虽然2者之间的部分指标差别无统计意义,但是三维超声的直观便于进行诊断、交流、教学和科研.结论 三维超声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图像上克服了二维超声的部分局限性,能为超声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鼻部多形性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剑  周光耀 《华西医学》2005,20(2):379-379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tumor),主要发生于涎腺:在涎腺中腮腺最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亦可见于口腔内的小涎腺。Eveson等曾报道多形性腺瘤占腮腺肿瘤的63.3%,占下颌下腺肿瘤的59.5%,占小涎腺肿瘤的42.9%,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很少见,约占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1.71%.  相似文献   

13.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小涎腺肿瘤的40%~70%.发生于鼻腔、鼻窦等上呼吸道部位的多形性腺瘤属于涎腺型腺瘤,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发生于口腔者大致相同.本文对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物、治疗与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静脉团注观察78个涎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78个涎腺肿块中多形性腺瘤29个(37.2%),Warthin's瘤19个(24.4%),基底细胞腺瘤7个(8.9%),其他良性肿块11个(14.1%),恶性肿瘤12个(15.4%).以肿块呈低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楚、周边有完整的增强环、肿块无增大为良性肿块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为87.2%,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56.3%,阳性预测值89.4%,阴性预测值75.0%,阳性似然比2.178,阴性似然比0.085.对涎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良性肿瘤即多形性腺瘤、Warthin's瘤、基底细胞腺瘤超声增强表现进行两两比较,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 s瘤、基底细胞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Warthin's瘤与基底细胞腺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肿块超声造影表现有助于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刘庆余  胡新华 《华西医学》1997,12(3):389-389
鼻尖部多形性腺瘤一例刘庆余胡新华华西医科大学职防院耳鼻喉科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多发生于涎腺,原发于鼻部少见,生长于鼻尖部更为罕见。作者多年医疗实践仅遇一例,其外表极似皮脂囊肿,经细心观察,疑为多形性腺瘤,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基质丰富型和细胞丰富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0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总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5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病理标本,其中基质丰富型涎腺多形性腺瘤25例为A组、细胞丰富型涎腺多形性腺瘤25例为B组,瘤旁正常涎腺组织25例为C组,即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NF-κB/p50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的表达:A组153.13±60.81、B组954.65±305.79明显高于C组52.46±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F-κB/p50的表达:A组43.40±5.56、B组529.79±163.81明显高于C组6.8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VEGF、NF-κB/p50表达明显高于A组(P均<0.01);VEGF和NF-κB/p50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呈正相关(r=0.9123,P=0.001).结论 伴随着瘤体中细胞成份增多,多形性腺瘤新生血管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升高,细胞丰富型较基质丰富型多形性腺瘤更具有恶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是涎腺最常见的两大良性肿瘤,两者多见于腮腺[1-2].多形性腺瘤可复发或恶变,其治疗以包括肿瘤的腺体切除为主.腺淋巴瘤少有恶变倾向及复发情况,常行肿瘤切除术,但其有多灶性生长的特性,术后可能在剩余或对侧腺体内再次出现肿瘤.鉴于两者病变转归不同,手术处理方式有异,因此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及简便的术后随访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以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又称混合瘤,是指形态多样,单一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涎腺,以大涎腺腮腺最多见[1].发生于耳鼻咽喉部位的多形性腺瘤较少见,2010年我科手术治疗耳廓及鼻中隔多形性腺瘤各1例,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女,60岁.因左耳廓上部局限性隆起3a,于2010-05-04入院.专科检查:左耳廓前面上部三角窝处类球形隆起,基底广,大小约2.2cm×2.0cm×1.0 cm,表面皮肤较松弛,与肿瘤实质无明显粘连,触诊肿瘤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中等,无痛.术中见肿瘤有完整包膜与耳廓皮肤及软骨膜无粘连,完整切除肿瘤.病理:多形性腺瘤,细胞丰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65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设为多形性腺瘤组;选取同期65例疑似腺淋巴瘤患者,设为腺淋巴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结果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23%、91.67%、3.77%、8.33%。CT诊断腺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30%、90.91%、3.70%、9.09%。两组的部位、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的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均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虽具有较多相似特征、影像特点,但也有各自较为明显、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临床需结合CT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及间质成分的特征变化,提高与其他涎腺肿瘤鉴别的细胞学确诊率。方法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对46例有病理组织学结果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46例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总符合40例(86.96%),高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常易与多形性腺瘤相混淆。结论针吸细胞学对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同时.粘液性状和瘤细胞排列分布的镜下表现常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高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在其细胞学表现与其生物学行为不相符时应予足够认识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