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后再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25-3426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甲氨喋呤(MTX)治疗及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患者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者,其中185例行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112例为MTX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2~3年。结果:MTX治疗者宫内妊娠率60.7%,异位妊娠率17.0%,腹腔镜手术者宫内妊娠率74.1%,异位妊娠率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首选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保守手术和保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保守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从患者的重复异位妊娠、持续异位妊娠、输卵管疏通情况及宫内妊娠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97.5%,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重复异位妊娠、持续异位妊娠、输卵管疏通情况及宫内妊娠的发生率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CG值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守手术治疗与保守药物治疗以为妊娠的临床效果差别不大,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然后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保守治疗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异位妊娠所保留输卵管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异位妊娠经药物保守治疗成功患者40例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20例的输卵管复通情况与再次妊娠情况及结局进行分析。治愈3个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了解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药物保守治疗组患侧输卵管复通率为72.5%(29/40),而手术治疗组复通率为70.0%(1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40例中,16例于随访期内再次妊娠,2例为重复性异位妊娠,14例宫内妊娠,其中1例行辅助生殖技术,足月分娩8例;手术治疗组20例患者中,再次妊娠8例(其中3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例为自然受孕后重复性异位妊娠,足月分娩5例。药物保守治疗组再次自然宫内妊娠率为32.5%(13/40),手术组自然宫内妊娠率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手术组,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组(P0.05)。结论传统中药方剂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与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临床实践中,如何选取具体治疗方法,还需要对满足两种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药物治疗、保守性和根治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MTX)和米非司酮(MST)联合治疗(药物组),即给予MTX 50 mg加30 ml生理盐水隔日静注,隔日用15 mg四氢叶酸钙(CF)肌注解毒,同时口服50 mg MST;51例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保守手术组),44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根治手术组)。结果:药物组经过1或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5例,治愈率为64.8%,无效或因其他原因而改为手术治疗的19例。保守和根治手术组治愈率均为100%。追踪随访24个月,3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保守性手术组最高(16.7%),药物组(4.3%)次之,根治手术组(2.6%)最低;3组的宫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53.2%,保守手术组40.5%,根治手术组53.8%,χ2=1.91,P>0.05)。结论:药物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较低,再次宫内妊娠率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接受IVF/ICSI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IVF/ICSI治疗后正常宫内妊娠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IVF/ICSI共治疗1 434个周期,临床妊娠645例,临床妊娠率为44.98%(645/1 434),其中发生异位妊娠20例,发生率为3.10%(20/645),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妊娠1例。20例异位妊娠的不孕原因中,有16例为输卵管因素,3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有子宫内膜息肉,4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既往异位妊娠史,7例有流产史。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BMI)、助孕方式、移植胚胎类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激素水平、雌二醇/孕激素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炎是辅助生殖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融胚胎移植(FE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治疗并获得临床妊娠的34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于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66例患者中,发生异位妊娠53例,异位妊娠率为1.53%,其中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宫腔合并输卵管妊娠8例,输卵管妊娠40例。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胚胎移植年度、季节、是否有输卵管积水、盆腔手术史、异位妊娠史、移植前血清孕酮(P)水平及移植胚胎期别均是FE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016年、2017年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分别是2015年的3.67倍、5.53倍(OR=4.67,95%CI:1.21~18.02,P<0.05;OR=6.53,95%CI:1.54~27.74,P<0.05)。秋冬季FET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比春夏季减少69%(OR=0.31,95%CI:0.16~0.59,P<0.05),有输卵管积水比无输卵管积水异位妊娠风险增加4.44倍(OR=5.44,95%CI:2.95~10.03,P<0.05),有盆腔手术史比无盆腔手术史异位妊娠风险增加1.70倍(OR=2.70,95%CI:1.45~5.04,P<0.05),有异位妊娠病史比无异位妊娠病史异位妊娠风险增加2.09倍(OR=3.09,95%CI:1.60~5.95,P<0.05),移植前血清P水平增加,异位妊娠风险升高(OR=1.01,95%CI:1.00~1.01,P<0.05),移植囊胚比移植卵裂期胚胎异位妊娠风险降低58%(OR=0.42,95%CI:0.22~0.79,P<0.05)。结论春夏季胚胎移植、输卵管积水、异位妊娠史、盆腔手术史、卵裂期胚胎移植及移植前高的孕激素水平可导致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率增加。在气温较高的春夏季应注意控制移植前孕激素水平并减少卵裂期胚胎移植,有希望降低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输卵管妊娠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史次数≥1次的415例患者, 根据输卵管妊娠史分为2组:A组为1次输卵管妊娠史(n=359), B组为2次输卵管妊娠史(n=56), 收集每组患者基线信息和再次妊娠结局, 比较保留输卵管和切除输卵管后异位妊娠率的差异。B组患者根据复发部位, 分为同侧复发亚组和对侧复发亚组, 比较两亚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异位妊娠率的差异, 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输卵管妊娠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宫内妊娠率[66.0%(237/359)]高于B组[48.2%(27/56), P=0.008]。A组采用甲氨蝶呤(methotexate, 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挤压的患者宫内妊娠率[77.0%(97/126)、78.2%(93/119)、90.0%(9/10)]均高于采用输卵管切除的患者[35.7%(35/98), 均P<0.001];B组采用期待、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切除的宫内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类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妊娠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50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为异位妊娠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辅助生殖技术后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为宫内妊娠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组患者原发不孕发生率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继发不孕发生率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有输卵管手术史比例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无输卵管手术史比例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为6~10 mm比例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11~15 mm比例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多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因素包括不孕类型、输卵管手术史、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加强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认识和重视,结合患者情况,孕前进行适应当护理,尽量减少辅助生殖技术对子宫的影响,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杜昌翠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80-5081
目的:比较两种保守治疗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药物治疗和保守性输卵管手术治疗21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治愈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和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药物组与手术组的治愈时间分别为(16.51±6.15)天和(6.07±1.25)天,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67.05%和95.38%,宫内妊娠率为61.17%和83.84%,异位妊娠率为9.41%和8.46%,手术组效果优于药物组。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保守性手术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保守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未破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0-2961
[目的]探讨未破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及3种不同保守治疗方式对重复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月某院诊断为未破型输卵管妊娠患者198例,分别采用单纯MTX化疗、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3种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成功,追踪其生育结局12~72个月,根据生育结局分为重复异位妊娠组和宫内妊娠组,根据治疗方式分为MTX组,开放组和腹腔镜组。[结果]①37例(18.7%)患者发生重复异位妊娠,其中MTX化疗后17例,开放手术后12例,腹腔镜手术后8例。②异位妊娠组中存在不良孕产史、盆腔感染、盆腔粘连的患者分别占91.9%、91.9%和75.8%。③3种治疗方式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16.8%、37.5%和12.3%,其中药物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均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组与腹腔镜组手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炎史、不良孕产史、盆腔粘连等因素可增加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行药物治疗或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且不增加重复异位妊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复异位妊娠的主要高危因素,探讨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漳州市医院收治的83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生育情况、首次治疗方法及术中所见,探讨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83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中,2次异位妊娠占92.8%,有剖宫产史占已生育患者的84.0%(21/25),有流产史73.5%,盆腔炎病史65.1%。药物保守治疗5例(6.0%),行腹腔镜术78例(94.0%),其中70例(89.7%)术中发现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切除患侧输卵管组再发同侧异位妊娠比例(14.0%)低于保守治疗(55.0%)和保守性手术组(53.6%)。结论减少流产及剖宫产、积极防治盆腔炎可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首次异位妊娠及时合理治疗,是降低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有效措施,患侧输卵管切除可减少再次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2.
异位妊娠7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74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输卵管妊娠580例,卵巢妊娠5例,腹腔妊娠2例,宫颈妊娠4例,非特指异位妊娠153例;手术治疗587例,保守治疗成功141例。结论:异位妊娠与既往妊娠史关系密切,应注重临床表现,结合B超及HCG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经腹输卵管切除术仍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是手术发展的方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氨甲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46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在21~38岁、平素月经周期规则、有停经腹痛或阴道出血史、血β-HCG<1000mIU/ml、附件包块直径<6cm、宫内未见妊娠囊的,均于疗程开始时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Bid,至出院或改行手术治疗;同时每3天臀部肌肉注射MTX(1mg/kg/次)1次,至血β-HCG成倍下降或改行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3年了解患者药物治疗后宫内妊娠情况和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监测指标:血β-HCG、附件包块直径。结果:肌注MTX一次成功者24例(52.17%);2次成功者10例(21.74%);3次成功者8例(17.39%);失败者4例(8.70%)。46例患者中随访38例,失访8例,宫内妊娠25例(25/38,65.79%),其中有18例(18/38,47.37%)分娩的新生儿,没有发现1例有任何畸形现象;再次异位妊娠3例(3/38,7.89%)。结论:使用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91.30%,疗效满意;药物治疗并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接受胚胎移植治疗后妊娠的65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7例中宫内妊娠633例,异位妊娠24例(包括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65%。其中因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18例(75.00%),其中10例有异位妊娠史(41.67%),非输卵管病变发生异位妊娠6例(25.00%)。年龄、促排卵方案及移植胚胎的时间与异位妊娠的发生无关。结论:异位妊娠是一种胚胎移植的危险并发症,其发生与输卵管病变、宫外孕以及盆腔粘连有关,目前腹腔镜下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较好方法,阴道超声介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可作为早期治疗的一种选择,但却不能完全避免异位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分析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输卵管切开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输卵管妊娠126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组(70例)和输卵管切开缝合术组(56例),术后3个月行输卵管造影术观察输卵管通畅率;随访48个月观察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开窗术组的手术时间(66.8±6.3)m in与缝合术组(45.5±4.6)m 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治疗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4.3%和76.8%,输卵管周围粘连率分别为11.4%和21.4%;治疗侧输卵管完全梗阻率分别为4.3%和1.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窗术组再次妊娠54例(77.1%),其中宫内妊娠31例(44.3%),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4例(20.0%),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2.9%),继发不孕15例(21.4%)。切开缝合术组再次妊娠45例(80.4%),其中宫内妊娠24例(42.9%),治疗侧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21.4%),对侧重复异位妊娠9例(16.1%),继发不孕10例(17.9%)。两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和继发不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缝合术和开窗术都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有效术式,输卵管切开缝合术不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也不增加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周围粘连的风险。缝合术并不是输卵管切开术中所必需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与非手术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远期再受孕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接诊的10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药物组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或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药物组(10.1±3.1d、14.6±3.6d)(3.9±0.6 d、5.2±0.7 d)(6.0±1.5 d、17.7±2.0d)(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14.0%)无差异(P0.05),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高于药物组(84.0%、66.0%)(P0.05)。随访2年后显示,腹腔镜组宫内妊娠高于药物组(66.7%、41.9%),发生再次异位妊娠(6.7%、23.3%)和盆腔炎(6.7%、32.6%)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和非手术方案相比,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疗效更佳,具有病情恢复快、输卵管通畅率高、远期宫内妊娠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输卵管妊娠412例随机分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203例(中西药物组),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209例(保守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治愈率、输卵管再通率、宫内妊娠率、再次异位妊娠(EP)率及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中西药物组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保守手术组(P0.01),但治疗费用低于保守手术组(P0.01);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9.66%和9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药物组再次EP发生率(12.09%)明显低于保守手术组(19.80%);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中西药物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保守手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治疗后再次EP发生率相对较小,生存质量相对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输卵管绝育术的患者行腹腔镜下6、12点输卵管吻合术,并统计术后宫内妊娠率、活产分娩率、异位妊娠发生率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随访至少24个月,68例中11例失访,随访成功的57例中术后宫内妊娠成功率80.7%(46/57),异位妊娠发生率5.2%(3/57),未孕11例,占19.2%(11/57)。其中46例宫内妊娠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23例占50.0%,12个月内妊娠39例占84.8%,18个月内妊娠45例,占97.8%,除2例现孕8月外,已分娩42例,活产分娩率91.3%(42/46),自然流产2例,自然流产率4.3%(2/46)。≥40岁及以上患者宫内妊娠率为40.0%(2/5),<40岁患者宫内妊娠率为84.6%(44/52)。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是最能体现腹腔镜这一微创手术优越性的手术,是绝育术后要求生育患者的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育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3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炎等因素对生育状况的影响。结果:318例患者术后宫内妊娠185例,占58.2%;再次输卵管妊娠72例,占22.6%;术后仍不孕61例,占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宫内妊娠率与盆腔炎、既往异位妊娠史、不孕、既往盆腔手术史、流产次数、盆腔粘连情况、患侧输卵管破裂与否、术前血β-HCG水平相关(P<0.05)。结论:积极预防盆腔病变是改善输卵管妊娠术后生育状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国外(以美国为例)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22.2上升至1989年的1:51;国内由1:167~322上升至1:56~93。作为临床医生,能否及时做出诊断并积极抢救可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2005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00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发病年龄为18~43岁,平均年龄27.6岁,其中22~35岁85例(85%)。初次怀孕者11例(11%),有流产,引产史及自然分娩史者85例(85%),放置宫内节育器20例(20%),口服避孕药6例(6%),剖宫产或其他盆腔手术史27例(27%),输卵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