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77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心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77例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资料.结果:手术病死率2.24%.主要死亡病例是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重症瓣膜病.主要死亡原因是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结论:重视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重症瓣膜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防治易导致死亡的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婴幼儿先心病术后重症监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我市3家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225例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肺部情况进行跟踪性调查,对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各个环节:术前患儿肺部护理、术中的麻醉及体外循环(CPB)管理,以及术后监护等阶段,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225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尤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对围手术期各个环节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心病68例心内直视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护经验。方法:病婴中男婴43 例,女婴25 例,病婴出生时间为11 d~36月,平均(21.5±13.2)月。体重3.5~14 kg,平均(9.56±3.15)kg,术前心胸比率0.45~0.90,平均(0.56±0.12),36例有2 种以上病变,肺动脉高压者21 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术后返ICU,常规监测桡动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血气,血球压积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术后30 d 内死亡7 例(10. 3%),发生各种并发症13 例(19. 1%),晚期并发症4 例(5.9%),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婴幼儿先心病的术后监护,术后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合理地使用呼吸机,维持术后循环系统的稳定以及严格的液体管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者,多数病情重,因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先心病特有的病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居心血管术后并发症首位。改进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的呼吸管理,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提高术后监护水平的重要课题。我院自lpo3年1月一1997年3月完成!10Kg以下婴儿心脏手术155例,术后对其呼吸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5例,男86例,女69例。年龄1岁以内81例(占52.3%),1-3岁74例(占47.7%),最小年龄58天,体重3.0-10Kg。在低温…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利用呼吸机对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用呼吸机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对366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结果 本组366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最长32d,最强2.5h,平均14.2h;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感染16例(4.4%);再插管8例(2.2%);术后近期死亡率12%(3.3%)。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的支持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使手术的死亡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心脏外科手术后需常规留置气管插管以维持肺通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供,防止二氧化碳蓄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的危重阶段.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1], 因此,做好气管插管护理相当重要.现将本院2006年5月~2009年9月收治的112例体重≤10 kg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管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患者能在儿童期或婴幼儿期获得纠治,与青少年或成人相比,婴幼儿由于年龄小、合并畸形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特别是呼吸道并发症在先心病患儿中发生率与年龄、体重成负相关。所以,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对其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对我科2001年8月-2002年9月收治的45例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前列环素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例先心病婴幼儿围手术期雾化吸入前列环素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寻找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同时期雾化吸人前列环素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 1例患儿由于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较长,其他患儿均顺利康复.结论 有效的雾化吸入前列环素在治疗婴幼儿先心病围手术期并发的肺动脉高压(PAH)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婴儿先心病急症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个月危重先心病息儿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7+3.73月;青紫型先心病6例,非青紫型先心病20例,内科治疗无效,经体外循环下手术25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7.69%.术后在监护室监护时间6.75±5.22天,术后住院时间22.25±9.52d.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2例,肺不张4例,气胸1例,术后出血1例,喉头水肺4例,除2例死亡外均治愈.结论:树立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的意识,掌握婴儿先心病急症手术方法,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已趋向婴幼儿期.由于婴幼儿呼吸功能不健全,同时先天性心脏病本身及术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加之手术、全麻气管插管和体外循环又加重肺功能损害,极易导致肺部并发症.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科2010年1至6月对10kg以下105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制定术后合理的吸痰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聂晚年  敖翔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49-245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衰竭(ARF)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行PD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中,5例肾功能恢复良好,2例因严重的低心排死亡.[结论]对婴幼儿先心病术后ARF,及早进行PD并实施专业护理,有助于患儿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低体重婴幼儿术后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体重在10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35例,根据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从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护、有创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本组35例,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5.7%,33例痊愈出院.[结论]完善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术后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对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的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科1990年3月份,为20例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施行根治术,无一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现将术后呼吸管理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g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手术纠治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新生儿先心病手术纠治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 ,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新生儿 ,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质量跟踪 ,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的新生儿中 1例死亡 ,死亡率 4 .2 % ,其余2 3例全部治愈。随访 1~ 2 0个月 ,均恢复良好。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主要有新生儿转运、前列腺素E1(PGE1 )应用及护理、术后早期镇静、心功能监测和护理、呼吸管理、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家属的指导和培训 ,这些措施可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护理意外及喂养不当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外循环及手术前后处理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小婴幼儿先心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也明显改善。但是目前危重复杂先心病的小婴幼儿,在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变,小婴儿肺结构尚不成熟、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形成、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术中体外循环又会加重对肺功能的损害,所以术后呼吸功能的低下乃至呼吸衰竭仍然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18.
郭剑  魏臻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42-343
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婴幼儿,因其心血管的复杂畸形或肺充血而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如果早期不及时手术,1/3~1/2的患儿将夭折。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和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得到了救治。而术后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96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道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心外科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连续手术治疗的72例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均施行一期根治术,应用改良超滤45例,呼吸机支持时间18~96 h.术后34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延迟关胸1例,低氧血症2例,感染2例.结论 完善的围术期综合处理是降低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心病术后病死率和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的要点。方法通过对68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此类手术围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的要点。结果本组66例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发生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并治愈。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合理超滤,术后加强监护,科学、规范地管理呼吸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此类患儿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