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介入方法对门脉主干癌栓疗效的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分析经肝动脉不同人入方法对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18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行二次以上介和治疗。26例单纯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42例化疗加碘油,114例化疗加碘油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1)肿瘤缩小率〉50%,A组0,B组23.8%,C组32.5%,统计学显示相差非常显著;(2)治疗后门脉癌栓消失率A组为7.7%,不变率为84.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氩拟刀超低温冷冻联合肝动脉,门静脉置泵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2例,结果:全部病例1周内肿瘤中层匀液化坏化,2个月内肿瘤明显缩小;9例门静脉癌栓缩小,3例癌栓消失,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泵双灌注栓塞化疗是一种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8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及生物靶向治疗。结果 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85%,3年生存率为3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评价术中门静脉癌栓取出术和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临床分组研究,分别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加术中取栓术、术中取栓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全组病人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4.7%和24.7%。单纯手术切除组(1例)的1、3、和5  相似文献   

5.
血管介入治疗是肝癌介入治疗应用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微创治疗技术,包括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改良的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腔内治疗。掌握好肝癌血管介入的个体化治疗能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治疗肝动脉栓塞的新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尽管血管介入临床疗效显著,但仍须结合病人情况联合非血管介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门静脉受侵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门静脉 受侵肝细胞癌63例(男59女40),23例行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1),11例行单纯碘化油栓塞(组2),29例行碘化油与明胶海绵栓塞(组3)。计算生存时间,并进行Log 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组3的生存时间更长于组1和组2(P<0.05)。组1组2的自下而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和组3对门静脉瘤栓的回缩效果优于组2(P<0.05)。肝癌分期、肿瘤数目、治疗方法是对死亡风险有显著作用的预后因素。治疗方法中明胶海绵栓塞、明胶海绵与碘化油栓塞是生存时间的有利因素。结论 门静脉受侵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肝癌分期、肿瘤的数目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对于门静脉癌栓回缩及延长生存时间,应用了明胶海绵的化疗栓塞比未用明胶海绵的化疗栓塞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联合或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  15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巨块型肝癌 ,均采用切除原发癌灶并取尽癌栓治疗 ,其中 5例患者留置门静脉化疗泵 ,术后 2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门静脉化疗。结果 全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6,12 ,18个月生存期分别为 10 0 % (15 /15 ) ,80 .0 % (12 /15 ) ,60 .0 %(9/15 )。结论 手术仍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手术后辅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3例,其中53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栓塞组),30例行肝动脉化学药物灌注(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介入治疗后,栓塞组患者 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7.8%、85.2%、45.8%、4.4%,均高于对照组(37.6%、5.3%、0、0. 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较化疗灌注术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年来共收治176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手术组32例,行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门静脉或肝动脉置泵术;介入组144例,经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50%,19%,术后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肝功能不全44%(14/32),右胸腔积液31%(10/32),上消化道出血28%(9/32)等,无手术死亡。介入组0.5,1年生存率为35%,0。在介入组中,肝功能分级为I的患者34例在患者年龄,癌灶体积大小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其0.5,1年生存率(59%,0)显著低于手术组(94%,50%)。结论 PVTT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术后经门静脉,肝动脉泵化疗或栓塞化疗能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手术治疗优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很高,而门静脉癌栓的出现表明肝癌已近中晚期,预后很差。随着对门静脉癌栓认识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改进,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肝动脉、门静脉置泵术,肝动脉栓塞化疗,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栓塞化疗术,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门脉血管支架放置,超声消融术,放射疗法等治疗方法的进展及疗效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纯应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TACE)及综合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V-HCC)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及预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39例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96例(TACE组)和TACE-联合治疗组43例,分析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 结果TACE组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43.8%和24.0%;综合治疗组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6.7%和58.1%。TACE组与综合治疗组在生存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691,P = 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分级、有无门脉癌栓、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治疗方式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均为影响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治疗方式、BCLC分期、有无门脉癌栓和AFP水平是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综合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经门静脉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途径介入治疗、放射治疗、消融治疗、肝移植、分子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治疗方法的近况进行了评价,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动脉DSA表现,探讨其对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对56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14例DSA无肝动脉高灌注异常,其中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内肿瘤染色,行常规TACE;19例出现明确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但可分辨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和肿瘤节段性栓塞;9例全肝叶或全肝有明显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仅行肝固有动脉化疗;14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对12例先行瘘口封堵,再给予肿瘤节段性栓塞,2例高流量肝右动脉-门静脉分流未予封堵。术后随访2个月,48例肿瘤体积缩小,7例病灶进展或出现新病灶,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分析肝动脉DSA所见,评价肝内动、门静脉血供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11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行单纯手术(A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B组)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C组),分析各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①B组的0.5和1年的复发率低于A组,其0.5年的生存率高于A组(均P〈0.05);②C组的0.5、1、2和3年复发率均低于A组,生存率均高于A组(均P〈0.05);③C组在第2年的复发率低于B组,在1和2年的生存率高于B组(均P〈0.05);④3个组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和瘤栓位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x2^=20.43,P〈0.01),结论 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5.
大肝癌TACE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可切除大肝癌TACE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200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83例可切除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TACE组(n=36)与I期手术组(n=47),术前TACE组31例Ⅱ期切除(Ⅱ期手术组),5例失去手术切除机会,78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细胞癌。对比两组标本间主瘤、包膜、子灶、癌栓、肝硬化等病理情况。结果 TACE组除较I期手术组肿瘤坏死广泛、包膜更完整外.两组间子灶及门脉癌栓发生率、肝外浸润转移无显著差异;TACE组TACE后肿瘤体积缩小并不显著,子灶、门脉癌栓完全坏死者少,肝硬化加重。结论 可切除大肝癌术前TACE不能使肿瘤完全坏死,部分患者耽误手术时机,应严格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肝癌病人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4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按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两组:TACE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10),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和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治疗组和保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4.4,5.6)个月和2.0(1.8,2.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000)。Ⅰ(n=6)、Ⅱ(n=11)、Ⅲ(n=20)、Ⅳ型(n=1)癌栓病人经TACE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5.0、4.0、3.0个月(P=0.0013)。结论TACE对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癌栓(即Ⅰ型癌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并有门静脉血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3例(TACE+PTSPVCE组)施行TA-CE联合PTSPVCE治疗,19例(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1~37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TACE+PTSPVCE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84.62%和63.16%;肝左叶体积增大率分别为38.43%、10.78%;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55.56%、33.33%和58.82%、35.29%、17.65%,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经皮穿刺脾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实用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肝叶切除联合经门静脉癌栓切除或经门静脉残端取栓术治疗PLC合并PVTT13例。其中肉眼癌栓10例,镜下癌栓3例。术后3例仅行门静脉化疗(PVC),3例同时行PVC+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1例术后单纯行TACE治疗,6例术后未做化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肉眼癌栓全部取出。术后10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于术后28 d死于肝功能衰竭,余经护肝治疗恢复;5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0个月。镜下癌栓的3例未复发,非镜下癌栓的9例术后1年内复发6例,行化疗者7例,1年内死亡4例(3例仅行PVC,1例仅行TACE);术后1~2年内复发3例,均为行PVC+TACE者,1~2年内死亡1例。在7例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3/7)和28.6%(2/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PLC合并PVTT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及TACE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