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监测兔颈、背部皮肤Ⅲ度烫伤达50%体表面积后,兔脑实质CT值及影像学变化,观察血脑屏障的早期开放情况。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测量不同时相点平扫、增强时感兴趣区域脑实质平均CT值的差异。并观察不同时相点兔脑增强前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烫伤后三四小时,脑实质CT值在增强后较烫伤前、及平扫时有显著增加。烫伤后五六小时,增强后兔脑出现为不同程度脑实质强化。结论:烫伤后三四小时,有少量造影剂分子通过开放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引起增强后脑实质平均CT值的显著性增加。烫伤后五六小时,大量造影剂分子进入脑实质CT,增强扫描出现CT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曲菌病(pulmonaryaspergillosis,PA)始于自然界,多为寄生犤1犦,是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情况下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笔者收集我院1992~2000年9例病人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探讨。1材料和方法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男∶女=1∶2。年龄24~66岁,平均48岁。其中有肺结核病史3例,肺癌、鼻咽癌、尿毒症、吸毒患者各1例,2例无诱因起病。主要症状多有发热、咳嗽、胸痛、间断性痰中带血或咯血。病变位于右上叶及右下叶各1例,左上叶及左下叶各2例,双下叶2例,双肺弥漫性1例。术后病理切…  相似文献   

3.
4.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为一少见病,1948年Ormond犤1犦首先提出RPF为一独立存在的临床疾病。此后,文献中RPF大部分以个案形式报道。本文复习近几年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所遇3例RPF的临床及CT特征,现总结如下,以提高CT对RPF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因腰酸、腹部不适、恶心、肉眼血尿1年余就诊,B超发现左侧肾盂积水。CT平扫:腹主动脉前及两侧不规则弥漫性病变,包绕腹主动脉,左侧肾盂积水(图1,2),诊断为RPF。经他莫西芬加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年,症状明显改善。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的CT诊断和病情演变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08例HIE患儿行CT检查,并对其中25例作1个月至24个月的CT追踪随访和临床检查。结果 CT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HIE分别为63、33和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硬膜下出血7例,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6例。25例追踪病例中,1-2个月复查HIE所致低密度影消失,7例有外部性脑积水,1例出现脑软化,6-12个月复查,5例颅脑CT未见异常,1例出现皮层脑萎缩,1例为脑软化,24个月复查,2例仍分别遗留有脑萎缩及脑软化后遗症。结论 对围产期窒息儿行CT扫描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HIE从而予以积极治疗并随访观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彩超(CDFI)和CT检查胆囊癌表现的差异。方法:应用CDFI和CT分别检查19例胆囊癌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CDFI表现结节型3例,厚壁型2例,实块型4例,混合型5例。CT表现结节型1例,厚壁型1例,实块型5例,混合型6例。其中CDFI在全部病例的肿块内,11例探及血流信号,CT增强12例,肿块有明显强化10例。结论:CDFI与CT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CDFI结合CT扫描能无重叠地显示胆囊和胆管局部解剖关系,对于诊断早期胆囊恶性病变CDI有很大优势,了解浸润程序CT检查很有寿命。两者即存在差异又可相互补充,临床合理选择应用将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omupted tomography, CT)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使放射学的胶片时代进入了计算机影像时代。这是伦琴发现X线后在放射学上一项最有意义的重大发明。它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换言之,继CT的问世使医学影像进入了一个以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时代。 在20世纪90年代,CT的结构又发生了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小胰腺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16例中胰头癌9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MSCT)显示胰管扩张9例,胆总管扩张7例。CT是小胰腺癌的可靠而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CT脑实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腔室)结构改变与颅内压的关系及指导临床脱水的价值.方法:对19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CT资料以及腰穿测得的颅内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CT显示脑实质异常6例(32%),其中双侧颞叶对称性低密度病变5例,单侧颞叶1例,额叶3例,其它脑实质结构3例.CT显示脑室蛛网膜下腔结构异常12例(63%).(2)腰穿压力增高15例中CT显示脑实质双侧颞叶异常5例(26%),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改变12例(62%).结论:CT发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双侧脑实质或脑腔室改变征象均提示颅内压升高,应给予脱水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对冲性颅内损伤的进一步认为。材料与方法:搜集复查时发现迟发性对冲部位颅内新病变和/或病变增大者31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首次检查发现:脑挫裂伤12例、SAH16例、SDH8例、EDH4例,复查出现:脑内血肿22例(其中10例为原挫裂伤部位出现血肿)、脑挫裂伤9例、EDH6例。结论:脑对冲伤后可出现多种情况的心发性对冲性颅内损伤,其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复查CT,尤其是首次检查出现脑挫裂伤或SAH者,更是复查对象。伤后3天内CT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脾创伤的诊断价值,着重讨论CT增强扫描在脾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3例脾创伤的CT表现,其中14例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包膜下血肿17例(40%),表现为脾脏外缘新月形的血肿影;脾实质挫裂伤22例(51%),表现为脾实质内线条状或类圆形低密度血肿影;脾实质挫伤伴脾蒂断裂2例(5%),表现为脾脏失去正常形态,伴脾门血管受损;假阳性2例(5%).结论:CT检查能作出脾创伤的诊断和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HRCT)和常规CT扫描(CCT)在诊断肺内孤立性占位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直径为0.8-6.0cm先后进行了CCT和HRCT扫描检查,且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的肺内孤立性占位。结果 1)HRCT较CCT更能清晰地显示肺内的细微结构;2)HHCT在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学表现如: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支气管引入征,毛刺,空泡征与CCT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发现分叶,空洞,钙化方面无明显差异。3)HRCT对恶性肿块周围的血管浸润分辨更清晰。4)HRCT对结核球的卫星病灶,粗长毛刺,钙化特点显示较CCT清晰。5)HRCT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占位同支气管的关系,利于指导临床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论 高分辨率CT在肺内孤立性占位诊断的准确率方面较常规CT高。  相似文献   

13.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 ,恶性程度高 ,2 0 %在就诊时已出现肺转移。早期诊断对骨肉瘤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近年来 ,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逐渐增多 ,大大提高了骨肉瘤诊断的准确率。为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现将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1 骨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对大多数病人 ,X线平片基本可以作出诊断 ,其基本X线征象如下 :(1)瘤骨 :瘤骨是X线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本质性依据 ,有 3种主要形态 :①象牙质样瘤骨 ,密度最高 ,边界较清楚 ,多见于髓腔内或肿瘤的中心 ,为分化较成熟的瘤骨 ;②…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CT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 对82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先心病的患者行EBCT心脏单层增强扫描及电影序列扫描,并将结果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82例患者中,非紫绀类35例,紫绀类47例,38例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确诊,其中EBCT34例诊断正确,误诊4例,EBCT和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82例患者中EBCT和超声心动图的符合率为82%。结论 EBCT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先心病病理解剖形态,特别是复杂型先心病,是对造影诊断的有力补充。与超声心动图相比,EBCT在反映主动脉病变,肺动脉发育情况及肺静脉异位引流等方面较超声直观和优越。  相似文献   

15.
隐匿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胸部X线及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但少数肺癌隐匿于纵隔、心影、肺门、锁骨、横膈重叠处.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片上仅可部分发现,容易漏诊,但CT检查一般都能发现.作者收集了60例隐匿型肺癌的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及CT平扫 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肺内病变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93%,2例发生轻度气胸。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刺活检术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CT仿真内窥镜与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仿真支气管镜(CTvitual bronchoscopy)技术在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经病理确诊的病例,回顾性研究CTVB检查与纤维支气管内窥镜(fibrobronchoscope,FBS)的检查结果。结果:CTVB在发现管内型肺癌和管外型肺癌较敏感,对中度以上管腔狭窄敏感。CTVB与FBS所见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1.5%。CTVB与FBS对比;中央型肺癌中的管内型、管外型符合率较高。结论:CTVB检查为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CTVB能清楚地显示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病变、位置、大小及支气管狭窄程度。CTVB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中的管内型、管外型敏感性较高。CTVB可以作为肺癌术前及术后气管支气管检查的方法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影像学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外间质瘤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超声检查和CT扫描)和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肿瘤位于腹膜后4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瘤体最大直径20cm,最小8cm,均为恶性。(2)超声检查和CT扫描发现均质实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5例,中低回声和CT增强中度以上强化。(3)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CD117均呈弥漫性强阳性,5例CD34阳性。结论:对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影像学表现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呈肺炎样改变的原发性支气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部X线呈非块形阴影而表现为肺炎样改变的原发性支气管癌 (肺癌 )临床少见 ,易误诊。我科自 1985~ 1999年共收治 8例 ,占同期收治 12 96例肺癌的0 6% ,均误诊。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4 2~ 72岁 ,平均5 2± 10岁。1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咳嗽、咳痰 8例 ,其中呈刺激性咳嗽 2例 ,胸痛 5例 ,发热 2例 ,痰中带血 1例。血白细胞升高 3例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2例 ,癌胚抗原(CEA)升高 2例。1 3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示病变位于上叶 4例 ,中下叶 3例 ,双肺 1例。X线征象为较致密的片…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光  阎东 《新医学》2007,38(1):11-13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由于骨的脆性增加,患者易发生骨折,脊柱、髋关节和前臂为骨折的好发部位.目前该病是全球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较大的疾病之一,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根据WHO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定方法测量骨矿密度,尤其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应用较广.但包含X线平片、CT和磁共振在内的影像学检查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讨论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主要诊断方法及其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特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