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S: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I:A、D-D显著升高(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t-PA:A、PAI:A、D-D升高更明显,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性增加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凝血纤溶异常.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其中脑血栓43例,短暂性脑缺血(TIA)26例为脑血管病组和43例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监测TCD及检测凝血纤溶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脑血管病组的MES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的MES检出率与TIA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的F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IA组的F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Fg水平较TIA组显著升高.脑血栓及TIA组的D-D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D-D浓度较TIA组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S和高血压进入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检测48例心绞痛、42例糖尿病和38例脑血栓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P-造反2素(P0-selectin)和血管星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vWF,A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以上指标匀显著同(P〈0.05~〈0.01)。其中,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和D-D升高更明显。与无合并症者相比,糖尿病合并大血管为者TAT变化更显著。脑血栓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产后出血中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分组出血量500~800ml为第1组(28例);产后出血量>800 ml为第2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产后出血患者及同期正常分娩对照组(31例)产时及产后72 h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结果每组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抗凝血酶抗原(antithrombin antigen,ATAg)上升(P<0.005),D二聚体(D dimer,D-D)、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下降(P均<0.05).产时第1组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比对照组低,D-D比对照组高(P均<0.005);第2组的AT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比对照组低,D-D、PAP比对照组高(P<0.05).产后第1组的TAT比对照组低,D-D比对照组高(P<0.005);而第2组的ATA、TAT比对照组低(P<0.05,0.005),D-D比对照组高(P<0.005);并且产后第2组的ATAg比第1组明显低(P<0.05).结论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D-D、PAP在产后出血时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F1+2、TAT和D-二聚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8、24、48 h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F1 2、TAT、D-D水平,其中有效组28例,无效组14例,并与健康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1 2、TAT、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有效组2 h F1 2、D-D水平达到峰值,2 h后D-D水平迅速下降,但48 h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3倍以上.无效组F1 2、TAT持续缓慢上升,D-D 4~8 h低于有效组,但3项指标24 h均达到峰值.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治疗后F1 2、TAT、D-D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R组(NDR组)、背景型DR组(BDR组)、增殖型DR组(PDR组).以6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对象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高于NDR组和NC组(P<0.05或P<0.001);DR组t-PA水平低于NDR组和NC组(P<0.001).与BDR组比较,PDR组D-D、FIB、vWF及hs-CRP水平升高,而t-PA水平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D-D、FIB、t-PA、vWF及hs-CRP检测有助于DR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05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小于或等于90分;其中诊断为pre-DIC患儿57例;另选同期在妇产科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pre-DIC)患儿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各组血浆D-D、TAT、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危重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e-DIC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D、TAT、FDP水平与危重病例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D-D、TAT、FDP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浆D-D、TAT、FDP检测可以作为新生儿DIC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58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50例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D、TAT和PAP含量.结果 与缓解期患者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TAT和PAP含量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TAT、和PAP含量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显著增高,及早检测三项指标含量有助于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6、8、24、48 h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F1+2、TAT、D-D水平.其中有效组(n=14),无效组(n=7),并与正常对照组(n=22)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1+2、TAT、D-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溶栓后有效组2 h F1+2、D-D水平达到峰值,2 h后D-D水平迅速下降,但48 h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3倍以上.无效组F1+2、TAT持续缓慢上升,D-D 4~6 h低于有效组,但3项指标24 h均达到峰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F1+2、TAT、D-D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家系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DM)、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68例(NGT)及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70例(NC)血糖、HbA1c、真胰岛素(TI)、血脂及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尿酸,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W)后,DM组的HbA1c、FPG、PPG、TG与NGT及NC相比显著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NGT组TG与NC相比显著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FTI在各组无显著差.HOMA-IR指数在DM、NGT组较NC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HOMA-β在DM明显低于NGT及NC组(P值均<0.05).DM、NGT组UA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尿素氮及血肌酐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UA水平与BMI、腰围、血压、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结论:UA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表明高尿酸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一样,均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代谢异常.糖尿病家系中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U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在早期即已出现包括高尿酸血症在内的多种代谢紊乱,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共同的遗传基础,应该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