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24-2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早期(24-96h)开始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UAP患者160例,且血脂水平高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冠心病预防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80例)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8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测肝功、肾功、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辛伐他汀6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血清TC、LDL-C,升高HDL-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但辛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其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AP发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CRP<4.0 mg/L的60例患者为A组,CRP≥4.0 mg/L的58例患者为B组,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A组6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源性猝死1例;B组58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源性猝死3例;2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含量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可能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联合葛根索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别。结果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葛根素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早期(24~96h)开始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UAP患者160例,且血脂水平高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冠心病预防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80例)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8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测肝功、肾功、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辛伐他汀6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血清TC、LDL-C,升高HDL-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但辛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其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AP发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血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心绞痛。冠心病二级预防强调使用他汀药物调脂治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及抗炎作用。本文旨在观察他汀药物在冠心病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根据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肠溶阿斯匹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脱落诱发不完全性阻塞所致,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由于病情变化多端,是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他汀类药物无论在降脂药物领域,还是在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旨在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应用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P〈0.01),其他血脂项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血脂项目水平改善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显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韦述贤 《右江医学》2012,40(4):501-50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丹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观察组24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d;丹参注射液20ml/次,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心肌酶谱水平。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但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丹参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饮食控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的发作次数和频率、心电图ST段改变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辛伐他汀、脂必妥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4.09,P<0.05;治疗组治疗后TC、LDL-C、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老年UAP患者血脂的水平,可为老年UA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辛伐他汀组 1 0mg/d ,一组为对照组 ,两组各 30例 ,治疗 8W后 ,采用超声多普勒于治疗前后对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 :治疗组血清TC、TG、LDL -C显著降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1 ) ,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十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持续点滴72h。治疗7d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30d统计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673,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209,P〈0.01),两组30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获益,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复发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低了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用药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NP)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73例UNP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治疗组 ) 37例 ,对照组 36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 2 0mg ,并于当晚睡前再服 2 0mg,以后每晚服 2 0mg ,连服 4周 ;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不加任何调脂药物。于治疗第 4周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内皮功能。③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肱动脉血管内径增加率分别为 10 .99%± 5 .2 2 %和 7.99%± 3.86 % ,差异有显著性 (t=2 .76 ,P <0 .0 1)。治疗组、对照组肱动脉血流量的增加率分别为 10 2 .2 9%±6 5 .0 8%和 73.4 1%± 4 8.79% ,差异亦有显著性 (t=2 .12 ,P <0 .0 5 )。④结论 UNP病人服用辛伐他汀后内皮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77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UA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2h/1次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VAP)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的临床征候群,其主要病理基础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1]。本文就抗凝治疗在不稳性心绞痛中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1肝素肝素是含有长短不同直链的阴离子粘多糖,分子质量在4.962~9.76KIU之间,能特异地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抑制凝血酶和丝氨酸凝血因子Xa等。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Serneri等报道[2],对常规治疗无效的VAP患者随机给予肝素静滴或口服阿司匹林,结果肝素静滴使心绞痛发作减少94%,对隐匿性缺血减少71%。同时对236例VAP患者作了研究,肝素…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心肌缺血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的不完全狭窄及远端小动脉栓塞,是冠心病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