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通过慢性海洛因给药分析杏仁核内Sirt家族表达变化,筛选在海洛因给药后具有显著表达改变的目标分子,继而干预杏仁核内目标分子Sirt1的表达,通过海洛因条件位置偏爱大鼠模型研究Sirt1对海洛因成瘾行为和下游分子表达调控作用。方法慢性海洛因给药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5 mg/kg海洛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家族表达改变。定量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ΔFosB对Sirt1的上游调控。过表达慢病毒和抑制剂EX527上调/下调杏仁核内Sirt1表达,观察海洛因条件位置偏爱行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改变。结果慢性海洛因给药后,大鼠杏仁核内Sirt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盐水对照组(t14=8.127,P<0.01),Sirt1 mRNA在海洛因注射后6 h(t14=4.997,P<0.05)、24 h(t14=9.711,P<0.01)、3 d(t14=5.407,P<0.05)表达升高。海洛因注射24 h后杏仁核内Sirt1(t14=5.016,P<0.01)和乙酰化组蛋白H3K9(t14=2.416,P<0.05)显著高于盐水对照组,结合于Sirt1启动子区的ΔFosB水平显著升高(t14=7.301,P<0.01)。大鼠杏仁核内注射Sirt1过表达慢病毒(OE-Sirt1)并未影响大鼠的自然偏爱,但在海洛因条件位置偏爱测试2中OE-Sirt1+海洛因组条件位置偏爱测试值显著高于OE-Sirt1+盐水组(t20=6.629,P<0.01);在条件位置偏爱测试1至测试4中EX527+海洛因组条件位置偏爱测试值与EX527+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E-Sirt1+海洛因组与OE-Sirt1+盐水组BDNF表达分别为绿色荧光蛋白(GFP)+盐水组的(1.67±0.32)倍和(2.66±0.34)倍;EX527+海洛因组BDNF表达与EX527+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洛因可能通过上调杏仁核内ΔFosB调控Sirt1表达,继而改变神经元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影响BDNF等下游基因表达,从而引起海洛因成瘾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2.
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64只雄性SD大鼠分别处理如下:(1)取16只大鼠训练自身给水(自然奖赏模型对照),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特麦角脲0.4 mg/kg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观察对大鼠固定比率自身给水行为的影响.(2)取32只大鼠训练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自身给药行为稳定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腹腔注射特麦角脲3种剂量(0.1,0.2,0.4 mg/kg体质量)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特麦角脲对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3)取16只大鼠训练海洛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特麦角脲0.4mg/kg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观察对大鼠海洛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1)特麦角脲0.4 mg/kg组固定比率自身给水行为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特麦角脲0.2 mg/kg组和0.4 mg/kg组的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次数干预前后的差值[(6.25±3.31)次和(11.75±4.92)次]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12±4.3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特麦角脲0.4 mg/kg组的大鼠累进比率自身给药的断点干预前后的差值[(20.2±8.7)次]高于生理盐水组[(-1.1±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2受体部分激动剂特麦角脲可降低海洛因固定比率和累进比率自身给药行为,以降低海洛因使用期的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MPTP和帕金森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基吡啶(MPTP)是哌替啶类衍生物中的一种副产品。1982年在美国发现一组青年吸毒者经静脉注入新合成海洛因后产生了帕金森综合征,以后证实在这种人工合成的海洛因中含有MPTP。由此引起了许多学者对MPTP的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对海洛因依赖重度药瘾较理想的戒毒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联合用药方案 ,对海洛因依赖重度药瘾 41例行戒毒治疗 ,1 2天为一疗程 ,并与单用美沙酮组 2 0例进行比较。  结果 联合用药组控制症状较彻底 ,鸦片类药物戒断症状量表 (OWS)总分平稳下降 ,症状波动小 ,减药顺利 ,两药替换平稳 ,戒毒成功率 73 2 %。  结论 我们认为美沙酮联用丁丙诺啡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戒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伏核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觅药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固定比率程序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复吸模型。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刺激组和DBS组,假刺激组及DBS组大鼠行双侧伏核核心部微电极植入术。DBS组大鼠在消退期每天给予高频电刺激1h(刺激参数:方波,频率130 Hz,电流150μA,波宽100μs),共7d。消退后采用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引燃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结果在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复吸测评中,DBS组大鼠有效鼻触数(8.00±5.33)明显少于对照组(36.50±9.16)和假手术组(34.00±7.93),具统计学意义(P<0.01);在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复吸测评中,DBS组大鼠有效鼻触数(11.17±7.78)明显少于对照组(29.67±5.24)和假手术组(28.00±11.92),具统计学意义(P<0.01);DBS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在总活动度和每阶段活动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BS高频电刺激伏核可减少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觅药行为,且不会影响其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毒品蔓延的形势十分严峻,绝大部分为海洛因~([1])。选择性损伤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的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广东省惠州市人,无业,主诉"四肢肌肉萎缩20年,进行性加重3年"入院。患者于1996年在左上肢静脉注射毒品(海洛因)后逐渐出现左上肢肌肉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侧和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伏核核心部对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影响,探讨DBS治疗药物成瘾的单双侧靶点选取问题. 方法 采用固定比率程序(FR1)建立大鼠海洛因静脉自身给药模型.模型稳定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左侧DBS组、右侧DBS组和双侧DBS组(每组6只).各DBS组大鼠行单侧或双侧伏核核心部微电极植入术,术后休息5d,在环境消退期对各DBS组大鼠每天电刺激1h(参数:方波,频率130 Hz,电流强度150 μA,波宽100 μs),持续7d.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有效鼻触数来反映各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差异. 结果 在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复吸测评中,各组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DBS组和双侧DBS组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分别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左侧DB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侧DBS组大鼠与双侧DBS组有效鼻触反应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电刺激右侧或双侧伏核核心部均能明显抑制条件性线索和小剂量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觅药行为;且右侧DBS可获得与双侧DBS相近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吸食海洛因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男,4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12小时于2002年1月21日晚8时入院.患者于1994年开始烫吸吗啡,并已成瘾.1996年强制戒毒10个月后开始吸海洛因,并发展至静脉注射海洛因,用量不详.  相似文献   

9.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由海洛因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持续性药物渴求.家系、双生子等研究显示,海洛因依赖的遗传度占30%~60%[1].BDNF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有关,可能是海洛因依赖的易感因素之一[2].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附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2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中年男性,有烫吸海洛因病史,其中1例尚有静脉注射史.1例以反应迟钝、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1例以小脑症状为突出表现.头颅MRI均表现为脑白质广泛病变,其中1例影像学显示小脑中线两旁、边界清楚的对称性类圆形或蝴蝶样病灶及内囊后肢对称性受损等特征性改变.经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等治疗后,随访2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是一种少见的与海洛因相关的特征性脑部病变,及时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合并地芬诺酯引致急性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2岁,已婚,初中文化,工人,因反复吸食海洛因14年,昏睡不醒5小时于2009年8月15日晚8点20分急诊入我院。患者自1995年5月出于好奇开始吸食海洛因,曾先后在戒毒所强制戒断5次,但每次回家不到1个月又复吸海洛因,开始仅仅单独吸食海洛因,后因经济拮据,以及毒品来源缺乏,常用地芬诺酯与海洛因相互交替使用,每日服用地芬诺酯60~80片,分3~4次服用,或者唆吸海洛因0.5~0.8克,分3次唆吸。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30岁。因误吸海洛因后四肢抽搐1次 1月后入院。既往无癫痫史及家族史 ,无吸毒及脑炎史等。患者于 1999年 9月 2 4日因工作需要 ,分装成百公斤收缴的海洛因 ,由此误吸大量海洛因后 ,感头昏、意识恍惚 ,被送到外院急诊室留观 4h后出现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流涎症状 ,观察并记录到患者瞳孔散大 ,光反射减弱 ,3min后抽搐停止。 4d后到我院查脑电图 (EEG)示双中央、枕、顶部阵发多棘慢波综合。未给特殊治疗 ,休息数日后继续工作并少量短时接触过海洛因 ,每次均感头昏。 1个月后查动态EEG示 ,各导联高幅多棘波、…  相似文献   

13.
吸食海洛因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罕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男 ,4 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 12小时于2 0 0 2年 1月 2 1日晚 8时入院。患者于 1994年开始烫吸吗啡 ,并已成瘾。 1996年强制戒毒 10个月后开始吸海洛因 ,并发展至静脉注射海洛因 ,用量不详。入院前 3天出现精神萎靡 ,又两次静脉注射海洛因各 1g左右 ,次日晨 8时许起床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 ,并跌倒在地 ,同时发现口角歪斜、流涎及说话不流利 ,行走时左腿拖曳 ,服“安宫牛黄丸”后无明显效果 ,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 ,并出现嗜睡。发病 12小时检查CT显示右颞顶叶片状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4.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洛因滥用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是由于长期烫吸海洛因引起的以脑白质海绵样变性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种脑病,故又称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1](heroin spongiform leukoencephalopathy,HSLE),是近年才引起医学界重视的新病种.本文就此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海洛因成瘾病人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双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归社会。结果均顺利接受了治疗全过程,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半年,2例病人无复吸;1例术后1个月内偶有复吸,其后无复吸;另1例病人术后4个月起复吸。操守较好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安全、近期有效;可能与精神症状的缓解有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相关环境线索诱发反应。方法:对来自自愿戒毒机构的36例刚完成生理脱毒(康复早期)的海洛因依赖者和劳教戒毒机构112例康复期满1年的海洛因依赖者观看吸毒相关视频同时给予海洛因模拟物及吸毒用具刺激,于暴露前后自评渴求程度、情绪以及戒断症状反应;用生物反馈仪自动记录暴露前后的生理反应。结果:环境线索暴露后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害怕/焦虑、抑郁/悲伤、戒断症状、心率、皮肤导电和肌电增高(P〈0.05),中性/放松/自然降低(P〈0.05)。自愿戒毒机构康复早期海洛因依赖者环境诱发心率增高,比康复期满一年以上者更明显(P〈0.05),其余与康复期长短无显著关系。结论:海洛因依赖者戒断康复期的延长并不会使渴求和环境诱发心理生理反应减弱或消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大鼠毁损伏隔核前后觅药行为及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毁损大鼠双侧伏隔核,利用条件性位置偏好实验测定成瘾前、后,术前、术后成瘾大鼠觅药行为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毁损大鼠双侧伏隔核能够完全消除条件性地点偏好。成瘾大鼠边缘系统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毁损前后大鼠边缘系统多巴胺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伏隔核是调节强化作用的重要位置,长期使用海洛因可使大鼠边缘系统多巴胺含量明显增高,但毁损前后无明显变化,与条件性位置偏好表现不同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洛因滥用已成为国际问题,海洛因滥用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主要见于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少见.现将我院2007年9月收治的1例海洛因中毒性脊髓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8岁,初中文化,无业,唆吸海洛因3年,近半年来,由唆吸海洛因改为静脉注射,滥用毒品量日趋增大,最高日滥用量1g。患者于2007年7月16日下午2点36分左右,静脉注射海洛因0.3g后约5分钟。突然出现倒地,不省人事,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全身强直性抽搐,口吐白沫,眼球向上凝视,口唇发绀,持续约1分钟,继之昏睡约30分钟清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2受体部分激动剂特麦角脲对线索诱发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复发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海洛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行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特麦角脲0.1mg/kg、0.2mg/kg、0.4mg/kg干预组(0.1mg/kg组、0.2mg/kg组、0.4mg/kg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对照组)。戒断后第15d给予生理盐水或特麦角脲相应剂量腹腔注射,观察条件线索引燃海洛因觅药行为。结果①0.1mg/kg组各项行为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0.2mg/kg组和0.4mg/kg组的总有效鼻触、第2h有效鼻触、获得条件刺激数均较对照组低(P<0.01);③大鼠活动度、无效鼻触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麦角脲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海洛因觅药行为重建,对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有用于戒毒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