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通过针刺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脏器副作用的观察,发现针刺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效果与针刺的刺激量有关,一个中等强度的刺激较轻刺激或强刺激有利于脏器抵抗药物的副作用,在升高白细胞方面,以较强刺激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刺激量电针拮抗雷公藤甲素毒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电针对拮抗雷公藤甲素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轻、中、强三种不同刺激量电针对雷公藤甲素灌胃大鼠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电针对于雷公藤甲素的毒性反应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效果与电针的刺激量有关,中等强度的刺激较轻刺激和强刺激更有利于脏器拮抗雷公藤甲素的毒性反应;而在升高白细胞方面,却以较强刺激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艾灸的不同刺激量对雷公藤甲素毒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艾灸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脏器副作用的观察,发现艾灸对于雷公藤甲素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不同的刺激量对雷公藤甲素的毒副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升高白细胞方面,以较强刺激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拮抗药物对于脏器的影响方面,则中等程度的刺激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刺激量艾灸拮抗雷公藤甲素毒性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雷公藤研究的深入 ,对雷公藤的治疗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广泛 ,虽然其对某些重顽疾患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但临床上其毒副作用也较大 ,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毒副作用的主要成份。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雷公藤毒副作用进行拮抗的有效方法 ,为此我们对不同刺激量的艾灸拮抗雷公藤甲素毒性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 ,现将实验结果小结如下。1 实验材料1 .1 实验动物 :健康实验用 Wistar雄性大鼠 ,体重为 2 0 0± 2 0 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实验药物 :雷公藤甲素标准品及药用雷公藤甲素 :中科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提供。1 .3 实…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查阅有关雷公藤甲素近10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选取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及学术意义的内容,按雷公藤甲素的药理、药代学、毒理、临床应用及其半合成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拟对雷公藤甲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雷公藤及雷公藤甲素是目前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鉴于它们的两面性(生物活性及毒性),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剂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药材经95%乙醇回流提取,过中性氧化铝柱,三氯甲烷-甲醇(9:1)洗脱,洗脱液蒸干后用流动相定容。色谱柱:Hypersil BDS色谱柱(250mm×4.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雷公藤甲素),乙腈-水(16:84)(雷公藤乙素)。检测波长:220nm。结果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乙素线性范围均在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和97.3%,RSD<2%(n=9)。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14名(男10名、女4名,平均年龄26.94±4.03岁),分为仰卧位组和坐位组。测定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心搏量。针刺内关,并通以1.3Hz的电流刺激10min,强度以不引起肌肉收缩为度。各检测项目分别用10min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血压、心率为实际测得值,心搏量以与对照值的差异(△值)表示。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水,采用梯度洗脱,于218nm处检测,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甲素浓度在39~19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5%,RSD为3.19%(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药材质量分析控制,不同产地的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甲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小鼠、大鼠ig和iv高、中、低三种剂量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ig后的药一时曲线为开放二室模型;iv为开放三室模型。小鼠的胃肠吸收较大鼠快,T peak分别为0.687、1.037h,体内消除较缓慢,在高剂量下可见AUC增大、C1减少及t1/2β延长,提示临床上在高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和根直径对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并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8 nm,柱温为28℃,流速1.0 mL/min。结果:雷公藤甲素在0.041~0.3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90%,RSD为3.49%(n=6)。同一年,不同采收期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含量差异比较大,12月雷公藤甲素含量为最高,4月雷公藤甲素含量为最低;不同直径雷公藤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随着直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良好,适用于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测定。为雷公藤科学采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对脑缺血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每日针刺2次组(35例)和每日针刺1次组(32例),用rugl—Meyer评价法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ADL分级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AD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2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均较治疗1疗程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2组在2个时间点的效果均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颞三针”针法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针刺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每日的针刺量、延长针刺治疗的疗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内脏感觉的影响,并探讨针灸对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机理。方法:将3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通过内脏电子刺激器Barostat进行等容扩张,当达到最大耐受容积时,针刺组进行针刺双侧足三里、内关和天枢穴,并保留15 min,对照组不进行针刺保留15 min。观察最大耐受容积、压力及上腹胀、上腹痛、恶心等症状积分值的变化;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率变异频域指标。结果:针刺组针刺后的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最大耐受容积、压力显著升高,心率变异的频域指标也有显著变化,和针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达到最大耐受时的症状积分值、最大耐受压力和容积、心率变异的频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能够显著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等容机械性胃扩张的内脏敏感性,其内在机理可能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减少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麻醉药用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手术,试验组全麻的同时予以电针内关、合谷穴。记录全麻药物追加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试验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追加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6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采用电针刺激,可减少全麻药追加量,并不影响手术安全和降低麻醉效能。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下观察电针刺激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系统在针刺信 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5例。在术 中 针刺双侧厉兑、涌泉等穴,以电针仪电针20 min。统计针刺前、中、后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全组针刺期 间与针刺前后比较,SBP增加22.40±3.19 mmHg(P<0.05)、DBP增加12.00±1 .41 mmHg(P<0.01)、MAP 增加15.99±1.65 mmHg(P<0.001)、HR增加24 .00±6.66 bpm(P<0.05)。结论: 全麻后,针刺仍能引起血压和心率增加的正性心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探讨两者在电针心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协同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心经组,每组10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针心经组给予电针刺激大鼠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刺激20min。用两根铂金丝电极分别同步引导左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同时记录模型复制前5min,结扎后即刻,电针后1、3、5、15 min的心电图、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心率、心电图J点电压、交感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1),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各时相心率、心电图J点电压、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均显著降低(P0.01),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心经可通过同时抑制交感神经放电和促进迷走神经放电,发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频率电针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频、中频、低频电针内关穴对PPI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的保护作用,为针灸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高、中、低频电针组,电针选择内关穴,造模用耳缘静脉注射并持续滴注PPI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家兔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测定血清LDH、CK、CK-MB、SOD、MDA,同时检测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家兔给予PPI后,心电图很快出现对称性直立高耸T波,心率减慢,360 min时血清检测LDH、CK、CK-MB明显升高以及MDA增加、SOD降低,心肌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假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高频、中频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有显著改善,低频电针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中频电针对PPI诱导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与电针增强内源性OFR清除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出血(ICH)大鼠运动功能和白质损伤(WM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电针组,每组12只;其中ICH组、ICH+电针组被制备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ICH+电针组给予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7 d后采用转角测试、转棒实验测试评估运动功能;劳克坚牢蓝(LFB)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荧光表达评估WMI情况;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降低脑出血大鼠右转的频率、增加转棒停留时间(P<0.05),电针干预能够减少脑出血带来的髓鞘破坏、增加MBP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和神经元损伤、抑制TNF-α、IL-1β表达(P<0.05)。结论:电针通过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神经炎症,减轻纹状体WMI和神经元损伤,促进ICH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韩舰华 《针刺研究》1998,23(4):278-280
实验是在观察了正常家兔和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胆固醇昼夜变异的基础上,对比观察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在降低血清胆固醇方面的疗效,以探讨时间因素与电针效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正常家兔血清胆固醇水平呈昼夜节律变化,峰谷值时相分别为亥时和午时。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胆固醇昼夜节律消失。②电针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足三里”对血清胆固醇的降低,亥时电针疗效优于午时。  相似文献   

19.
In Oriental medicine, the state of blood stagnation is called “Oketsu,” meaning preceding state or symptomatic of sickness.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s often used clinic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Oketsu.” The degree of “Oketsu” is indicated by tongue color and form, swelling, paroxysmal blushing, and dark circles under the eyes. The blood's fluidity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a blood stagnation factor. “Oketsu” is now considered as physiological blood flow and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lood's fluidity and vascular resistance. In our preliminary research, acupuncture stimuli were very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fluidity of the blood, such as “Oketsu.”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recent progress in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report mechanisms of its action; we then focus on our original findings on these topics. Furthermore, we propose new factor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stimuli, including the blood's fluidity, and report our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 restraint stress method, o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cupuncture stimuli.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穴与同节段非经非穴时脑功能连接的不同变化,为临床运用电针心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0例和电针非经非穴组10例,电针心经穴组电针右侧下极泉、少海、灵道、神门穴,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右侧同节段非经非穴,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采用静息态动能磁共振成像,分析两组不同状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的脑区。电针心经穴与非经非穴时两组脑功能连接中相同的脑区为双侧中央后回、右顶下小叶、右额下回;电针心经穴组功能连接中特异性增强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右侧海马旁回,特异性新激活的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顶叶楔前叶、左侧顶叶角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P0.05);电针非经非穴组功能连接特异性新激活脑区为左颞上回(P0.05)。结论: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两组脑功能连接中相同的脑区主要与初级感觉区及精细感觉控制区密切相关,提示电针刺激均可引起一般体感觉区和精细感觉控制区的激活。电针心经穴组功能连接特异性增强和新增脑区主要与认知、情感、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也包括与心血管功能相关的脑区,这些脑区的功能与心经穴的功能主治有紧密联系,推测电针心经穴对与高级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功能等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精神、神志类及心血管疾病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